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保肛手术120例临床分析
黎超平 2009-09-18
【摘要】 目的 总结低位直肠癌用双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的经验,特别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分析本科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120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双吻合器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地保留了有大便控制功能的肛门,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经手术治疗治愈;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排便不畅,经定期扩肛后缓解。结论 低位直肠癌采用双吻合器技术保肛效果满意,双吻合技术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但吻合口漏的发生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充分的肠道准备,熟练运用双吻合器,以及正确放置引流管,是预防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直肠癌 双吻合器 吻合口漏 吻合口狭窄
近年来,随着吻合技术的提高及吻合器的广泛应用,使相当一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得以保肛手术,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而双吻合器的问世提高了盆腔内行低位吻合的成功率,扩大了保肛的范围[1]。但吻合口位置低,操作困难,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本科2000年1月开始使用双吻合器技术(doublestaplingtechnique,DST),至2008年6月,已为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前切除结直肠端端吻合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端距肛门<5cm)120例,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36~83岁(平均59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和大便习惯改变症状。结合术前、术中测量,肿瘤距肛缘≤7cm 58例(48.4%),7.0~10cm 43例(35.8%),≥10cm 19例(15.8%)。肿瘤类型:溃疡型47例,肿块型35例,浸润型38例;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69例,中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17例,黏液腺癌2例;Ducks分期:A期3例,B期52例,C期58例,D期7例。术前Hb<90g/L 5例,均经输血达到>90g/L;术前白蛋白<30g/L 11例,经营养支持及补充白蛋白,均达到>30g/L;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3例,术前作对应处理使其能耐受手术。全组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或)化疗。
1.2 术前准备 全部患者术前3d开始进流质饮食,同时口服泻剂,其中45例患者口服瑞素(华瑞公司产品),33例患者口服安素(雅培公司产品);保证每日摄入热卡不少于1200kcal;术前2d给予口服庆大霉素(8万U,3次/d)和灭滴灵片(0.4g,3次/d);手术前1d给予恒康正清散3盒,用3000ml温水冲服,清洁肠道。1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内分泌专科医生协助下严格控制血糖(<9mmol/L);22例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其中9例血清白蛋白<30g/L),通过补充人体白蛋白制剂,提升至>32g/L才实施手术;11例合并不同程度贫血患者,Hb术前纠正至80g/L。
1.3 手术方法 按TME原则先游离拟切除肠段,近段至肿块上缘>10cm,远端至肿块下缘>2cm,并清扫相应范围的淋巴结。然后在远端拟切除部位用残端闭合器封闭远端,用稀释活力碘冲洗远段直肠、肛管后,经肛门置入吻合器作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吻合完成后,作注气试验,验证吻合是否良好。
1.4 术后处理 术后行肠外营养3d,热卡为25~30kcal/(kg·d)。保持吻合口内外洁净,以利吻合口愈合。肛门排气后拔除胃肠减压管。术后5d进全流质,7d进半流质。术后7~9d患者若无发热及腹痛,引流量及性状无异常,则可以拔除吻合口旁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120例中,5例术后1周内发生吻合口漏,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经引流手术后24d治愈。随访5个月至3年,无一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排便不畅,经定期扩肛而缓解。
3 讨论
3.1 双吻合器的优势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盆腔结、直肠的吻合操作,尤其是肥胖的男性患者,因骨盆狭窄,吻合口位置深在,视野小,在早年无吻合器及单吻合器时,吻合前需手工行远端直肠的荷包缝合,由于切除后直肠残端太短,几乎无法手工缝合,即使勉强缝合,吻合质量也不高,术后易发生吻合口漏[2]。近年来,由于对直肠癌的转移规律,特别是向远端转移规律的认识,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得到了大力发展,而双吻合器的出现,使得在盆腔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肠吻合变得容易和可靠[2]。双吻合器的应用可使远端直肠的处理更简单便捷,而且只要病情允许,可使直肠切除得更低、更接近肛门,可为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保肛的机会。双吻合器除了能显著提高低位直肠吻合术的成功率外,还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3]。同荷包缝合相比,直线型闭合器一次性闭合远端直肠,减少了开放缝合时可能引起的污染,而且减少了荷包缝合引起的肠壁皱折和重叠,从而有效地预防了这些可能引起吻合口漏的潜在因素。本组120例中,有的病例完成的吻合口距肛门≤3cm,超过了直肠癌前切除手法低位吻合的极限,扩大了保肛手术的范围,但吻合口漏仍是一个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虽然相对来说本组发生率较低。
3.2 吻合口漏发生原因及预防 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59岁,而且大部分都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引起吻合口漏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术中肠管切除过长,肠系膜游离不充分,吻合时容易产生张力,术后直肠腔内压力过高及肠蠕动恢复后肠内容物积聚于吻合口,也可使吻合口产生张力而影响愈合;手术创面大,术后骶前形成一腔隙,如果引流不畅,容易积血或积液,而继发感染,也会影响到吻合口的愈合;吻合器型号选择不恰当,过粗可使肠管撕裂,过细可能吻合不全,也易发生吻合口漏。作者的经验是:(1)重视患者围手术期基本状况的调整,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强支持治疗,为吻合口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2)严格的术前肠道准备,保证肠道的清洁度,去除肠腔内的积粪,恢复肠道的肌张力和正常肠腔,促使肠壁水肿消退,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3)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及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将腹腔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4)尽量游离近端结肠,保证吻合口无张力;(5)根据肠管的口径和肠壁厚度选择适宜的闭合器和吻合器[4];(6)合理放置引流管,常规在骶前放置烟卷引流(72h后拔除)和乳胶管引流(5~7d后拔除)各1根,这样可有效引流盆腔积存的液体[5];(7)术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3.3 吻合口漏的保守治疗 吻合口漏发生后,如患者体温不高,无腹膜刺激征,通常经保守治疗2~3周可治愈[6]。作者采用经右下腹部另戳孔经腹膜外隧道放置双腔引流管1根于吻合口附近,在重建盆底腹膜后处于腹膜反折以下处,这样,一旦发生吻合口漏不会轻易形成腹膜炎,并且可通过双腔引流管,一边加强盆腔的局部冲洗和应用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而另一边保障引流通畅。同时,辅以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以及全静脉营养支持。
3.4 吻合口狭窄问题 吻合口狭窄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发生了吻合口漏,愈合后吻合口周围组织清除不够,形成瘢痕,组织增生,导致狭窄,或患者本身肠管细,选用吻合器不当,或吻合口纤维组织过度增生[7]。本组1例吻合口漏愈合后发生了吻合口狭窄,究其原因,为吻合口漏造成吻合口周围慢性炎症,吻合口愈合后产生的疤痕挛缩而引起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狭窄,可经常扩肛,保持大便成形,并鼓励患者用力排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