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应用于小儿先天马蹄内翻足手术的体会

佚名  2012-01-10

作者:马玉凤 刘艳 钟燕 张莉 夏洁

【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1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患儿,采用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观察在切皮肤前2min、切皮肤后2min、打克氏针时及术毕拔管后5min四个时点的HR、BP情况。结果 12例麻醉效果均满意。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比较理想的联合麻醉方法。

【关键词】小儿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骶管阻滞 全身麻醉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畸形明显,一出生就能发现,及早治疗,效果较好。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远较成人差,且易出现药物蓄积或毒性反应;小儿对手术等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强,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单一的麻醉方法难免有某种麻醉药物因重复追加或较高浓度、较长时间应用而出现蓄积或毒副作用。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提高小儿手术的安全性很重要。我院在小儿马蹄内翻足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通过药物及麻醉方法的相互弥补,以最小药物剂量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既能有效降低手术等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又能减少麻醉药物毒副作用的产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例手术患儿,年龄1-4岁,体重8-18kg,ASAⅠ~Ⅱ级。

1.2 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病房建立静脉通路。监护人陪同患儿入室后监测生命体征,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待患儿安静后监护人离开手术室,继续静注阿托品0.01mg/kg,芬太尼0.002 m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08mg/kg,3分钟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然后将患儿置于左侧卧位行单次骶管阻滞.骶管穿刺用6号注射针头,穿刺成功后注入0.25%-0.375%罗派卡因与0.5%-1%利多卡因混合0.8ml/kg。注药前及注药中反复回抽确定无脑脊液及血液。注药后取平卧位,双肩下垫薄枕,术中仅以2.5%-3%七氟烷维持麻醉,不再追加镇痛药及肌松药。

1.3 观察指标:PC-9000多功能监护仪 连续监测SPO2、R、HR,BP ,骶管阻滞后20分钟开始手术,记录切皮肤前2 min、切皮肤后2min、打克氏针时及术毕拔管后5min四个时点的HR、SBP、DBP数据。

2 结果

各时点的HR、SBP 、DBP见表1。

表1 各时点HR、SBP、DBP值

注:组间各时点HR、SBP 、DBP数据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对手术等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强,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在小儿有时可诱发心律失常,还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并使机体代谢增强,氧耗增加,免疫受抑制等[1]。有研究表明,静脉复合麻醉和某些吸入全身麻醉并不能减轻应激激素的分泌,对控制应激反应效果有限,而且伤害性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兴奋作用,可逆转麻醉药对脑的抑制[2]。所以,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围术期充分的镇静、镇痛能显著减轻应激反应。骶管阻滞为小儿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3],小儿骶裂孔大,局部解剖标志清楚,骶尾韧带穿刺突破感明显,操作简单,创伤小,较安全;小儿骶管容积小,脊柱生理弯曲小,胸腰部硬膜外腔组织疏松,骶管给药,药液易向胸腰部硬膜外腔扩散,能获得较广泛的阻滞范围,有效阻止手术创伤上行性传导,是控制手术应激反应的较佳选择。且骶管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效果,配合全身麻醉的作用,能获得良好的镇静、肌松效果[4]。小儿循环代偿能力较强[5],多数患儿都能较好耐受此麻醉方法。我们通过对1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采取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顺利完成手术,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全麻药用量少,循环稳定,手术结束后10min内拔除气管导管,0.25 h~0.5h清醒,术后表现安静、较少哭闹。

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马蹄内翻足手术中相互取长补短,充分体现了联合麻醉的优越性,在提高患儿麻醉的安全性,减少麻醉并发症方面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小儿先天马蹄内翻足手术采用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张秉均.小儿麻醉进展.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254.

[2]金泉英,徐莹.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313.

[3]万里,张传汉,周碧云.0.25%罗比卡因用于小儿单次骶管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22:164

[4]孙永芬.单次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应用的体会.临床麻醉学杂志,1992,8:152.

[5]金泉英,徐莹.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313.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