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深层次原因
力瑾 2006-01-22
素质教育喊了那么多年,给学生减负喊了那么多年,实际效果如何呢?这,不用你多宣传,多评论,只要到中小学学校中去看看,就能一清二楚,只要你还不是睁眼瞎,还有一点良心,还有一点点的实事求是精神,那么,你就会不无痛心地发现:应试教育还是那个应试教育,学生的负担还是学生的负担!
不信?那请你看看2003年2月24日《浙江日报》上的“一位逃学学生的自白”《我想哭,我害怕》吧:
“看看手表又到了下午5点40分了,从早上不到7点出的家门,到现在已是10个多小时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又将它吐出,我闭上双眼。哎,又要面对我亲爱的父母,已经第三天了,想到这里,我顿时感到很无助,我想哭,我担心,我害怕,我……实际上我已经是连续3天没去上学了……
平日里,父母对我抱有殷切的希望,希望我早日成材,嘴边时常挂着:别像我们一样失业下岗,找工作都找不到,即使找到还要看人家脸色,你和别人不一样,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但是事违人愿,我偏不爱读书,常常逃学,又不想让父母知道(因为我怕伤他们的心),害得他们以为我在学校里的表现还好,其实我早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并不指望在读书方面有出息……”
对此,编辑马瑛瑛在《让我们一起来面对》的评论中说:“一名学生,不上学不回家,在外面游荡了3天,父母的焦急、痛心可想而知,一个家庭的安宁、幸福就这样被打破了。这样的家庭就此一家吗?远远不是。是谁把这位同学逼到这一步?又是谁打破了这些家庭原本应该平静、美好的生活?是他的父母?是学校?是,有都不全是。说来说去,是许多人心中至今还没有改变的那种教育观念,在害人。‘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把分数考上去是唯一的出路’这种观念沉沉地压在每一个学生心上,压在父母们的心上,压在老师们的心上,以至于让有些学生无法承受,最后只能选择逃避甚至走向极端。”
是啊,每一位大人——特别是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问一问:是谁逼着我们的孩子拼命考高分?是谁把我们的孩子逼进这样的死胡同?答案是明显的,不是一个人二个人的事,而是我们的整个畸形的教育——应试教育——的错!是应试教育,打破了“这些家庭原本应该平静、美好的生活”!
既然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被我们批判,我们也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却为何“素质教育”素质不起来呢?我们的“素质教育”为何仍是比应试教育还要应试的教育呢?(参见拙作《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还要应试的教育》)应试教育为何会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呢?换句话说:应试教育何以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呢?我说:这是应试教育的深层次原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只要那些深层次原因不根本解除,我们搞出来的教育永远是应试教育,而不可能是其他。不管你把这教育叫“素质教育”还是别的什么的教育,其本质总是一,是应试教育!
那么,应试教育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呢?
简单点讲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位逃学学生的自白中说的“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也就是马瑛瑛的评论中说的“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把分数考上去是唯一的出路”。这观念,家长和老师们都拥有,学生们自然也就拥有。如此观念下,应试教育你想改也难。明白了这,还不够,这几乎是人人皆知的,这没用。紧接着,我要问的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把分数考上去是唯一的出路”这观念的呢?这,才是应试教育真正的深层次原因呢。只有弄明白了这,才有解开应试教育这个结的可能。
一、社会的用人机制太死。即招工条件的苛刻。看一下我们的各类报纸上的招工招聘广告,稍微作一点统计,你就会发现,我们很多企业和用工单位,在招聘用人的条件中,大多有高学历的要求: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大专以上,甚至要硕士、博士。其实,我们的企业和用工单位的许多工作,都是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的。也就是说,这些工作,没有高学历的人也能完全胜任。这种学历的“高消费”的结果之一就是助长了人们盲目追求拥有高学历的风气,使人们错误地以为:拥有了高学历,才能拥有好工作,才能不被下岗。当然,这学历的“高消费”还有许多恶果,如:人才的浪费(人不能尽其才),资源的浪费等等。
实际上,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研究发现,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的招聘广告,只有2%要求硕士,4%要求学士,其余竟没有学历要求。这与国内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启事中动辄提出“学士、硕士、博士”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羊城晚报》2002、12、16)这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深思!我们盲目的学历“高要求”,是导致应试教育的一大根源,此不可不察!!
二、我们的大学、高中办得太少。即教育投入的欠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口号我们耳熟能详,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可令人可悲的是:我们说归说,做归做,言行不能一致。嘴上说优先发展教育,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实在是太贫穷太落后太原始了,我们对教育的投入简直是少得可怜。看看下面这一组发表于《大家文摘报》(2002、12、23-29)上有关我国教育现状的数据吧:
中国教育投入在世界的位置
1992年每千居民中各级教育教师数:
中国13人发展中国家平均13人
世界平均16人发达国家平均24人
中国教育产出在世界的位置
中学净入学率:
发达国家80%以上中国4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大学毛入学率:
加拿大60%美国81%
发达国家平均值46·7%
全世界平均值14·6%
发展中国家平均值7·8%
中国为4%
还有一组数据:
我国基础教育的投入的现状: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资料,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平均比例已达4%。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曾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达到4%”。但直到2001年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实际情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基本上一直是上升趋势,到1986年达到最高点,随后陡然降落;进入90年代,这个比例更是逐年下降:1991年为2·85%,1992年为2·73%,1993年和1994年为2·52%,1995年为2·46%,1996年为2·27%,1997年为2·49%,1998年后才有所改观,这以后的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百分点,至2001年,才达到3·19%,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但离已经过去的世纪末的4%的目标还差一大截。(资料来源,同上)
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额4637·66亿元,而同年的公款消费(吃喝)却有2000亿元!这难道不令人触目惊心么?我们的教育之所以贫穷落后原始,主要是政府投入的不足。政府之所以投入资金不足,主要是因为体制的原因在公款吃喝消费上浪费太多!“当日乡政府财政赤字已经累积为一千二百万元,所有本当由政府举办之事,诸如维护道路、扩建学校、修复被洪水摧毁的坝桥闸渠、建设县城宾馆和机关干部住宅、购买官员轿车等等,甚至连干部工资也不能足额按期发放。……如今农民‘税费’并非‘皇粮’,而是地方官员的衣食……”(凌志军《变化》第400-401页)这是那年监利县的实际情况。全国其他地方如何?2000亿元的公款消费,都是官员造的孽啊,他们不是在对中华民族犯下滔天大罪么?希望工程开展了十几年,只有17亿元的捐款,面对因交不起书学费而辍学的孩子,我们的官员们的良心哪去了,还能大吃大喝得下么?
正因为我们的教育投入资金太少,造成了我们办的高中、大学也少,这就给应试教育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如果我们能有足够多的高中、大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上高中,读大学的机会,我们的孩子还用得着如此拼命考“高分”吗?
有人说,即使有那么多的大学,但大学也有好有差,竞争还是会有的,考试还会如此。我说:此言差矣!人人都有读大学的机会,只是大学的好差有点区别,那么我想,这种竞争这种考试,肯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激烈,应试教育的市场一定会小得多。 三、我们人口的庞大。即孩子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众所周知,由于当年“伟人”错误地批判马寅初的人口控制理论,说“人多力量大”,造成了今日中国人口的过于庞大——从建国初的4万万同胞,一下子上升到今日的接近13亿,人口增长了三倍多。由于人口的过于庞大,我们的教育投入又相应地跟不上人口的增速,这样,势必无法保障每一个孩子公平、公正、平等地接受教育。法国的卢梭提出:天赋人权说。这是今日西方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学说。天赋人权,其中就有一条:受教育的权力!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平等的,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力。一个人与一个人最大的不平等,是教育的不平等。家庭出生的不平等,是难于避免的,但是这经过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而教育的不平等,使个人的努力几乎成为“0”。一个只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和一个接受大学教育的孩子,在生活的竞争中,怎么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呢?家庭出生的不平等,我们不应该去改变(我们无法主宰一个人的出生),但是教育的不平等,我们应该力争去改变。
我们今日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口的过速增长与教育发展的缓慢造成的。这原因,我们不能不看到。对此熟视无睹,我们只能治标不治本。
以上三点,是应试教育之所以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难克服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今日的素质教育,一些措施和方法,都是南辕北辙,不得要领的。所以,其收效也甚微。
今日,应试教育仍大有市场,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指出其原因,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改变我们的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