加急见刊

平阳霉素联合手术治疗儿童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

吕卫民  2011-03-13

[摘要]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加手术切除治疗儿童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首先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瘤体多点腔内注射,至瘤体稍发白,经3~5次注射后行手术治疗。对部分未能完全切除或完全切除后可能导致严重继发畸形的患儿,进行术中和术后继续应用平阳霉素治疗。结果69.23%患者经平阳霉素注射后直接切除治愈,25.00%经术后3—5次注射治愈,显效和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应用平阳霉素注射合并手术切除治疗患者血管瘤,术中出血少,手术风险低,提高了患者血管瘤的治愈率。

[关键词]平阳霉素;手术;血管瘤

血管瘤是常见的儿童期先天性良性肿瘤,多发于口腔颌面部,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由于血管瘤所致的颜面部畸形,不仅给患者造成容貌缺陷和功能障碍,且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和精神负担。平阳霉素和手术切除是目前体表血管瘤的两种常规治疗手段,但两者单独应用,对部分血管瘤病例达不到临床治愈的效果。近年来,我科采用平阳霉素加手术切除治疗52例儿童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4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儿童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个月一15岁。发生部位:唇部27例,颊部15例,额部l例,舌部3例,口底1例,腭部3例,眶下区2例。瘤体面积:0.5 cm ×0.5 cm~8 cm×5 cm。患者均为首次接受血管瘤治疗。

1.2方法患者通过物理检查、B超、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采用平阳霉素8 nag,地塞米松_5ng,2%利多卡因1ml,生理盐水3ml混合液局部注射治疗。注射前根据患者的年龄、部位及血管瘤的大小、类型决定用药剂量。局部常规消毒后,于瘤体边缘旁0.5cm内进针;沿水平方向进入瘤体,回抽有血后呈扇状向瘤体内注药,使药液均匀分布于瘤体内,大面积血管瘤可分次注药,注射后至血管瘤色泽由红润变为浅白色。每7~10 d重复注射1次,一般3-5次,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mg。平阳霉素治疗3—5次后,患者瘤体明显缩小,而后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多采用直接切除缝合和皮片移植术。少数不能完全切除或切除后可能导致严重继发畸形的瘤体,于术中或术后应用平阳霉素进一步缩小和闭塞瘤体。

1.3疗效判断标准|级,无效:瘤体无缩小,保持不变或继续增大;Ⅱ级,有效(好转):瘤体明显缩小,但不足2/3,需继续治疗;Ⅲ级,显效:治疗后瘤体缩小80%以上,皮肤色泽接近正常或有轻度色素沉着,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尚需治疗。Ⅳ级,治愈:治疗后瘤体完全消失,表面色泽正常,无功能障碍,随访无复发。患者均于治疗后行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

2结果

2.1临床疗效36例患者经术前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后手术切除治愈;13例手术治疗后再行3—5次注射平阳霉素治疗治愈;显效和好转2例(3.85%),无效1例(1.92%),患者治愈率为94.23%。

2.2术后并发症52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经抗感染及交换敷料后治愈;4例患者引起发热,体温37.7-38.4度,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现象;52例患者未见白细胞降低、肝功能损害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未发生药物过敏和中毒现象。

3讨论

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病变,为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多发于皮肤、粘膜、皮下组织,部分可累及深部肌肉,患者表现为皮肤或粘膜颜色及形态改变,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常引起颌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冷冻、激光、硬化剂注射、同位索放射及激素等,但这些方法各有缺陷,并易产生并发症或治疗不彻底,导致治疗后颌面畸形及功能障碍,虽然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血管瘤的主要方法,但部分瘤体位置部位特殊,手术常不易彻底切除,或术后影响容貌和功能受到限制。近年来,作者应用平阳霉素于术前、术中、术后注射,并联合手术切除治疗患者血管瘤,以期为更好的诊治患者提供支持。 平阳霉素是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由平阳链球菌产生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瘤体注射和动静脉内注射,不良反应小。平阳霉素注入后在局部积聚高浓度药物,可抑制破坏血管内皮,使瘤体萎缩,纤维化而治愈。地塞米松可减轻局部水肿,防止平阳霉素激发体内热源释放和产生抗炎抗过敏反应,从而预防或减少发热反应。利多卡因可起到局部麻醉、减轻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效果。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配伍合用,对血管瘤的治疗起到相加或协同作用。在本组5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但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症状缓解。虽然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有效率可达92.5%-96.5%,但治愈率一般只有46.O%-80.2%,对于发生部位在上、下唇、鼻尖、耳和眼睑以及影响容貌和功能的血管瘤,部分患者应用平阳霉素治疗仅能使瘤体缩小和控制病情。

目前,对于病变范围局限的血管瘤,手术切除具有简单、快速、根治的特点。但对于病变范围广泛、瘤体累及筋膜、肌肉等深层组织时,单纯直接手术切除可造成术中患者出血量大、视野暴露不佳,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这部分患者,作者先采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可使多数患者瘤体明显缩小、硬化,血管腔闭锁,血供减少,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通过药物栓堵,硬化瘤体血管,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手术范围,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对于部分患者瘤体不能完全切除或切除后可能导致严重继发畸形时,作者采用术中、术后应用平阳霉素治疗以进一步缩小和闭塞瘤体。在本组52例患者中,作者通过术前注射平阳霉素,经手术切除治愈36例(69.23%),术中、术后继续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后有13例患者治愈,患者总治愈率为94.23%。

总之,笔者认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两种治疗方法协调配合应用治疗患者血管瘤,克服了两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张志愿,赵恰芳.头颈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55.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3):185-186.

[3]周伟群,李军,朱靓.口腔颌面部血管瘤98例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4):2302.

[4]张冶汉.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疗效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2):134一139.

[5]刘海涛,卢新华,叶明华,等.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98例疗效分析[J].中原医刊,2007,34(15):69.

[6]钟少波,廖天安,郑长泰,等.平阳霉索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201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5):740.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