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重叠双囊气管导管用于全身麻醉老年患者53例临床观察
佚名 2010-09-09
作者:兀效儒 左文君 路晓东
【关键词】 多功能重叠双囊气管导管;全身麻醉;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及慢性肺病等,对于气管导管的刺激反应更加剧烈,因此,抑制气管导管刺激反应是保证老年患者麻醉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注药式气管导管已有研制〔1〕,多功能重叠双囊气管导管〔2〕是一种能够随时进行气管内给药的新型气管导管,本文拟观察其防制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气管导管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6例,其中男58例,女48例,年龄60~78岁,ASAⅡ~Ⅲ级。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组间患者一般情况无差异,见表1。
1.2 研究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选用多功能重叠双囊气管导管,对照组选用普通气管导管。观察组于苏醒初期通过多功能重叠双囊气管导管将1.73%碳酸利多卡因3 ml喷洒于气管黏膜进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多功能重叠双囊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注药管、注气管、与注药管前端连通的储药囊、与注气管前端连通的储气囊以及注药管和注气管的末端的自动密闭接头〔2〕。经注药管注药并储存于储药囊,再经注气管注气使储气囊膨胀将储药囊内的药液挤压喷洒于气管黏膜表面,完成治疗。对照组于苏醒初期经静脉注入1.73%碳酸利多卡因3 ml(30 s注完)。于麻醉前、手术中、麻醉苏醒期、拔管时等多个时点监测、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呛咳反应情况及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带管苏醒例数、使用降压药患者例数。
1.3 评判标准 苏醒初期指停用全麻药后,患者出现咽喉反射、呛咳或肢体动作时。苏醒时间:苏醒初期至可唤醒睁眼的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初期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带管苏醒:患者未拔除气管导管情况下可唤醒睁眼且较安静。呛咳反射:按反射强度依次分为:-、+、、 4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的U检验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心率、血压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麻醉中及苏醒初期观察组心率、血压无显著差别(P>0.05),而带管苏醒及拔管时观察组心率、血压有明显差异(P<0.05,P<0.01)(表2)。
2.2 两组患者苏醒期呛咳例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苏醒初期观察组呛咳例数无显著变化,但在带管苏醒及拔管时呛咳反射级差异显著(P<0.01)(表3)。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一般情况(略)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略)
与对照组比较: 1)P<0.05,2)P<0.01
表3 两组患者苏醒期呛咳例数观察(略)
与对照组比较:1)P<0.01,下表同
2.3 两组患者麻醉、拔管及苏醒时间、带管苏醒及用降压药例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带管苏醒及用降压药例数差异显著(P<0.01)(表4)。
表4 两组患者麻醉、拔管及苏醒时间、带管苏醒及用降压药例数比较(略)
3 讨论 在全麻苏醒期,患者通常难以耐受放置于气管内的气管导管,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表现为:呛咳、憋气,引起颅内压、腹内压上升,诱发术后患者伤口裂开、颅内出血;体内儿茶酚胺释放,使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心肌氧耗增加,诱发心肌梗死、心脑血管并发症;清醒患者产生烦躁不安和恐惧等。临床上常通过气管黏膜表面麻醉、静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静注利多卡因等方法抑制此类反应〔3,4〕。本观察结果表明通过多功能重叠双囊气管导管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能明显减轻气管导管对气管刺激而产生的心血管反应。苏醒期呛咳情况说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有明显减轻气管导管刺激引发的呛咳反应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进行表面麻醉后1 min即充分显现。虽然结果也证实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1.5 mg/kg体重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呛咳反应,与范雪梅等人〔5〕研究结果相似,但观察组是通过将气管黏膜进行表面麻醉来消除呛咳反应,因此,观察组呛咳反应抑制作用更加有效、更加持久。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是因为对照组部分患者在带管苏醒观察时点之前因呛咳反应剧烈,躁动严重,而不得不较早拔除气管导管所致。观察组带管苏醒共有46例患者,对照组仅有28例。说明进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能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气管内留置气管导管的耐受性。多功能重叠双囊气管导管具有气管内喷射式给药、药物所达范围广且用药量准确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