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麻醉后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的护理
杨秀英 2011-04-17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护理
剖宫产术是处理异常分娩的重要手段,手术成败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危。我院产科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共560例,其中160例麻醉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仰卧位低血压,我们对其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的产妇160例。年龄25~39岁,孕周37~41周,均为初产妇,无系统性疾病,孕期平顺,手术指征均为头盆因素及社会因素。
1.2 麻醉方式及过程 术前常规禁食、禁水6h。进入手术室后于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取侧卧位,完全暴露腰背部,常规行碘酒、酒精消毒,铺巾,先于穿刺点行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行硬膜外腔穿刺,再在硬膜外穿刺针内行蛛网膜下隙穿刺,即腰麻。腰麻穿刺成功后,单次注药0.5%布比卡因1.8~2.2ml后将腰穿针拔出;行硬膜外腔保留针管,按需给药;逐层切开腹壁、子宫,迅速娩出胎儿及胎盘。检查盆腔,观察有无出血点,清点物品,关闭腹腔。
1.3 结果 160例仰卧位低血压产妇均表现出烦躁、恶心、呕吐、心悸,同时伴有血压明显下降,血压平均下降达术前血压的30%,最低可达65/30mmHg。部分孕妇伴有心率减慢,最低可达40次/min,神志淡漠。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后,症状均迅速缓解,顺利完成手术,母婴均平安。
2 护理
2.1 预防 遵医嘱当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前进行适当扩容,同时加强麻醉过程中孕妇生理状况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避免低血压的发生。(1)麻醉前,首先建立监测系统,监测心电图、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每5min测量1次并注意其动态变化。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一旦出现问题,以能够及时从静脉给药,快速纠正低血压。(2)麻醉给药后,先输入胶体溶液500ml,以达到扩容、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目的。(3)麻醉完毕,产妇仰卧由左侧卧位改变为仰卧位后,先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并告知手术医生立即手术。
2.2 针对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对症处理 当产妇出现低血压等症状时,可采用下列措施:(1)加快输液速度,增加吸氧量,必要时静脉给予麻黄素10~20mg;(2)在保持手术床向左侧倾斜15°的基础上,再将产妇的妊娠子宫向左推移,以解除其对下腔静脉的压迫;(3)快速开腹、进入子宫取出胎儿;(4)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嘱其将头偏向一侧,以免造成呕吐物误吸,加重病情;(5)巡回护士应安稳产妇,告知情况可以讯速改善,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6)密切配合麻醉师给药;(7)当手术床向左倾斜时应保护好产妇,加强对患者的安全固定,以防坠床;(8)注意保暖。
3 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麻醉后出现低血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药理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和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结果,但手术护士除了要掌握该手术的基本特征以外,还要从手术室护理的角度出发,提前做好预防护理工作,防止出现麻醉后由于体位改变所出现的低血压。
3.1 孕妇血循环的变化特点 非妊娠期供应子宫的血流量不及心输出量的2%,而妊娠期可达20%~30%。当产妇仰卧位时,由于妊娠子宫压迫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可使心输出量下降达30%。分娩或改变子宫位置,会减轻子宫对主动脉及下腔动脉的压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20%~25%[1]。
3.2 腰硬联合麻醉后血液分布的变化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阻断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阻滞范围内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均扩张,回心血量骤减,引起血容量相对不足,导致血压下降,每博心输出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2]。
3.3 血压下降的危害 腰麻注药后,阻滞平面讯速出现,容量血管扩张,肌肉松弛。产妇仰卧位后,妊娠子宫压迫了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骤减,从而出现了血压的明显下降,此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致使产妇的重要脏器低灌注,恶心、呕吐中枢兴奋,胎儿缺氧和酸中毒,严重危害了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3.4 注意事项 血压的明显下降,可使子宫-胎盘血流量严重减少,即使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母体血压回升,但子宫动脉仍因此而收缩,实验表明如此并不能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防止血压下降和维持麻醉后母体循环系统的稳定。
4 小结 我院产科在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共560例,其中有160例出现不同的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但经过及时的治疗及护理,无1例出现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母婴均安全,临床实践证明,主要加强监测积极预防、治疗和护理,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