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好运》:美国新闻记者与麦卡锡斗争的历史纪录
韩景芳 2022-03-1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晚安,好运》的纪录片表现手法,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节目主持人爱德华·莫洛与麦卡锡主义的斗争,颂扬了新闻人不畏政治权势、坚持追求真理的新闻精神。文章论述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意义,反思了当今美国媒体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及舆论监督职能日趋弱化的现象。
关键词:新闻记者;麦卡锡主义;舆论监督;反思
一、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再现政治斗争事件
2005年上映的《晚安,好运》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提名,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也获得了多项荣誉。虽然这部小制作的影片票房成绩不太好,但影片却得到了影评界和众多媒体的高度评价。《纽约时报》称赞这是“一部充满了热情、思想、真实和责任感的电影”。《达拉斯新闻早报》评论“克鲁尼(导演)没有将故事和主题变成说教,这也许是影片最为成功之处”。《纽约邮报》则将该片誉为“2005年最出色的美国电影”。①
影片讲述了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著名记者兼节目主持人爱德华·莫洛为寻求真理,与当时的政治强势人物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进行斗争的故事。当时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威斯康星州初出茅庐的参议员麦卡锡为树立自己的政治地位,鼓吹反共产主义思想。国会成立了“非美活动委员会”后,麦卡锡更是肆无忌惮地渲染红色恐怖主义。当时,在全国各个阶层,麦卡锡对共产主义者和所谓的有共产主义倾向者进行了打击和迫害。参加过有共产主义倾向的组织或集会、阅览过社会主义国家的报刊、甚至家庭成员中有人阅览过相关报刊等人士都受到了麦卡锡的排挤或迫害。《晚安,好运》是根据当时的真实新闻事件进行改编的影片,讲述了美国新闻工作者以追求真理的新闻精神,顶住政治和舆论压力,展开揭露麦卡锡欺骗民众、蛊惑人心行为的报道和评论的故事。
与同年当选奥斯卡最佳影片、以美国多民族共处的社会矛盾为主题的《撞车》相比,《晚安,好运》的非主流题材使它难以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同样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反映同性恋人士生存困境的《断背山》相比,《晚安,好运》的政治题材决定了影片不可能以温情的爱情故事配以美丽的大自然景观来打动观众。但是,导演乔治·克鲁尼用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成功地讲述了一个政治题材的历史故事。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以真实性和信息传播功能与新闻范畴相交叉,又以艺术性和审美功能与影视艺术范畴相重叠。②《晚安,好运》在记录客观历史事实的同时,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影片中严密的论证和精彩的逻辑思维吸引了观众,观众紧张的情绪被恰当地掌握在90多分钟的时间内。黑白色彩的使用也是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加强了政治题材的厚重感。
影片是从1958年10月爱德华·莫洛表彰大会开始的,莫洛在会上的讲演将观众带到1953年10月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内 ,影片开始了对那段历史的记叙。莫洛的发型、电视台内的吸烟和当年的摇滚乐等镜头无不佐证了泛黄而真实的历史。“现在请看”(S e e I t Now)栏目是电视台的一个新闻纪实栏目,也就是新闻评论栏目。有一天,底特律市的报纸报道了这样一个事件:一位空军中尉的父亲看了塞尔维亚的报纸,中尉因此受到了军方的指控。在当时极端排外的时期,阅读社会主义报纸的行为就等同于亲共行为或倾向。空军军方要求中尉公开指责他父亲和家人,否则,他必须辞职。整个事情未经过听证会,也未经过庭审,甚至没有人见过被封在信封内的指控内容。莫洛决定在“现在请看”栏目对此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这档节目看似是新闻媒体对空军进行的批评,实际上是对当时弥漫美国的红色恐怖思潮的挑战,矛头直接指向参议员麦卡锡。
影片中麦卡锡的镜头,包括他在听证会上狡猾的政治表现、在“现在请看”栏目中反驳和批判莫洛等场景,由于使用了历史的录像,观众们误以为这是哪位演员的表演。历史的录像与影片中演员的表演经过精美高超的剪辑浑然一体,无可挑剔的影像艺术和故事讲述制造出逼真的纪录片效果。情景再现与真实记录的结合满足了观众感受历史的视觉需求。
影片还再现了麦卡锡对五角大楼的文件传递员毫无证据的指控及“现在请看”对该事件的揭露性报道。文件传递员否认有关她参加过共产主义组织的指控。但是,指控方仍以美国联邦调查局内有相关证人、但该证人由于工作的保密性不能在听证会上露面的借口,将共产主义分子的罪名强加于该女性。当厚重的黑白色和录像中嘈杂的音响将这一历史事实再现于电影时,观众完全沉浸于当时美国社会恐怖的舆论压力中。
影片的结尾回到了莫洛在表彰会上的发言 ,对这个美国新闻历史故事的讲述也接近了尾声。莫洛指出,政治和社会新闻节目遭到娱乐节目的挑战,的确,观众喜欢看娱乐节目,但媒体不能过度迎合这种倾向。政治和社会新闻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应该加强这些内容的报道。影片首尾呼应,对莫洛与麦卡锡的斗争做了完整的历史记录。
二、通过新闻事件展示新闻人物的职业精神
爱德华·莫洛是著名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早在二战期间,他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派往公司设立在伦敦的电台。莫洛向美国发回的战况广播得到了高度评价,人们喜爱他的广播方式和独特的声音。莫洛战争报道的贡献奠定了他在美国新闻界的地位。战后,莫洛回到美国继续他的广播生涯。进入电视时代后,莫洛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现在请看”栏目的主持人,莫洛的声望和栏目的高品质使“现在请看”积累了众多的观众和赞助商的支持。莫洛的成就更在于上世纪50年代他与参议员麦卡锡之间的斗争。他不畏政治权势,不怕舆论压力,更不惧失去体面且高薪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工作,以新闻人坚持不懈的质疑精神追求事实的真相,使新闻媒体真正成为指引社会进步的导航仪。
莫洛是美国新闻业的先驱,如果制作一部记录他的新闻生涯的电影,当然也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然而,导演不以莫洛的新闻职业生涯为故事主线,他选择了莫洛与麦卡锡之间的斗争这一新闻事件为故事情节的主线。对人物的职业经历进行描写,容易使电影陷入平铺直叙的状态,缺乏戏剧性的效果。反映平民记者与政治权势抗争的新闻事件可以制造出突出主题、跌宕起伏的效应。正如影片产生的故事叙述效果,导演成功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避免了现代观众远离政治题材电影的尴尬。
随着紧张而艰难的新闻故事的展开,观众看到了莫洛处理新闻的睿智聪慧和新闻人的职业素养。在海军中尉被迫辞职一事的节目制作中,栏目组的一些工作人员被电视台以各种理由辞退;一些被加上莫须有的亲共罪名而诚惶诚恐;莫洛这么一位人们公认的爱国人士也被指责曾经加入过某亲共组织,这一系列情节的安排都是为了突出莫洛顶住压力、追求真理的新闻精神。
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公平和公正,美国新闻投资人和广告商一般不干涉电视节目的制作,更不允许其他部门的干扰。影片中,两名上校作为军方代表来到电视台,他们指责制片人弗瑞德和节目组,军方缺少足够的时间检查和批准节目的内容。此时,弗瑞德不卑不亢地抗议,“我们请你们参与节目的制作,而不是请你们审核我们的节目。”弗瑞德的这番言语充分体现了制片人对节目制作权利的保护,也反映了莫洛在此次报道中给予制片人莫大的精神支持。
反对麦卡锡主义的题材具有一定的政治危险性,广告商担心公司与军方相关的业务受到影响而拒绝提供赞助,长期不干涉制片组节目的电视台方也转而向栏目组施加了压力。莫洛受到了解雇的威胁,“现在请看”也从晚间的黄金时间段被换至下午时间。在如此的困难和压力之下,莫洛凭着对正义的敬仰,以微小的力量努力地进行抗争,最终唤起了美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莫洛的斗争使美国避免了一次思想上的倒退。
影片的最后,莫洛分析:“今天的我们,富有、臃肿、安逸和满足,这一切使我们对令我们不愉快和烦恼的事情有着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新闻媒体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媒体正被用来分化人心、蛊惑人心,人们在得到娱乐消遣的同时,也因此被隔离和孤立了。我们必须清醒了,不然的话,将来某一天,媒体投资人、新闻制作人和受众们都会看到他们不愿看到的结局,那时就太晚了。”这番话反映了莫洛对媒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的深刻理解和对媒体应有的舆论监督作用被弱化的担忧。
三、影片的现实意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出正确、有力的评论。新闻评论就是媒体对当前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和判断,新闻评论比媒体的其他行为更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成功的新闻评论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好的选题,也就是选择要评述的事物或问题。好的选题能激起受众对选题的兴趣,有时受众与评论的观点产生同感,更多的时候是评论指出现象或问题以引导受众对此进行深度的思考。③
“现在请看”栏目选择了质疑和揭露麦卡锡主义错误思潮为评述的对象,这一关注度极高的题材使栏目站在了舆论的最前端。当美国社会出现排挤少数意见、对持少数意见者进行打击和迫害、甚至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时候,莫洛和他的同事们运用手中的新闻媒体,对重大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指出人们的思想正遭到禁锢、法律程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为美国避免步入错误的深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麦卡锡对他的恶意指责,莫洛机智地进行了驳斥。“如果有人反对麦卡锡的观点、反对他践踏和蔑视人权的行为,那么这个人不是共产分子,就是亲共分子。如果这样推论,那么在这个国家会有无数个共产分子。”莫洛的这席话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麦卡锡的诡辩逻辑及麦卡锡主义的错误实质。
爱德华·莫洛对约瑟夫·麦卡锡的斗争是美国新闻界引以为骄傲的光荣历史,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在他主持的电视评论节目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诠释。然而,记住这段历史,提醒美国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反思当今媒体的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娱乐化现象,尤其是反思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弱化现象,重申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建完好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才是影片真正的价值所在。
9·11事件后的美国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由于没有进行理性的评论和辩论,为布什政府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发挥了推波助澜作用。少数者的反战舆论由于得不到媒体足够、公平的支持变得越发微弱,支持战争的舆论在没有经过冷静辩论的情况下,就成为舆论的绝对强势,变为舆论的主流。④媒体应该对战争这一公众高度关注、牵涉到诸多年轻人生命和很多家庭幸福的大事件进行深刻和广泛的大辩论。最终,真理在与谬论的争斗中会有机会胜出,国家和社会因此将避免重大决策性错误。美国媒体在战争时的缺位证明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出现危机,这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弱化所造成的危险倾向,必须给予及时的纠正。
《晚安,好运》的政治题材选择使其难以获得可以与好莱坞大片媲美的票房成绩,但是影片在提倡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方面的意义是巨大的。“我不能保证我永远是正确和英明的,但是,即使遇到再大的压力,我也要坚持追求真理。”在此爱德华·莫洛的新闻精神将得到发扬光大。
① http://baike.baidu.com/view/190200.html 参考美国媒体对影片的评价。
②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③ 丁法章 : 《新闻评论教程》 ( 第 4 版 )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页。
④[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