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三“关注”

陆艳淋  2009-12-10

【摘 要】音乐新课标的实施,既给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又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当前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教学体系,推进音乐教学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 音乐教学

当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音乐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先行学科之一,各种新理念也是层出不穷,让广大的音乐教师颇有应接不暇之感。笔者近年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对音乐教学理念转变的关注

中学音乐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以多元的视角审视音乐教学。现实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的出现,我们发现它们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落实在具体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促使他们主动探索与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变音乐学习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当然,音乐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少不了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就目前音乐教学实际情况而言,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其次,音乐教学要从本学科延伸到跨学科。由于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学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很多学科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发生联系成为可能,从而使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都成了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再次,音乐教学重心要转变。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要投入情感,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二、对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的关注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涉及到对教学本身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音乐教学也不例外。音乐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我们认为,评价的内容必须依据素质教育的特点,符合课程改革的指导精神,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单一,方法单调的弊端,把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化内容评价转变。为此,我们可以把音乐教学评价内容概括为树立信心、课堂参与、获取技能等几个方面,并根据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特点,设定权重,形成一套中学音乐教学学生学习评价方案,以此来评价学生在音乐课程的成长过程。具体而言,评价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首先,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所谓的树立信心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给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强、自信、自立的良好学习态度,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才会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教学中才能积极参与,并与同学共同协作,才能在音乐教学中有所收获,掌握一定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因此,学好音乐,树立信心是关键,正如谚语说得好:“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了学习的信心,学习上的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其次,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与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对音乐教学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学必须通过视、唱、听、说以及动作表现达到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音乐教学如果失去了学生的参与,就好似孤掌难鸣,失去音乐课的真正意义。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亲临其境,亲身体验音乐课的乐趣,感受音乐课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化教学;通过学生的参与,促进学生了解音乐,掌握乐理知识,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有一个参与教学发挥个性的空间。 三、对音乐教学过程优化的关注

我们知道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此,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学过程的优化。音乐教学中过程的优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鼓励学生合作。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和艺术作品的排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等等,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物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其次,确立教学标准。音乐如海,我们音乐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海中最美丽的浪花奉献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为之倾倒,并产生对大海的向往。所以,进入音乐课堂的音乐必须是有标准的。一般而言,这些标准包括经典性、特色性和时代性几个方面。什么是音乐中的经典?贝多芬、莫扎特是经典,但经典不仅仅是贝多芬、莫扎特,真正的经典是那些能够经历时间的洗刷,依然熠熠生辉的音乐作品;如果说经典不是多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中不妨也引入一些有特色的音乐,哪怕它们还称不上经典;与时俱进是我们音乐课堂的指导理论,我们要时时关心外面的音乐世界,不能捧着一本教材抱残守缺,应该把具有时代气息的健康作品引入课堂。再有,体现客体示范。教师对音乐的理解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明显的影响。音乐教学中,我们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会唱几嗓子美声、民族,会弹几首钢琴曲,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一定会有大量的唱片积累;其次,对音乐内容有深刻的体验,对音乐的历史的全面了解,对音乐的发展趋势有所思考。同时,要多看书,加强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之,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相匹配,探索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音乐教学,应该成为一名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相信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定会有条不紊地朝着健康、和谐、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