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谭红梅 柯妍 2009-10-16
摘要:中国与韩国在国情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文化传统却很相似。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有较成熟的经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战略;启示
韩国文化产业涉及电影、电视节目、录像、光盘、游戏、出版、印刷、期刊、广告、动画、互联网等。近年来,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仅2002年,韩国的文化产业市场规模达188388亿韩元(约合157亿美元)。其中,广播电视73000亿韩元;卡通52771亿韩元;游戏34026亿韩元;电影6237亿韩元;漫画6033亿韩元;动画3650亿韩元;唱片2861亿韩元。海外出口额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韩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其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强国。近年来,亚洲许多国家风行文化“韩流”,韩国已成为公认的文化出口新兴国家。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经验是全方位构建文化产业强国,其主要措施有:
(一)制定“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
1986年,韩国在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政府颁布《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4年,文化观光部设立文化产业政策局,并着手准备文化产业的法律体系;同时颁布各种文化政策综合计划,开始积极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韩国是继日本1995年提出“文化立国”方略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其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等发展战略。根据5年计划,近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是: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文化产品;重点培育战略性文化产业;实行“选择与集中”的基本政策;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业和重要项目。力争使国家扶持政策产生最大的整体实效,为建设文化产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二)政府的强力扶持和推动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顺利推进和取得的巨大成效与政府的强力扶持和推动分不开。1997年,韩国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为新创办的文化企业提供贷款。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韩国发布《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同年,韩国文化观光部、产业资源部、信息通讯部通力合作,建立各自下属的“游戏技术开发中心”、“游戏综合支持中心”,重点扶植游戏产业。文化观光部和产业资源部还分别设立韩国卡通形象文化产业协会(负责创作等)、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协会(负责市场开发),共同推动卡通形象业的发展。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2000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方向、发展计划及文化产业振兴基金运营方案,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开展有关调查研究等。2001年,又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下属韩国文化观光部,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韩国政府成立这些专门文化产业促进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文化立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全方位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经费支持。近年来,韩国文化事业的财政预算不断增加,为确保经费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2002年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组合、专项基金共融资文化产业事业费5000亿韩元。韩国还设立多个专项基金,分别有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等。
(三)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为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韩国在加强立法、完善组织管理、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开拓海外市场等各个方面提供配套服务。
1、充分发挥立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999年,韩国政府首次制定有关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法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在此期间,韩国有关部门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
2、充分认识到政府的组织管理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994年,韩国文化观光部首次设立“文化产业局”,2000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2001年,又将“文化产业支持中心”扩建为“文化产业振兴院”。2002年7月,文化观光部又决定组建“文化产业支持机构协议会”,旨在避免业务重复,加强信息交流,将原来分散组织的活动“大型化”、“集中化”。
3、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2000年至2005年,韩国政府共投入2 000多亿韩元,培养复合型人才,重点抓好电影、卡通、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的高级人才培养;加强艺术学科的实用性教育,扩大文化产业与纯艺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完善文化发展战略体系
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趋重要,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大,要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和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科学确立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应有时代坐标和世界眼光。如何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对文化发展战略的探索成果的鉴别和借鉴,哪些是长远和战略层面上的,哪些是政策和措施层面上的,哪些本身就是文化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哪些是新形势下需加以认真分析的内容,是一个需继续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重点所在。只有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才能科学完备我国文化发展战略体系,使其不断系统化、精细化,从而使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跟上世界和时代的潮流。
(二)政府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通过与研究机构合作,发现了“网络游戏”这个具有广阔前景的版权产业。于是韩国出台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政策,包括贷款优惠、税收优惠,甚至规定从事这个行业的研发人员可免除兵役等,最终造就了韩国网络游戏的大发展,成为韩国走出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借鉴韩国的经验,我们不仅要选准突破口,集中力量形成产业,政府主管部门有必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加强文化立法,完善法律法规机制、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资金支持机制、设立奖惩机制、利用政府出资,进行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人才培养和再教育,并重点培养产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的国际型人才,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等,有力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立足文化根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文化发展战略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的思辨性命题,它应是一个普遍性的、甚至是日常性的问题。每一个公民都应意识到他们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用什么、买什么,实际上都与我们民族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应使每一个公民能够了解到我们民族的经济命运实际上与我们在生活中采取的不同消费取向息息相关。这种消费取向包括:我们对日用商品的选择,对艺术作品的取舍,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对公共慈善事业的支持等一系列个人行为。如果我们的宏观文化发展战略离开这些与我们每个人的消费行为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就离开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境遇,进而也就离开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成功就是缘于立足于文化,他们在向全世界塑造、推举属于历史又属于现实的——韩国人与韩国文化。实践证明,没有特色的文化,缺乏内在的创造力和拓展空间,没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就很难生存和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住自己的特色优势,确定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但要在现代市场需求和技术制作的背景下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就必须把这些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有效配置,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产业具有综合性极强的特点,文化创造力的大小将从根本上决定其发展能力、人才、品牌、资本、信息、科技及市场需求和拓展水平对原创产品的孵化能力等,都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优化配置各种有可能开发的民族文化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几个重点突破口。经过努力,在若干领域获得突破之后,再利用它们所具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其它领域的发展,进而逐步实现整个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建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消费取向,树立民族优秀的文化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外国文化的浸染,这些国家的文化都是随着他们的消费品首先进入我们的消费市场,进而通过消费市场进入我们的文化领域。在大量的异域文化随着他们的消费产品涌进中国市场的时候,渐渐地也开始改变了我们自身的文化取向。大量媒体对国际品牌广告的刊登、播放,导致受众对异域文化品牌的高度认同。韩国集中力量开发名牌产为提升国家形象和传播韩国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应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利用品牌取得更好的市场效应。在大众消费与公共艺术领域建构一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消费取向,同时树立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