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杨红英 2012-08-15
教育教学中探究学习如何展开,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促使教育变革由单纯的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如何学、怎样学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和受动性的一面,导致人的主动性、独立性不断缺失。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改变原有单一、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模式。而开展尝试探索活动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从教学任务的立方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逐渐由接受式、注入式向启发式、活动式转变,与此对应的教学内容也由被动的记忆逐渐过渡到探究性的理解。这种教学理念变化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自主理解活动改变了过去旧有的那种机械学习的模式。学习不再是被动的通过练习强化形成的习惯,而是主动在新旧知识间建立的逻辑基础上的实质联系,提高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换言之,学习不应当成为机械的重复,而应当成为探索新知识的途径。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与实践获得知识,产生迁移。而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的教学活动则很少开展。教师布置的作业仍以书面习题和阅读教材为主。观察、实验、制作、阅读、调查等活动很少引入课堂。学业成绩的考核仍然是学教工作的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存在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途径。并逐渐丧失了自主探究的能力,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因此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必要的,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有益的创新和尝试。
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探究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一是以科学史实引出科学探究的方法。二是探究的层次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三是探究的形式多样化。四是注重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我们看看探究教学是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展开的。
一、八年级物理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但对于声音传播的条件却说不清楚。这节课我首先从身边的声传播现象入手,通过媒体播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真空罩中的闹钟”这一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并向外拓展,结合生活现象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讨论了诸如:太空中可以传声吗?地球上的动物谁的听力最好等生活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八年级物理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这节课中,通过色光、光反射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提供相关实验设备,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资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通过观察,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在探究过程中会自主发现知识。当然老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提点学生通过描点法确立物像之间的关系,并从几何学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像间的几何对成特征。通过这节课的探究过程,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通过已经掌握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九年级物理中新旧教材中电功问题的比较
新旧教材中对同一个物理问题存在不同的表述。电功在旧教材中表述为电流所做的机械功。在新教材变成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前者按学科体系划分,概念清晰、严谨;后者按生活经验划分,直观便于理解。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语言文字的生涩和知识体系的难于理解造成造成学习兴趣的丧失。而在新的探究模式中改变了过去“学科本位的观念”不过分强调物理概念的逻辑关系。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相对提高。力求在平时生活现象中发现和学习物理。
四、高中物理用听觉理解加速度
高中物理中关于加速度的理解历来是经典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位移是视觉中的长度形象,加速度也是和视觉长度相关的物理量,但加速度不易被视觉直接感知。那么能否利用听觉来理解加速度呢?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全新的探究理念强烈刺激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达到了很好的探究效果。经过这样一节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对声学、电学、机械运动等知识的理解深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同时,研究性课题的内容选择很适合小组合作研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建立群体互动机制,在平等、互助的氛围中开展研究。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通过角色分工的办法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建立起组员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依赖,达到合作竞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