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诊外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赵玲霞 2011-11-14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及护理观念的更新,“以病人为中心”将成为最核心的医疗理念之一;医院的护理工作已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时代。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1]。手术作为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原[2]。急诊外伤手术多数为意外伤,如四肢,头面部等,多数病人均无心理适应过程,受伤后感到恐惧、焦虑、紧张等一系列复杂的负性心理反应,不能很好的配合手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医护人员除积极治疗外,还要运用娴熟的沟通技巧,在术前为患者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对128例急诊手术患者开展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共护理急诊外伤手术128例,其中成人76例,儿童52例,年龄2-78岁。均能顺利度过手术期。
1.2 手术前和手术中的心理特征
1.2.1 焦虑 几乎所有手术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患者的这种焦虑心理常常会影响麻醉效果及术后的愈合等。
1.2.2 情绪冲动,恐惧 急诊手术病人大多伴有情绪冲动、理智不足等心理特点。患者是意外受伤无心理准备、同时伴有剧烈疼痛、出血及全身不适。特别是儿童患者受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哭啼不止,家长担心、焦虑等等,都会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情绪冲动和恐惧心理。
1.2.3 心理反应复杂、敏感 急诊病人的心理活动因起病方式、年龄特征、性别差异、个体经历等不同而各具特点。如愤怒、冷漠、不敢面对现实,这种患者来院后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有时会因经济原因而焦躁不安,不主动配合治疗。另外一些个别患者悲观、消极,被送到医院后常常拒绝治疗等。
1.2.4 担忧 期望来医院后被尊重和手术受到重视。
因为认知原因,患者缺乏手术和疾病知识,担心术中出血、术后感染、手术后是否美观,是否留下疤痕等担忧心理。
1.2.5 自卑与压抑心理 由于受伤而可能留下疤痕或身体器官可能的残缺、暴露等易使患者感到失去了尊严或自卑。
2 护理措施
2.1 感同身受地予以关注 急诊手术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工作应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分秒必争,保持稳定情绪,有条不紊,以娴熟的技术及时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向患者及家属传递一种与之呼应的情感信息,给予其心理支持,以平息患者或亲属的紧张情绪,赢得其信任与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 关心体贴患者,有效地交流沟通 不论其社会地位、个人经济状况、自身健康水平如何,均应一视同仁,视患者如亲人,千方百计地为患者减轻痛苦。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不时给予耐心细致、开导解释、安慰鼓励。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热情接待,向其解释手术及麻醉操作过程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并检查手术部位,安置好体位,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努力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使患者了解医务人员在做什么,从中认识到手术中的重要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样既能让患者配合操作,又能使患者减轻恐惧,产生一种安全感。 2.3 保持适宜的环境氛围 如注意将各种仪器声响调至最低程度,避免一切与手术无关的噪声,实施护理操作时关注患者需求,予以必要的解释,争取患者的密切配合,让患者在急救环境中也能感到温馨、关爱,减轻其身心重负。
2.4 根据不同个体分别对待 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个体如年龄特征、性别差异、个体经历等不同而各具特点的心理特征采用各种有效的交流沟通技巧,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2.5 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指导 根据不同患者恰当的向患者解释知晓的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特别是对头面部外伤,要求完美无缺的爱美人士,更应该详细、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向他们介绍医院的设备、技术力量和同类患者的预后情况等。
2.6 手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将住院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清楚,告知其手术后注意事项等。对不需住院的患者,告知其换药、拆线的日期,手术后的注意事项、饮食营养等。同时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让他们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共同树立战胜伤痛的信心。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除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操作能力外,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工作有条不紊,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做好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它能使手术顺利进行及预后良好结果。我们在护理中抓住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理念,因人施护,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树立其战胜伤痛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安全度过手术期,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王宏宇,王靖,刘望彭等.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5,8(5):336~337.
[2]袁晓红.食道癌病人手术前后焦虑状态调整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1,16(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