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佚名  2012-02-21

作者:王晓东 金孝东 丁涟沭 卜向飞 卞爱苗

【摘要】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方法。结果 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 I级切除11例(32.3%);Ⅱ级切除19例(55.9%);Ⅲ级切除4例(11.8%)。无手术死亡,随访1~36个月,仅有l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 I级切除,彻底的肿瘤切除、良好的血管保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上矢状窦 脑膜瘤 显微手术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因侵犯上矢状窦,术中易损伤矢状窦、桥静脉出血多,且肿瘤经常侵入上矢状窦全切困难,术后容易复发,治疗比较棘手。我院自2001.1-2010.12年收治的3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现就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18一68岁,平均年龄41.2岁。病程4月-8年。 1.2临床表现 头痛23例,呕吐18例,运动或感觉性癫痫发作14例,偏身感觉障碍13例,一侧肢体乏力10例,精神症状4例,小便失禁2例,视觉障碍2例。 1.3辅助检查 头颅X线检查30例,局限性骨质增厚8例,骨质破坏4例,3例有肿瘤钙化斑。头部CT扫描,34例,呈等高密度改变、均匀强化,18例有局部骨质改变。MR检查34例,均为长T1短T2信号,强化明显、5例可见硬膜尾征。血管造影12例,皆可见颈内外动脉双重供血,上矢状完全窦闭塞15例。 1.4手术方法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一般采取过中线骨板及纵裂间入路。根据肿瘤和矢状窦的关系不同一般采取双冠状切开或直线切口(肿瘤位于上矢状窦前、中1/3时)及U形切口(肿瘤位于上矢状窦后1/3时),骨板过对侧中线2-2.5cm,从肿瘤主体侧或双侧剪开硬膜直至上矢状窦边缘,窦的小出血可用止血纱或明胶海绵压迫,如果肿瘤表面有桥静脉可自皮层小心分离数厘米,以达到暴露肿瘤目的后小心保护以保留血管。大脑纵裂内暴露肿瘤前后极,瘤内减压后整块或分块切除与硬膜粘连部分,如果肿瘤仅侵犯上矢状窦外壁,在切除肿瘤后电灼其附着处窦壁;肿瘤侵犯窦壁全层或侵入窦腔,在切除受累窦壁或侵入窦内肿瘤组织后颞筋膜缝合修补窦壁,如果肿瘤位于上矢状窦前1/3窦腔完全闭塞,和侧枝循环代偿良好,可将肿瘤组织和受侵的上矢状窦一并切除,最后锐性分离并且除与皮层粘连的剩余肿瘤。 2 结果 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I级切除11例(32.3%);Ⅱ级切除19例(55.9%);Ⅲ级切除4例(11.8%)。 术后病理:内皮型16、沙粒型12例、成纤维型5例,间变性脑膜瘤1例,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2例(硬膜外血肿);颅内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病情恢复;脑肿胀、静脉性脑梗死1例,经去骨板减压术后病情恢复;无手术死亡,随访1~36个月,仅有l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