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探讨

佚名  2006-11-15

注:(1)2004年第14届亚太区年会(新德里);(2)Abstract 42 39th EASL April 14-18,2004,Berin,Germany

表1中提供的数据是来自于不同的实验室,仅供。从表中提供的数据分析,四种核苷类药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有明显地抑制HBV的复制和改善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和肝纤维化(S)程度。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各有其不足,我们应从中取其之长,来补其之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如Lamivudine有迅速抑制HBV的复制的优点,但长期使用可促使HBV的基因变异,根据国内外报道Lamivudine 1年以后HBV的基因变异有不断地升高趁势,见图1。

图1 拉米夫定治疗的抗药性逐年发生率 图1显示:Lamivudine治疗1年抗药性为24%,4年达70%。

HBV的基因变异多发生在Lamivudine治疗6~8个月以后,为减少HBV的基因变异,近年来,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先采用Lamivudine治疗3个月,当血清HBV-DNA≤5×102copies/ml(即病毒转阴性)时,改用Adefovir 10mg,每日1次。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HBV的基因变异,取得长期抑制HBV的复制和改善肝组织学的病变,减少病情反复,节约治疗费用的目的。由于Adefovir在治疗中,通常1年内不会发生HBV的基因变异,治疗中2年和3年变异率分别为1.9%、3.4%,因此,我们采用以上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了明显的疗效。2006年7月美国最新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规范将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作为一线抗病毒的药物,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参考。 3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3.1 抗病毒治疗的难点 (1)HBV的复制模板cccDNA存在于肝细胞核中,目前国内外研制的各类抗病毒治疗药物,只能抑制HBV的复制,而不能清除病毒,这给临床的治疗带来很多的困难。(2)抗病毒药物不能将其清除,疗程很难把握,多数病例,用药时间过短,一旦停药,HBV的再复制活跃,肝功能出现异常,甚至于少数病例发展成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3)在机体的免疫压力下或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HBV容易发生变异,目前国内上市以及即将上市的核苷类药物,对HBV的复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长期使用可能会促使HBV发生变异,一旦病毒变异,病情可出现反复,造成患者精神负担加重。(4)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患者负担沉重,常常出现自动停药,导致病情恶化。 3.2 严格掌握核苷类药物临床使用时适应证 (1)在使用核苷类药物时,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该类药物优点和不足,从而使患者获得知情权和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做到定期随访,详细地掌握患者HBV消长情况,及时更换核苷类药物的品种,以便更有效地长期抑制HBV的复制。(2)应向患者及其亲属说明,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存在着很多难点,应做到较长期时间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同时又具有可治性。只有长期地抑制HBV的复制,不断地消除肝细胞的炎症,才能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3)为促进病毒的清除和HBeAg的转换,我们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活血化瘀,滋阴补气方药,如:黄芪、女贞子(贞芪扶正胶囊)等,临床初步应用收到了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扩大验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