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
佚名 2007-02-10
【关键词】银行业 作业成本法 作业 成本动因 增值作业 价值链
【摘要】随着国内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加入WTO后,诸多外资银行纷纷以各种形式进入到市场,这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亟待探索出一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道路。从本质上讲,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同质性,银行的竞争力大部分取决于各自业务流程中的成本和质量,其中如何加强对各个产品和服务成本核算管理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一个。作业成本法的源于制造业,其在领域的成功运用为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美国实力较强的银行已相继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银行成本核算管理中。本文对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作用、意义以及其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
进行了探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消耗资源的作业,并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到各个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进而将各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与产品之间通过作业这一“中介”来分离、归纳和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随着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间接成本比例大幅提高,企业产品种类增多而批量减少,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不能合理地将间接成本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所消耗作业的成本被同等地对待,它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成本更加准确和客观。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则贯穿于企业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以制造企业为例,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再到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步骤,然后是产品质量检验,最后是发运销售,各个环节均发生着消耗资源的作业。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成本管理
(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它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价值链”以增加顾客价值,提供了有用信息,促使损失和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已经在制造业得到了推广,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已开始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 商业银行现行成本核算制度的缺陷
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家商业银行都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压力,这使得他们在加快金融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还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其所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上。国内银行业越来越认识到通过分产品、分客户核算成本并计算损益对于银行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效益的重要意义。然而,现行的传统成本分配系统难以为商业银行分产品、分客户的盈利能力分析和市场战略提供精确、可靠的成本信息和决策依据。很多商业银行在存贷业务量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成本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国银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基本假设是:银行所有产品和服务都以其交易量(存贷金额)平均地消耗银行的各项资源。因此,银行一般以包括收入金额、部门人员数等在内的某一变量为基础分摊共同的成本项目。在银行的产品品种(或客户类型)单一、标准化并且直接人工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情况下,这种分摊方法可能相对准确。然而,在银行产品品种日趋丰富、客户要求日趋个性化、产品的综合化程度以及银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简单地以某一标准分摊共同成本的做法,由于过分忽视了银行成本的形成过程,从而严重扭曲了成本信息。一般来讲,交易量大、复杂程度低的产品往往多承担了共同成本,其成本被高估;交易量小、复杂程度高的产品往往被少摊了共同成本,其成本被低估。因此,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导致银行经营决策失误、成本控制不力和财务报表可靠性降低等不良后果。
事实上,对于银行来讲,不同类型客户所带来的利润率相差很大,这更多的是由于与交易相关的各种成本的差异所造成。然而,这些交易成本往往不受客户的业务量(存贷金额)的,即交易成本常常不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增加,银行业与制造业不同的业务流程决定了这一特性。在现行传统成本分配系统下,银行缺乏对客户盈利性的分析,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这也就导致银行不能够准确地识别突出的盈利点,从而导致了整体盈利水平偏低的现状。
三、引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现实意义
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首先,它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入手,通过成本形成的过程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次,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视野扩展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和顾客满意度上,重视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在产品设计阶段消除“不增值作业”,力求节约成本开销。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源于制造业,然而由于银行业具有更高比例的共同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在银行业也应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来说,引入作业成本管理对银行具有以下三点现实意义:
第一,可以提高银行内部的成本管理能力。借助于作业成本系统提供的相对准确的信息,银行有关部门可以从优化作业流程这方面发掘降低成本的潜力。银行通过贯穿整个作业流程的全面成本管理,消除中间“不增值作业”,同时尽可能降低那些“增值作业”的资源消耗,在所有环节上减少浪费,比如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银行可以缩减某些不必要的中间管理层次,以降低成本。
第二,有助于进行客户和产品管理和决策。在传统成本分配下,按单一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会掩盖不同客户之间的差异。如果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作业确定成本动因的同时,银行便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客户信息。由此,银行就可以准确地识别哪些客户可以在较低成本消耗情况下给银行带来高收益,这些客户便是以银行应该关注的重要客户。同样,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可以为决策层提供不同产品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以此来提高产品盈利分析能力,对不同业务制订不同的经营策略,逐步退出不盈利的业务,为盈利产品提供更好地服务和增加更多的投入来巩固这些核心业务。
第三,有利于建立新的责任系统,为业绩考评提供更合理的依据。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责任中心一般以部门或分支机构为单位建立,并以此作为业绩考评的对象,而这种责任会计系统存在明显缺陷。随着包括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等技术在银行中的广泛,前台职员逐渐减少,这就更加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责任会计系统。作业成本有助于新责任会计系统的建立,因为它以作业而不再以部门等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时将同质的成本划分到一个成本中心,建立一个成本库,新责任会计系统提供了比较真实客观的成本及盈利能力信息,因而可以为业绩考核提供了更为合理的依据。
事实上,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给银行业带来的作用都源于作业成本法提供的较之传统成本法更为准确、客观的成本信息。而这一改进,无论对银行内部管理层,还是对于银行的广大股东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银行业推行作业成本管理的及解决途径
尽管作业成本法在诸如花旗银行等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但一些国家的银行在引进这种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后,收到的成效并不理想,甚至有些银行在引入不久后便因为各种原因终止实施了。事实上,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也有其适用的条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剧,很多银行在机构设置、内部制度建设、财务状况以及管理水平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这些变化无疑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然而,引入作业成本管理意味着银行整个成本核算体系的变动,如此巨大的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银行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经过长时期的改革和,我国商业银行在技术设备等硬件水平方面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各地方发展情况和水平差异较大,从整体上看,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对分支机构庞杂,员工数量众多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讲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已经习惯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缺乏职业判断能力。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不仅需要化信息技术的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操作。否则,就很难保证其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实施成本巨大。这可能是现今我国银行业在引入作业成本法时将会遇到的一个较大的难题。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必然要求银行业对现有成本核算系统进行较大幅度的改进。对商业银行当前如此庞大的系统进行改革的成本是巨大的,它包括实施前巨额的咨询费和设计成本,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相应设备引进成本、人员招聘以及培训成本等,银行势必要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这也就是有些银行不愿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原因。
第三,选择成本动因的难度较大。这个技术性问题也是其他国家银行业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从上讲,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合理、准确地将商业银行所消耗的各项资源分配到消耗资源的作业上,然而由于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加剧,其作业种类繁多,成本动因的确定十分复杂。然而,成本动因的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有效与否。如果成本动因的选择上过于主观,缺乏依据,那么最终计算出来的成本的准确性会大打折扣。
上述三点是我国银行业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将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它们当中有的属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特有的问题,有的则是全球商业银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有效地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我国银行业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银行应当在不现有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努力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创造环境。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环境包括了高素质的银行业会计人员,先进的信息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保障制度,这些因素缺一不可。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我国银行业继续强化作业成本观念,因为只有当广大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真正地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给银行带来的巨大利益时,他们所制定的发展战略才有可能为作业成本管理的最终实施创造条件。
其次,就是实施中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了。事实上,作业的确定并非越细越好,数量过多的作业数会降低作业成本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对“作业链”进行充分分析的条件下,应根据商业银行的特点,识别各项作业的重要性,然后对作业进行适当的合并或分解,以达到、准确定义作业的目的。在确定作业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对各作业的成本动因进行选择。我们应该注意到,即便运用作业成本法,也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确认的成本动因越精细,成本信息的精确性越高,但为作业成本系统所付出的计量成本也随之增加。出于成本效益原则,我们应该对误差成本和计量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最终选定那些与间接费用相关性高,对银行来讲重要性强的因素作为成本动因。
:
[1]王平心. 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林万祥. 成本论[M]. 北京: 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王志辉. 银行作业成本制度实施规则与方法[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李敏. 作业成本制度及在银行管理中的应用[J]. 金融会计,2002,(9):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