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实验中培养创造能力
李洪伟 2012-10-3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物理教师探索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创新演示实验,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展探究性实验等方面探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 创新演示实验
创新教育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杂志介绍的各种演示实验的原理、设计思想、选用的器材等,不断改进实验,设计出创新演示实验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方面可将教师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给学生做出示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一个物理规律的再现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要敢于对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引发探究的冲动和创造性的活动。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内容时,我增加了演示“瓶子吞、吐鸡蛋”的实验。实验前,首先向学生讲明实验目的,设计思想,选用的器材以及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
“瓶子吞鸡蛋”实验如下操作:
①将圆底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口朝上。②把一块纸片点燃后投入烧瓶里。③把已剥好的去壳鸡蛋小端堵住瓶口。④用冷毛巾围住烧瓶周围。
现象:鸡蛋大端不断缩小,最后落入瓶中。
“瓶子吐鸡蛋”实验如下操作:
①把烧瓶调至口朝下,且使鸡蛋小端堵住瓶口。②用开水淋烧瓶。
现象:鸡蛋大端不断缩小,最后从瓶口吐出来。
当鸡蛋落入瓶中又从瓶口吐出来时,全班学生高兴地鼓起掌来,有的大声说:“真奇怪!”在对上述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后,为了继续诱发学生创新动机,我又拿出一个未充气的气球和带孔的橡皮塞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利用讲台上的器材重新设计一个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并亲自完成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巧设问题情境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鲜明的物质现象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受,还应该注重在实验过程中的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加强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可以达到激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做“压缩气体,气体内能增加”的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介绍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②若筒内只有空气,空气内能增加能观察到吗?③怎样实现“不可见”为“可见”,以前哪些实验应用了这种方法?④为什么要迅速压活塞?⑤若实验成功后,继续下压活塞,能否再成功?⑥若迅速再下压活塞易燃物不再燃烧,筒内会出现什么现象?
这样改变教材中一举成功的做法,展开实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对实验揭示的结论及设计思想均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培养了创造能力。
3.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模仿式的实验虽能提高熟练操作程度,但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自行进行实验,不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发展。
例如,在完成力学学习之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家庭实验作业:自选器材,设计一个测量土豆密度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结果学生提出五、六个不同的实验方案,并测出土豆的密度值。这样探索教材、设计自由度大、自主力强的实验,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能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4. 开展探究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往往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实验,更谈不上发展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教材内容,变演示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指导或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分析和探究,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是接受者。
例如,我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就把课堂移到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探究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这种自主现象活动,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同时容易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性成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