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董永在  2012-01-18

摘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则是社会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阐述了社会意识形态特点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详细地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科学论断,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会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体现

一、社会意识的涵义及其特征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则是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它指的是社会精神生活的全部过程和一切方面,是人们对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及其过程的观念反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最终根源和基础。社会存在的状况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利益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社会意识各不相同,形成不同的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社会意识的构成很复杂,从是否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种基本类型。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是社会上层建筑中的观念组成部分,也就是通常讲的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某一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必然要求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之服务。而属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主要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等。这类社会意识形式不是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围,它们本身并没有阶级性,可以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阶级服务。可见社会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社会制度的性质,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精神旗帜。

二、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对于“价值”一词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人们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

(一)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其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在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中,价值作为一种尺度或准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意识形态具有了强烈的价值导向功能。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它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要求及其本质反映。价值体系受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受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是由一定社会所崇尚和所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和传统习俗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就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相反,则会阻碍或干扰社会的前进步伐。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复杂多元的,因而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会呈现出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态势,但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出于自身的需要,都会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或主导价值体系,来统治、引导、保障本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以确保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发展进步。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能够主导和支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追求和行为规范。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它指出了应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具有什么样的理想追求,培养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表明了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着社会前进的历史方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长久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往往是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领域,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着社会的进退治乱,关系着人们生活的和谐幸福。

(二)阶级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任何阶级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提供思想服务,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当作商品可以自由买卖,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让奴隶形成绝对服从、忍耐、听任主人处置,认可“有的人天生就是奴隶”这种核心价值体系。如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就提出,为了过上最美好的生活,人们迟早都会在政治和城邦问题上做出这样的安排:让能够胜任的贵族统治,让其余的大多数人接受统治。……并且心悦诚服地把这种人奉为统治者,并且他们的统治不是暂时的、轮流的,而是无条件的。

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形成“三纲五常”等思想学说,成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二千五百多年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过程中,迫于反封建的需要,提出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口号。例如,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中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是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却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实质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金钱至上、极度贪欲,自私自利,资本主义才得以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贪欲和贪欲者之间的战争即竞争,是国民经济学家所推动的仅有的车轮。”尽管美国是一个建立在不同族群基础上的多元社会,但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上述核 心价值观念。不仅如此,近年来美国为了维持它的全球霸权地位,还提出“主权有限论”、“人权高于主权论”等口号。向全世界兜售它的价值观,妄图颠覆和控制其它国家。

可见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其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为统治阶级辩护,为统治阶级服务,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受压迫、被剥削的历史命运。不仅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领域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各方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蕴含着社会理想、社会信念、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准则的基本取向,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生活,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能够团结和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领域最大限度的形成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部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首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学说,立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之上,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领域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辨明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根本的内核。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功能,才能真正使其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一个民族团结奋进的向导,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大上正式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我党第一次鲜明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对新时期共同理想的新论述、新定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胡锦涛同志也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理想是有层次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坚持崇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善于使崇高理想化为我们党、我们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共同理想和行动。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幸福殷实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为之共同努力奋斗。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态的活力源泉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状态,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更无从谈起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64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探月精神等优良传统。

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无比活力。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

在2006年的“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需要确立起人人遵循、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各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引领社会主义社会风尚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来整合和引领社会思潮和文化追求,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思想道德领域里的突出表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