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陕北天主教堂建筑

王莉  2009-04-09

摘要: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陕北天主教教堂的发展及现状特点的调查研究,系统探讨了遗留至今的陕北天主教教堂建筑实例,对其从多方面进行建筑价值分析,为陕北教堂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

关键词:陕北;天主教教堂;西方文化

陕北地处陕西的北部,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南邻陕西的关中、晋南与豫西北,东邻晋中,北接鄂尔多斯草原与毛乌素沙漠,特殊的地形、地貌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地理位置。同治十一年(872)以后,天主教开始成规模的传人陕北地区,基督教文化对陕北在多个方面产生影响,1875年陕北建造了首座天主教堂即靖边小桥畔教堂。此后教堂建筑在陕北地区大量兴建,而我国陕北地区教堂建筑的相关分析至今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国遗存至今的天主教教堂建筑的实地调研,从平面形式、内部空间、外部造型及结构技术等方面论述陕北天主教教堂的特点,分析其文化意义,为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1 清末民国教堂建筑在陕北的分布概括

1872年比利时圣母圣心会传教士叶茂枝由边外的绥远(今内蒙古)来到陕北靖边县宁条梁镇传教。1875年在小桥畔修建教堂,同时购买附近土地,转租给当地群众耕种并寻找机会向他们传播圣教。从此至民国的几十年时间里,陕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并呈现出相当规模的发展态势,影响几乎遍及陕北各个地区。

据陕北地区各地方史志统计清末民国时期天主教在陕北2府2州(延安府、榆林府、绥德州及鄜州)共14个县建61个教堂,而基督新教则建有25个教堂。可见在陕北地区传播较广泛的主要是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基本没有东正教传播记载。其中各府各州的教堂数量具体如下:榆林府共5县(其中5县有教堂18座),鄜州共4县(其中3县有教堂6座),绥德州共4县(其中3县有教堂8座),延安府有10县(其中9县有教堂54座),共计教堂86座。根据教堂建造地点及时间等记载总结清末民国陕北天主教教堂建筑的分布特点如下:

(1)教堂以点状分布为主,且各县分布极不平衡。其中63%集中在延安府(靖边、定边),21%集中在榆林府(怀远县、榆林、佳县)。

(2)教堂分布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其中东部的靖边及定边等县多于西部佳县、米脂、绥德等,北部的榆林、怀远(今横山)等县多于南部的鄜县(今富县)中部(今黄陵)等县。

民国后期由于社会动荡,基督教的传播受到较大影响,陕北的教堂建筑也受到严重的毁坏。据陕西省档案馆的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资料,陕北地区各政府呈报的教堂调查表数据看,天主教堂共8座,基督新教教堂共7座。虽然这些调查数据存在一些误差,但可以反映出陕北教堂数量急剧减少。2005年笔者多次进入陕北进行实地调研,对现存清末民国陕北天主教教堂建筑归类如下。

2现存陕北天主教教堂建筑实例

2.1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教堂

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建筑风格为罗马式风格。1931年由西班牙传教士易兴化在肤施(今延安)桥儿沟开始兴建,1934年竣工。教堂现为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室内训练场地。

教堂为巴西利卡式的长方形平面,南北长36.2m,东西宽15.8m,南端为人口(图1),圣坛位于北端。中厅净高1.1m,侧廊净高6.3m,屋顶为平屋顶。钟楼位于南端人口的两侧,高21.9m。教堂立面装饰及细部多用罗马式风格的拱券,具有典型的罗马式风格(图2)。室内装饰中西结合,中厅为券拱结构,侧廊与中厅以券柱式拱廊分隔。圣坛空间形式独特,上方覆盖着圆形穹顶,圣坛四周的细部石雕采用了传统的植物式样:梅、兰、菊、荷及龙的动物式样。建筑材料下部用石材,其余为青砖。 2.2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

延安甘谷驿天主教堂建筑风格为哥特式风格。1931年西班牙传教士在延长(今延安)甘谷驿境内雇佣当地劳工300人动工修建,3年后竣工旧。教堂在“文化大革命”中内部设施遭破坏,现为延安市甘谷驿粮站,教堂内部被作为储粮仓库,现由于储粮将所有的窗堵上。

教堂为巴西里卡形式平面,长30.9m,宽12.7m。北端为突出的圆弧形圣坛,南端人口中央设六边形高14.6m的钟楼,内设楼梯。立面以高耸的钟楼为中心,柱头、屋顶及门窗的细部均为尖券、尖拱形,表现出哥特教堂的高耸特征。教堂内部侧廊与中厅以连续的券柱式拱廊分隔,北端弧形圣坛墙面有6个尖券高窗,圣坛光线明亮。墙面尖券假窗饰有地方特色的砖雕。

2.3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的教堂

葭县(今佳县)谭家坪天主教堂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1909年比利时方济各会传教士聂神父建造。教堂的平面布局为长方形,长15.8m,宽15.2m,屋顶是两坡屋顶。两侧为平屋顶是神父居住之处,东侧为两层,比中间教堂屋顶稍低,西侧为一层,据调研是由于神父回国而没有完成。

教堂的结构利用陕北的民居窑洞。在建造时完全采用传统的箍窑方法,形成独立式的砖石窑洞教堂,使教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风格。主人口位于北面,立面采用哥特式的尖券门窗,两侧的砖柱上对称设置两组不同高度的四个小钟楼,最高的14.2m,最低的10.1m,钟楼无楼梯。教堂西侧的二层带有1.5m的外廊,设L型的室外楼梯。细部装饰采用传统匾额、和平鸽及植物样式。

3陕北教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陕北基督教教堂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客观、真实地记载陕北近代文明进程,是陕北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3.1历史文化意义

陕北基督教教堂建筑不仅传播宗教文化,更推动西方科技及文化在陕北的传播。基督教各团体通过建教堂,兴办学校、诊所等社会机构,在一定程度改变陕北近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根据陕北各史志统计:清末民国时期教会建造医院诊所共7所,教会学校达7所,育婴院4所,养老院1所等等。尽管教会组织在陕北建造的诊所、教会学校、及养老院等很少遗留至今,但这些事件的记载是陕北近代史及陕北文化的重要见证。

3.2文化景观意义

文化景观是一种重要的景观资源。在视觉上,教堂建筑形体高大,风格与陕北城市及村镇的面貌迥异,它们凝结着城镇不同时空阶段的社会文化特征,是陕北在20世纪初期文明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质沉淀,因此对于遗留至今教堂进行保护,使其成为陕北城市及村镇的文化历史记忆。

4结语

陕北教堂建筑在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陕北内地,从“文化承续”角度对陕北天主教教堂建筑进行研究,积极对其开展保护,对提升陕北地区的历史地位,凸现其文化价值,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