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浅议

贺英勃  2012-05-22

“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新课程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浪潮正在全面推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通过教师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并加以引导,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这将在教学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上好入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大家都有一种新鲜感,多数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希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上好这堂课。

首先,可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有趣实验,引导学生去思索,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例如:被纸片封闭而倒立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三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一条彩带;水在纸制的“锅”里被烧开;同样是用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身边的事例引入课堂,将丰富多彩的现象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能够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认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千世界,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物理趣味无穷。比如,夏天在运冰的车上常常出现淡白色的雾气;冬天口中会呼出“白气”,夏天却看不到;从冰箱中拿出的冻肉切成肉片后放入凉水中,过一会儿又冻结在一起;用过的电风扇却特别地“脏”;高压电能致人而死,鸟却能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

最后可再讲一些物理趣闻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学习物理不仅是指理论的书本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样给学生的印象是学习物理不仅是有趣的,而且还十分有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和实验是我们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比如伽利略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对教堂里吊灯的晃动进行观察,发现了摆动的等时性。秋天树叶纷纷落地,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是生命终止的表现;从哲学角度分析,这反映了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则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落向地面的过程。还如运动员用撑竿跳高的过程,从力的角度去分析,运动员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是弹力大还是重力大?弹力的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去分析,则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动与静”中有几个概念,如运动、静止、参照物、相对静止,对于枯燥的概念,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铁道游击队队员是如何爬上飞驰的火车?同学们头脑中就浮想起电影里的镜头,从而提出:先是队员向前追火车,并边追边看,直到看到的车厢好象不动了——相对静止时,随手攀着火车就爬上去了。 三、大胆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使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讲“密度”时,取出两块大小不同、颜色相同的金属块,请同学们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呢?当同学们感到困难时,老师适当加以点拨: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每个实验小组讨论,设计出探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适当加以诱导启发:要求每组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通过建立坐标轴描点连线,发现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其比值不同。这样,同学们发现了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的这种特性叫密度。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培养了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这个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经过几年新课程教学的探索,使我深深地感知,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开辟物理课外小实验,把课堂上学习的物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一体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