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开胸手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

房宝梅  2010-11-12

【关键词】 开胸手术;早期;活动;康复

开胸手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对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人体各组织系统加速恢复功能,维护人体健康起了极大作用。本文总结我院胸外科近10年开胸术后2670例,积极开展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70例,食管癌术后1648例,肺癌术后989例,其他33例;年龄35~81岁。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34例,占1.3%,平均住院20天;未发生呼吸道并发症1614例,平均住院14天。

2 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的方法

2.1 术前宣教 术前应对病人宣教,说明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什么是有效咳嗽,有效咳嗽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本组病人常见的顾虑是手术后早期活动是否会增加痛苦,是否会造成胸部切口裂开,可否待体质恢复好一些再锻炼,具体问题都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答和说明。教会病人做有效咳嗽方法,使病人在术后就能很好配合,利于早期活动顺利进行。

2.2 早期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效益

2.2.1 身体部位活动

2.2.1.1 肢体活动 肢体部位活动应在病人回房后早期开始,在病人还未从麻醉清醒过来时,由护理人员或指导家属对病人做被动性活动,包括上下肢各关节的活动,按摩下肢,特别对老年人应认真执行,可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及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人清醒后,应鼓励病人上臂外展90°,第3天能上举高过头顶,并做梳头动作。下肢活动应能屈曲和伸直自如,避免下肢静脉栓塞,促进静脉回流。

2.2.1.2 改变体位和翻身活动 避免病人长期停留于一种卧位不动,防止老年人或心功能差者发生堕积性肺炎。当病人还未从麻醉中清醒过来时,护理人员应每小时将病人体位改变1次,如从左侧卧位式变为右侧卧位式,或从右侧卧位式变为左侧卧位式。但血压不稳、血容量不足者应谨慎,不应体位突然改变,否则血压可突然下降。病人神智清楚,血压平稳后,应改半卧位,这种体位对开胸术后病人非常重要:第一,可使横膈下降,助长肺部扩张,横膈每下降1cm,呼吸量可增加300ml之多,这样有利于气体交换,使咳嗽排痰更有效;第二,横膈下降有利于心脏排血,改善循环;第三,有利于胸膜和纵隔积液积血引流出体外,更有利于肺脏膨胀及改善呼吸和循环。这种早期活动能改善病人情况,避免许多并发症,是开胸手术后病人早期即应受到重视的护理之一。

2.2.2 有效的咳嗽和排痰 咳嗽排痰是开胸术后极为重要的早期活动内容之一。术前应向病人说明其重要意义并教会做法,术后医护人员用手按胸部切口,减少因咳嗽时胸壁震动而产生的疼痛,鼓励病人努力咳嗽,不管有无痰液,均应认真执行。其优点有:促使肺叶膨胀,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全身供氧;咳出痰液使气道通畅,消除气管痉挛,避免肺不张,减少肺部感染和发生窒息的机会;将积于纵隔和胸腔内积液由胸导管挤出体外,以利引流,避免肺部感染的机会。有效的咳嗽,应该是尽量吸足空气,将声门紧闭以后突然开放声门,使气道内空气冲出。咳声应短促有力,但并不需要剧烈咳嗽。如咳时气体漏掉,不突然冲出,或在喉头发出假声都不是有效的咳嗽。应避免连续无效的咳嗽。否则只有增加病人的疲劳,消耗气力,达不到目的。每1~2次有效咳嗽,应让病人休息片刻后再咳1~2次。如扶病人坐起咳嗽,效果能有所增加。术后咳嗽应结合雾化吸入和祛痰剂等治疗共同进行。使病人侧卧,用手叩击胸背部使之振动,可帮助将一侧的痰液易于咳出,由于更换体位,胸内积液也易于在咳嗽时被挤出引流管。

2.2.3 早期起床活动 开胸手术后,不管年龄有多大,只要循环已稳定,已无出血现象,胸导管已经拔除,意识清楚,一般情况尚好的病人,均鼓励和帮助病人下床活动。一般术后3天试行在床边椅子上做一段时间,每天2~3次,术后第5天应在病室内走动,做四肢活动锻炼,以后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经过这样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的病人,术后并发症极少见,尤其是呼吸道并发症,病人都很快顺利恢复健康。况且,早期活动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有利于恢复体力和增加抵抗力。

3 讨论

本组病人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有34例,其平均住院天数比未发生呼吸道感染者延长了6天,经认真分析原因发现与以下几方面有关。第一,手术时间长者,比无并发症者延长0.5h;第二,年龄大,体质差,咳嗽无力者;第三,病人为中层以上干部,部分医务人员不愿多次督促他们下床活动及咳嗽,以免引发反感;第四,护理人员未教会病人做有效的咳嗽排痰。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