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析社会“呼唤”社会管理“回归”

曲文勇 曲嫒娣  2013-04-25

论文摘要 社会的管理作用未能有效的发挥,是导致我国近年来社会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政府管理一贯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坚持“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理念,哪里有问题“眼睛”转向哪里。通过对外国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实例研究,发现在西方社会中推行这样一种与中国截然相反的思想“小政府、大社会”的法治原则,即让社会管理回归社会。让社会来承担管理职能。将管理“回归”社会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核心理念的直接贯彻与体现。

论文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会组织 公众 回归 我们感叹,为什么小悦悦遭遇车祸躺在路上几个小时没有人救;为什么公共场合遇到坏人坏事没有人管;为什么有些人如此冷漠;为什么假冒伪劣猖獗;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这是社会管理出现了问题。

一、我国社会管理现状分析

(一)改进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外空间的不断扩大,加之人们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人们对单位的需求在减少,个人与组织之间紧密的联系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个人直接暴露于国家面前。这种个体与国家中间的“真空”现象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断层,个体缺乏一个能让其融入并找到归属感的组织,一方面社交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当个体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因为个体与政府对话的不对等,个体很难寻求到合适的表达渠道。 (二)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 1.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是“大政府、小社会”的治理模式,政府统管一切,这种模式仍留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印迹,中国政府一向是以“全能型”的形象示人,但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致,导致“全能”有时又变成了“不能”。 政府所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不可能覆盖整个社会,政府社会管理低效、无力。“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格局已经不能满足民生需求。通过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扮演的大都是消防队员的角色,出了问题,解决问题,导致一些问题本不应该出现,或者是出现了不能及时解决。 2.我国的社会管理过度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只注重经济建设指标,忽视社会发展指标;官员干部“政绩观”、政府“形象工程”现象层出不穷。就拿社会福利机构来说,政府拿出大部分资金用于搞社会福利,建“福利”大楼、福利机构,在管理和利用上却徒有虚名,有的甚至没有“被”服务对象,在管理上也是完全由政府分派人员进行管理。 3.在管理方式上,社会管理手段单一,大都是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出具行政处罚单或者经济制裁。让很多问题缺乏公正、公平、公开的意味。 这样,社会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势必造成政府管理危机。同时,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形成了一个“真空带”,政府的管理根本无法弥补。另外,在政府管理方面,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晰,导致各职能部门之间经常出现“三不管”或者“都要管”的现象。 (三)创新管理理念 我们认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就是要求政府从不该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凡是能由社会管的都由社会来管,凡是属于社会的都还给社会。政府不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控制者,而是作为服务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此过程中,一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二要扩大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参与。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和社会风险加大期,政府所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不可能覆盖整个社会。“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格局已经不能满足民生需求。

二、提升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能力

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政府的管理、社会的管理、公民的自管。而我们国家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明显缺少社会的管理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导致政府管理和公民自管之间没有衔接到位,出现了相应的管理漏洞。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是间接的,国家通过社会组织与公民发生关系。健全的社会管理需要社会的介入。 而在我国,大部分职能和社会事务由政府自己承担并出面解决,在解决中,政府居高临下,百姓抱怨如潮,政府不能直接与百姓对话,即使在解决利益冲突与纠纷后,无论谁是“输家”“赢家”都没感到满足和成就。这就需要一股中坚力量和中介性组织——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能够打破“天花板效应”,把政府看得见的社会事务游刃有余的解决,同时可以把政府解放出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的作用。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单元形式存在的,必须尽到相应的社会责任,发挥到其社会结构的组织调解作用。例如,行业工会,他们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的特殊性质制定相应的行规或者质量标准,作为行业内的相应规范。但是行业有其自身的限制,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通过国家政府、这只无形的手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这就是社会组织和政府的“该管”和“不该管”。物尽其用、人尽其责这才能完成社会管理的有效运行。 这样,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同时社会组织也弥补了政府管理的不足。社会组织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发挥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社会管理的正确模式为三层次的原因:首先,社会组织产生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产生就是基于社会有这样的需求,它是社会某种利益需求的产物,它最能体现出时下社会的客观情况,即来自民间,了解民情,同时可以找到矛盾的根源,利于从源头解决矛盾。其次,两层次模式最大的弊病就在于政府和个体直接面对面,有时可能造成地位的不平等,最终导致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因为政府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最后,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使政府转变工作职能,实现办公的高效率。政府机构精简,政府管理流程缩短,环节减少,开支下降。同时,社会组织还能够为社会、政府、公民提供服务,能够反映百姓的诉求,能够维护社会稳定。

首先,要建立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消费者协会的应运而生就是最好的例证。西方大多数国家在中世纪就产生了“行会”这种社会组织。我们可以看到,产生行会的社会生活方面,政府管理的相对较少,相反这些行业没有因为政府管理的少颓废,而是变得兴盛起来,资本主义的萌芽都是在这样的行业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行会没有因为社会的变迁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变得更为重要。这些行会的影响力在行业内部的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的干预。例如,在意大利的皮草行业协会每年都会有自己行业内部的检测报告,并且报告的内容会在行业内部进行传播,相当于行业的法律。 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政府管的过多、过宽,一方面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抑制了社会组织的介入,限制社会的管理的加入。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各行业的假冒伪劣,如:毒猪肉、毒牛奶等食品安全问题,最了解实情的就是那些从事此行业人员,他们对各种肉类、奶类了如指掌,根据多年的从事经验,完全可以免去检验检疫。如果充分利用这部分“人才”成立一个专门治理假冒伪劣的行业协会,出现这类假冒伪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因此,社会的管理回归社会,是紧迫而必要的,着手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高效、成熟的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可以更好的达到社会管理的效果。 其次,社会组织要为政府提供服务,让政府于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社会事务管理发展的一个不可绕行的趋势。仅从我国的发达城市上海来看,目前政府每年向社区投资2000万资金,用于政府购买服务。政府的各项事务、人力物力资源都有相应的社会组织、社区组织提供,这样不仅把权利下放给社会,也提高了办事效率、较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冲突。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中的“安全阀”、“润滑剂”和“调节剂”,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化解问题,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三、扩大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有序参与

(一)畅通管理渠道,引导公众参与管理 社会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升,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更是层出不穷,这必然要求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力度,以新思维、新视角、新举措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社会管理平台,积极拓宽社会管理渠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一个超大型的网络场所,给公众提供了交流信息的渠道,能够保持信息及时、准确、新鲜,实现公众参与的正常进行,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以往我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主要有选举、检举、申诉、投诉等主要形式,但是在真正利用这些形式参与社会管理的机会并不充分。容易导致矛盾的激化,影响社会稳定。这些参与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参与的需求,需要开拓新的参与渠道,例如,听证制度、大众传媒、社区、网络等形式,实现参与渠道的多样化,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离开了公众参与是无法想象的,政府负有社会管理的责任,但政府不可能单独来完成社会管理,政府不能实现全面覆盖的成效,社会管理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搭建制度平台,实现社会利益表达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公众的社会利益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如果社会利益不能及时表达,或是利益分配不平衡,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 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为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可以使社会成员顺利、畅通、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在制定政策时兼顾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利益,满足多数群体的需要与愿望,避免因社会利益的失衡而引发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不满。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几乎都与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有关。目前,我国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表达机会不平等和表达渠道堵塞。 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及信访制度,这些制度更多时候不是公众个人的直接表达,而是以代表的形式表达公众的共同利益。通过代表的形式表达,更多的是表达大多数人的利益,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能得到关注,加上行政层级太多,沟通的渠道过长,使社会利益表达的信息失真、效率降低,影响了社会利益表达,还有一些由于各种原因即使公众利益得到表达,政府又无所作为的现象。 建立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能够及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所以,要继续完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利益表达机制,满足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三)借助公众媒体平台,提高表达能力 媒体平台是信息社会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借助媒体是公民社会参与的最便捷、最直接、最广泛的渠道,成为了公众社会参与的最主要的途径。 首先,媒体发挥了对公众的信息告知作用。可以把最新、最全的信息,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形式及时传达给大众,让他们了解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以及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也能让他们做出正确的反应。其次,媒体发挥了为公众“代言”的作用。当公众得知信息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实现社会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维护社会正义。媒体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从而使公众的参与达到一种治理的效果。 (四)推进机制规范,建立有序参与的服务网络 在社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建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元整合,上下联动”的社会管理组织和服务网络,建构无缝隙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是首要要求。 计划经济年代政府一只宏观调控大手可覆盖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处理任何问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已经细化到方方面面,政府不可能靠一纸命令处理各种社会问题了。政府观念的转变也直接影响着政府不能再像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的靠下命令来管理社会,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已经逐步确立,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效率问题又称为政府管理社会的又一重大考验,事实证明,再高效、再强大的政府机关也不能处理大到无以复加的工作量的冲击。社会的管理作用这时就显得尤为必要,它在处理相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时一套合理有效的社会组织服务网络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五)营造宽松氛围,扩大群体多元化参与方式 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将管理“回归”社会,公众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管理格局四大构成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为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宽松的氛围,消除公众参与管理中的各种障碍,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公众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提高安全感和幸福感,激发公众参与的社会活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社会管理,实现群体的多元化参与。 我国当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现状是,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强、层次不高,社会参与的渠道不畅通、不完善。这既与我国公民的素质相关,又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社会环境有关。所以,要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宽松的社会氛围下,积极调动公众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参与社会管理。

四、总结

让社会管理回归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将管理回归社会,能填补政府管理遗漏的真空地带,提高社会管理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实现管理高效化。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