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手术
关于全麻并胸段硬膜外阻滞开胸手术患者血糖、胰岛素、血皮质醇的水平
作者:兰自侃,杨 瑞,张 昕,杨春艳,徐 伟【关键词】 麻醉关键词: 麻醉,全身;麻醉,硬膜外;应激摘 要:目的 通过检测单纯全麻或全麻并胸段硬膜阻滞开胸手术患者的血糖、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浓度及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差异. 方法 将20例ASA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0):G组按照常规方法诱导后进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中静吸复合维持麻醉;G+C组先行胸6~7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在静吸复合全麻的同时硬膜外腔给予3.75g・L-1 布比卡因.分别在麻醉前、切皮后10min、胸腔探查,关胸时4个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并采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纪录. 结果 G组皮质醇在切皮251.4±18.2,探查260.5±139.7及关胸时271.6±133.3均高于G+C组182.6±83.5,188.6±103.3和263.0±86.9(P<0.05);胰岛素仅在关胸时G组18.1±13.7高于G+C组12.6±4.6(P<0.05);血糖值G组在胸腔探查6.7±0
关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开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昕 王晖 白宁 杨瑞 王臻 兰自侃【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开胸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36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12例(N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Ⅱ型糖尿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G1和G2),每组12例. G1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G2采用单纯全麻. 分别于术前(T1)、插管时(T2)、开胸探查时(T3)、关胸(T4)及拔管时(T5)5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记录血压及心率. 结果: G2组患者T2, T3及T5时MAP及HR高于T1时(P<0.05). N组及G1组T3时MAP, HR较T1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G2组血糖高于N组及G1组(P<0.05). G2组T4及T5时胰岛素水平较T1时升高(P<0.05),且高于N组及G1(P<0.05). G2血皮质醇在在T2, T3, T4及T5时高于N组及G1组(P<0.05). G2组促肾上腺激素高于N组及G1组(P<0.05). 结论: 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Ⅱ型糖尿
关于腋下改良弧形小切口开胸手术185例应用体会
作者:葛孝忠 耿仲伟 郑和平【摘要】目的:探讨腋下弧形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腋下弧形小切口(切口长度6-14cm,平均11.6cm)对185例胸部疾病的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包括气胸、血气胸、肺部良恶性肿瘤、纵隔肿瘤、食管良恶性肿瘤以及贲门癌等。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无手术死亡,并发症率为4.8%。结论:腋下弧形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恢复快以及美观等优点,是治疗胸部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法。【关键词】小切口;胸部疾病;微创手术微创外科理念是当今外科的方向,是21世纪外科的主旋律,是新的医学模式的体现。在不违反传统外科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减少因手术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则是微创外科所追求的目标。为此,作者于2001年10月至2010年5月间在传统切口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腋下改良弧形小切口对185例胸部疾病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185例,男151例,女34例。年龄11~86
关于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寻求更好的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P)组(n=23)和全身麻醉(G)组(n=27)。测定血中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记录异丙酚、芬太尼的用量(不包括诱导量),异丙酚持续泵入的时间及手术开始至结束的时间;记录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恢复时间和烦躁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静止状态和咳嗽时)记录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结果 ①在切皮后30 min和术后1 d时P 组血中的Cor含量显著低于G组(P<0.01);P组血中的AngⅡ含量在切皮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G组(P<0.01)。②P组血流动力学平稳,在切皮后各时间点的血压显著低于G组(P<0.01)。③P组术中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术毕带管回PACU的病人数和烦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恢复时间较G组显著缩短(P<0.05或P<0.01)。④静止状态和咳嗽时的VAS评分P组均显著低于G组(P<0.05,P<0.01)。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是可取的麻醉方法。 【关
关于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PTPI)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2例PTPI患者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呼吸状态的观察,加强肺功能锻炼,协助有效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人工气道及呼吸机使用的护理,熟练、准确地应用血气分析仪。 结果52例PTPI患者中的49例患者经合理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后病情好转,另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6 %,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30%-50%。 结论合理的治疗与护理能有效提高PTPI患者的生存率。【关键词】 肺部感染开胸手术护理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PTPI)是胸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75%,死亡率可高达30%-50%[1]。开胸手术后患者呼吸道吞噬功能及净化机制术后受损而减弱,使各种病原菌容易进入并且存留于下呼吸道。同时,开胸手术后使原有的腹式呼吸转为胸式呼吸,下肺动度减小,通气方式呈持续低潮气量,缺乏自发性叹息样深吸气,有效咳嗽排痰能力降低,呼吸道内大量痰液阻塞,易发生肺部感染。我科2008年3月-2010年10月共收治开胸手术后患者1216例,其中PTPI患者52例,对52例PTPI患者进行
肋间神经冷冻术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的疗效
作者:刘磊 支修益 刘宝东 张毅【关键词】 开胸手术;切口疼痛;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并发症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并发症大多与伤口疼痛存在直接关系,因疼痛引起的深呼吸受限及咳嗽咳痰欠佳是造成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安全有效的止疼方法对手术后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老年人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普通患者不同,常规的止疼方法对于老年患者效果欠佳。肋间神经冷冻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止疼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观察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在开胸术后的止疼效果,并评估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出现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我科于全麻下行的标准后外侧开胸手术(包括肺叶切除、全肺切除、食管癌切除、纵隔肿瘤切除等手术)100例,其中均为>60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各项可能影响术后观察结果的因素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2 方法观察组采用北京库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冷冻治疗机,分别于开胸手术结束后,从脊柱旁游离出
开胸手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
【关键词】 开胸手术;早期;活动;康复开胸手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对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人体各组织系统加速恢复功能,维护人体健康起了极大作用。本文总结我院胸外科近10年开胸术后2670例,积极开展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670例,食管癌术后1648例,肺癌术后989例,其他33例;年龄35~81岁。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34例,占1.3%,平均住院20天;未发生呼吸道并发症1614例,平均住院14天。2 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的方法2.1 术前宣教 术前应对病人宣教,说明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什么是有效咳嗽,有效咳嗽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本组病人常见的顾虑是手术后早期活动是否会增加痛苦,是否会造成胸部切口裂开,可否待体质恢复好一些再锻炼,具体问题都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答和说明。教会病人做有效咳嗽方法,使病人在术后就能很好配合,利于早期活动顺利进行。2.2 早期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效益2.2.1 身体部位活动2
浅谈开胸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管理
[论文关键词] 开胸手术;呼吸道;护理管理[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开胸手术患者加强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结果:本组120例,发生肺部并发症11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实施开胸手术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是减少和预防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开胸手术是临床治疗肺、食管、纵隔、胸腔等疾病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呼吸道管理与护理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也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1]。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龄38~80岁,平均59岁。食管癌手术14例,贲门癌13例,肺癌39例,纵隔肿瘤切除术11例。肺气肿部分肺切除术13例,肺大泡切除术9例,胸部创伤开胸手术21例。以上病例有11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余均治愈出院。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 入院后因环境陌生,对手术的恐惧,预后的担忧等,患者常有紧张焦虑的心理,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讲解有关疾病及手术方面的知识,减轻其紧张焦虑心理,积极配
肋间神经冷冻防治侧开胸手术后切口疼痛
作者:潘铁成,陈涛,徐沁孜,李军,魏翔,胡敏,宋定伟【摘要】 目的 评价侧开胸手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138例开胸患者进行随机前瞻性研究。术前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组1(46例)为肋间神经冷冻组;组2(46例)为硬膜外置管给药组;组3(46例)为肌注给药组。比较3组镇痛的效果、镇痛相关并发症及对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组1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组2和组3(P<0.05);组1的镇痛相关并发症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也少于另两组(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侧开胸手术后切口疼痛的方法。 【关键词】 侧开胸手术后;肋间神经冷冻;硬膜外镇痛 Prevention of incision pain after thoracic surgery by using of cryoanalgesia to intercostals nerve PAN Tie-cheng,CHEN Tao,XU Qin-zi,et al.Cardiothoracic Department of Tongji Hospital,Tongji M
开胸手术病人术前肺功能检查
近年来随着胸部外科手术、麻醉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术前肺功能的检查以预测开胸手术后并发症的准确性不断提高,使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不断下降,手术适应证也不断扩大,从而使部分以前认为是高危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许多学者对开胸术前、后的肺功能比较做了大量的对比研究。1 开胸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1.1 胸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正常肺功能取决于胸廓完整,气道通畅,呼吸肌健全,胸廓及肺组织顺应性良好,以及肺组织血流灌注良好,胸膜腔内保持负压,肺脏处于扩张状态。开胸后,该侧肺脏处于开放性气胸中,胸内负压所致的肺牵拉扩张作用消失,肺泡萎陷。肺泡萎陷可使肺泡通气面积锐减(甚至减少50%左右),同时肺循环阻力增加。在大气压作用下,吸气时健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纵膈移向健侧;呼气时健侧肺内压高于大气压,纵膈被推向术侧,部分呼出气进入术侧肺内使之扩张。如此呼吸周期引起纵膈摆动和反常呼吸,导致有效通气量减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术中对胸壁、支气管和肺组织的损伤造成呼吸运动减弱;挤压或牵拉肺组织过剧,损伤健康肺组织,故在开胸当时即对呼吸、循环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肺脏手
舒芬太尼在开胸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表1 术后镇痛情况 (x±s) 注:组间比较,*P<0.052.2 副反应 3组镇痛液配方中以M组副反应较多,其中恶心发生率为40%,与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F组有1例发生呼吸抑制,见表2。 表2 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2.3 生命体征 各组病例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M组MAP与术前相比,术后24h下降9.3%。 3 讨论 开胸手术的创伤和术后疼痛可引起病人肺功能残气量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继之发生术后肺不张和低氧血症。有效的镇痛可以使病人增加深呼吸和充分咳痰,方便的改变体位,改善术后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PCA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其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克服药代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的手段,病人可按需自行给药,使用方便,镇痛可靠。本试验3组病人均收到优良的镇痛效果,达到了术后镇痛的目的。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临床应用配方较多,主要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芬太尼应用最多,此外还有曲马朵、哌替啶、氯胺酮等。吗啡的镇痛效价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