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部手术

施友玲 陈闽军  2010-05-11

【摘要】 目的 讨论更适合于胸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66例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A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为单纯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麻醉期循环系统的状况。结果 A组术中MAP,HR有下降趋势;B组术中MAP,HR有上升倾向。A组心电图明显改善,B组则趋向加重。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适用于胸部手术。

【关键词】 麻醉;硬膜外;全身麻醉;胸外科手术

随着胸科手术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益增多,术前经常合并高血压及心律失常。本文研究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运用于胸科手术术中循环变化及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研究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胸部手术麻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福清市医院ASAⅡ~Ⅲ级胸部手术患者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19~72岁。全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A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为单纯全身麻醉。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用药。A组经T4~5穿刺成功后平卧,输注复方乳酸钠,经硬膜外导管推注0.25%利多卡因局麻药5 ml,20 min后给予咪达唑仑5 mg,芬太尼0.2 mg,异丙酚100 mg,琥珀胆碱100 mg静脉诱导插管,全麻维持用异氟醚吸入,芬太尼、维库溴铵酌量静脉推注,术中每1 h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3~5 ml。B组诱导及维持同A组。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麻醉前(T0)、硬膜外给药后20 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术中(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10 min(T6)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A组硬膜外给药后20 min MAP显著降低(P<0.01)。B组术中MAP、HR有上升趋势,且HR显著升高(P<0.01)。两组相比,插管即刻及插管后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拔管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A组心电图改善明显;B组则趋于加重(P<0.01)。A组术前有27例ST-T改变,术中13例出现心电图缺血性改变,B组术前24例ST-T改变,术中26例心肌缺血。术中A组心律失常者也较B组发生的少。见表2。表1 两组患者围麻醉期MAP和HR变化情况表2 两组患者ECG变化情况注:与术前比较,aP<0.01,bP<0.01

A组全麻维持吸入异氟醚浓度(1.1%±0.3%)低于B组(2.8%±1.2%),P<0.05。维库溴铵用量A组(3.8±1.0)mg/h,B组(7.3±0.3)mg/h(P<0.01)。术后躁动发生情况:A组轻、中度分别为30和6例,B组12和33例,重度躁动9例。

3 讨论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激活引起冠状血管收缩是引起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硬膜外阻滞,尤其是高位硬膜外阻滞不仅能消除外科手术带来的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交感肾上腺素应激反应,还能不同程度地阻滞支配心脏的交感活动,消除冠状动脉放射性的血管收缩。根据以上结果,可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优点主要有:(1)止痛完善,全麻药用量显著减少[1];(2)提高心律失常形成的阈值,减少麻醉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利于术后顺利复苏[2];(3)麻醉中血压多有不同程度降低,客观上起着轻度的控制性降压作用;(4)区域阻滞可减少心肌氧耗,术中发生心肌缺血意外比单纯全麻少[3]。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