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魏敏 2008-11-03
【摘要】 教育部根据《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在我国试点结果提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应加强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医学统计学是医学规律的科学认识方法,是医学批判性思维的知识基础,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素养必须切实加强医学统计学教学,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关键词】 医学教育 批判性思维 医学统计学 教学改革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ir experiments,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efered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for aiming 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level.Medical stat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methods to know medical regularity,also is the base knowledge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medical science.Cultivating medical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has to improve medical statistics teaching,and to emphasize to reform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Key words:medical education;critical thinking;medical 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
1 加强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教育部就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2002年2月公布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简称GMER),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八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了改革试点研究。 IIME 将“最基本要求”归纳为七个领域和具体的60条,从目前我国试点的情况来看,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等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近,但在交流技能、职业伦理和批判思维上存在明显不足,要实现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必须加强医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培养。比较而言,培养大学生 “具有批判性思维、有效交流和解决问题能力”,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显得十分薄弱[1]。我国大学教育一直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即“三基”),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具备对各种良莠不齐的知识进行辨别与区分的能力;二是缺乏批判和反驳的意识,缺乏质疑提问、寻找漏洞、转换视角等这些从事创造性工作所必须的思维方式,盲目信从书本和权威;三是缺乏有效交流,从而限制了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信息社会里是非常不适应的,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991年美国的《国家教育目标报告》指出:“应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问题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思考能力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对于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培养会思考的公民和有能力的劳动者,进而维护民主社会都意义深远。”[2]可见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基础,是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2 批判性思维与医学统计学的联系
目前我国对批判性思维在认识上存在宏观性、模糊性、不明确性,忽视思维的认知能力训练等。国际上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从被称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百年前提出“反思”的定义到现在[3],不同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表述各不相同,但它们有共同之处,这些共同点应该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具体包括认知和情感表达两方面的能力,认知能力包括:①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证据的能力;②鉴别事实、个人主张、逻辑判断之间差异的能力;③得出普遍规律,评定其逻辑强度的能力;④正确、清晰陈述推论,并有效解释结论的能力;⑤不使自己原有的信仰、认识阻碍判断,并保持开放态度的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包括:①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②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在收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③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歧视,不使这些偏见影响判断;④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⑤正确分析、评估他人及自己的信息、观点,愿意重新建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4]。
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应怎样去培养呢?根据以上表述,应该从两方面去构建,一是培养学生理性的人格、开放的态度和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这些主要依靠人文知识和日常养成;二是培养学生科学认知能力,学生应掌握具体的认知技能,比如正确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判断和解释问题的逻辑方法,行业内的有效交流技能,这些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离不开的知识基础。虽然,知识不等于能力,掌握的知识越多,思维能力不一定越强;掌握的逻辑知识越多,逻辑思维能力不一定越强,但是不可否认知识是思维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设计专门课程、在课程中培养科学素养,将批判性思维结合到课程中是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5]。然而,哪些课程,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还少有研究。医学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学,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科学认识医学规律的工具学,是医学逻辑专门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上个世纪40年代末,《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用随机化实验方法所进行临床试验报告,此后,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逐渐得到普及,成为医学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的医学期刊都要求对医学论著中报告的实验或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保证医学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社的一位主编更是将统计学比喻为“现代医学大厦的一个重要支柱”。在医学教育上,医学统计学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医学统计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结合专业知识科学分析结果以做出相应推论。设计工作要求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前对全过程予以全面的考虑,可以开阔学生思维;随机抽样、假设检验等教会学生具体认知方法;对有概率的推断结果的理解可以教导学生不轻易肯定或否定事物,武断结论;结合专业知识解释数据结果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同一课题不同的研究结果,可以养成学生理性地看待他人和自已的能力……应该认为,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批判性能力形成的知识基础,因而医学统计学也是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核心课程,要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批判能力和素养,必须切实加强医学统计学的教学。
3 如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3.1 切实加强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为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奠定知识基础
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应切实加强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然而一直以来,医学统计学又是一门“难学难教”的课程,学生普遍反映该学科难以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应用、正确应用。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克服“难教难学”的特点,必须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才能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统计学是帮助人们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学科,以解决专业内的问题为诱导,揭示专业领域内的规律,更能吸引学生。另外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内容要较熟悉,以专业结合紧密更便于学生理解,还有重要的是必须通过专业基础知识与统计学结合,才能正确解释结果,分析统计关联是因果联系、间接联系还是虚假关联,确定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实际意义。其次,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统计分析是统计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感到难的往往是统计推断中方法的选择,也常常将各方法误用[6],如将配对t检验误用为成组t检验;确切计算概率法误用为四格表检验等。为此在首次讲假设检验时,一定要强调方法的选择是根据资料的类型、设计的类型、推断的目的及样本量等共同确定的,并且在每讲一个例题时先提问式分析资料的以上各方面特点,以养成学生分析和辨别的习惯。另外,对统计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加以强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为主,而对前期的设计、整理、收集工作介绍得少,尤其是具有整体性的例题、习题集较少,学生学后即使各章节均掌握得较好,但一遇见实际问题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对设计的方法、原则,数据收集的准确及时完整,观察指标的选择,如何控制各种偏倚等手足无措,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相关的内容均应加强教学,当然,这需要更多的学时。
在教学方法上,适当运用PBL教学法。比如,关于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章中的“医学统计应用错误”,应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为主,鼓励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运用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研讨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意见,重视个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开放态度,进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方法还应该加强上机教学,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发展,信息数据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和大数量化,能应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处理医学科研数据已成为必备的能力。在做统计学习题时,大量的复杂的数学计算使学生感到很吃力,学生成了计算工具,有时陷入计算中浪费很多时间,甚至因此而失去统计思维和推理的乐趣。故应加强多媒体教学和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使课堂教学和练习摆脱大量的繁琐演算的束缚,并且为了随时更加方便地应用,应加强Excel的统计功能的教学。另外,不可忽视的是考试方法的改革,考试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改革考试方法是教学改革重要的一环。医学统计学的结业应从单一的书面考试转向多形式的考试方法,着重考核医学统计学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和纠正错误能力。不考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
总之,要实现临床专业的国际接轨和扎实学生批判技能,必须要改变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状态,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3.2 在医学统计的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开阔的和正确的思维
批判性思维需要思维开阔,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7],并且分析各方法的繁简及优缺,这在各课程教学中均应注意平时养成。统计也不例外,比如在讲到资料的描述时,告诉学生可以用不同方法去描述,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统计表描述,还可以用统计图描述,也可以综合运用各方法,并且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各方法的优缺点;再如关于总体的某一命题是否成立,可以用假设检验去推断,也可以用可信区间去解决。让学生尝试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开阔思维。
另外,注意在教学中养成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宽阔的胸襟和质疑的态度,比如让学生思考:P>0.05好还是P<0.05好?怎样去看待和解决不同学者对同一专题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教材有没有错?教师讲解的有没有误?理性地评判学术观点,谦虚、谨慎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自卑也不自大,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敢于挑战权威,真正掌握获取知识明辨真伪的方法,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纯粹的批判是没有意义的,批判的目的是为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从医学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统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科学认识规律的方法,同时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对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丽,朱新秤.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101-103. [2]HUNT E.Will We Be Smart Enough?[M].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95:23. [3]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1.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M].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1. [4]缪四平.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3):99-105. [5]何童丽,吴立宝.概率统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训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2):190-193. [6]原建慧.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J].山西医学教育,2006(1): 35-36. [7]武宏志.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教育教学[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