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议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张乃强 张余坤  2012-12-20

论文摘要:分析了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式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随着硬件设备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偏重于娱乐和通讯,正常用来看网页、看视频、看书籍、玩游戏的平板电脑的迅猛推出,日益“泛滥、成熟”的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如何面对无法回避的负面影响,抓住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时俱进,结合本校实际积极主动采取对策,正面引导,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一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持续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挑战。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和因年龄而决定的逆反心理,对于互联网提供的繁杂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各种淫秽色情、封建迷信和社会负面新闻等有害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严重冲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不当的生活方式和过分的感官文化更是用种种诱惑来吸引他们,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 (2)对学生人生观和理想的挑战。面对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重,特别是精神压力十分巨大。负面的网络文化趁虚而入,极易成为大学生逃避压力的“防空洞”。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发现从网络的虚拟世界可以得到满足和成就感,他们自然也就越来越倾向于消极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继而逃避现实世界,导致处世态度的消极化。 (3)对学生道德和法律观念的挑战。由于网络社会的符号化和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学生终日与键盘和鼠标打交道,减少了有情感的人际交流,从而使其社会性在虚拟世界中丧失,进而发展至感情麻木、孤立、冷漠、自私,对生活和社会漠不关心,正义感和道德感缺失,致使部分学生道德水平下降,甚至出现网络犯罪现象。虚拟化的网络更使得一些大学生的交友方式和人际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在网络上过一些虚拟的生活,以极为消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困难。如果任由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并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从而使他们对现实生活彻底丧失信心。 (4)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多地使用摆事实、讲道理、树榜样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心、座谈会等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启迪学生的觉悟、提高学生的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但在当今网络时代,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的能力不可小觑,他们掌握信息的速度和丰富程度有时候大大超过了教师,单纯的说教已越来越难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目的。学生在网上进行交往与娱乐所产生的种种认识上、道德上与心理上的新问题都对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 (5)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挑战。网络时代是知识和技术爆炸更新的时代,在信息开放条件下,及时的掌握和更新必要的网络技术和知识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知识结构老化、不能够跟上时代潮流、科学技术素质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但是,大学生是新鲜事物的易感人群,是新生事物的引领者、推崇者和实践者,是各大论坛、社区和聊天室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及时、准确的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必须准确把握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规律,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预见性、敏感性和相关网络心理学知识,走进网络,培养与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得到他们的信任。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自觉提高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甄别、判断、引导能力。这是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有序、有效开展的基点。 2.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全新环境,提供了海量的珍贵信息资源和互动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同新的认知工具、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必定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也能通过网络文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好的效果,是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的,网络的超时空性恰好为三者的结合提供了方便,使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被拓宽。在网络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理时空被彻底突破,互联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课上向课下延伸,有利于及时传播正确、科学、健康的思想政治信息,营造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在做好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加强了师生的心灵沟通。此外,网络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方位、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真正实现互动、形成新的合力。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最新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相关资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了空前地极大地丰富。同时,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激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思考。诸如在网络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吸收国内外有关互联网管理的好经验,加强舆论导向和监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如何引导现代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自觉遵守网络伦理道德;如何对身陷网络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的高校学生加以援助、施以心理辅导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急需解决,从而也构成了网络文化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一步创新。网络所独有的运作模式,比如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彻底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单向式、直排式灌输所引起的大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通过创新地运用生动、形象、逼真的多媒体交互形式及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情趣,紧密结合时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轻松的氛围。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由于网络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交流模式,甚至腾讯最近新推出了十几人同时视频聊天QQ新功能,其平等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兼具,所以成为了当今高校学生交流思想的主要场所。学生们喜欢在网上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敞开心扉说实话,直言不讳的道实情,并在网上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这个窗口更广泛、更准确地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和利益要求,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做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教育效果。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党中央曾指出“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是我们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2010年1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又就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提出“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1.针对学生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因材施教” (1)主动出击,整合网络德育教学资源,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网上教育。现在的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一套网络教育平台,如泰山医学院有“教育在线”。在这里,教师可以以发帖、回帖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没有遇到单独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经常而广泛地发布具有引导性和教育性意义的“帖子”,对学生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型教育。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进行现有平台的更新和建设,分设各个政治感强烈并具有吸引力的模块,如“红色经典教育”、“党、团声音”等,把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到网上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爱上校园网。另外,可以分设属于学生自己的BBS等交流模块,引领学生将其塑造成学术氛围浓厚的、政治氛围浓厚的、极具魅力而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平台。 (2)全面了解学生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状态,传统教育、网络教育两手都要抓。现阶段,大学生作为新事物发展的领头军,相较之现实生活,反而在网络中“活得更真实,活得更潇洒”。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切实深入各大学生经常登录的网站或交友平台,通过与学生成为“好友”等方式广泛了解学生在平时网络生活中的行为,通过网络更好地掌握其思想动向,结合其平时精神状态、学习状态等及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育、网恋心理教育、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网络心理健康维护、网络心理障碍排除和网络心理素质训练。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网络中的舆论导向和虚拟世界里的人际交往,采取理智而正确的思想和态度进行网络活动。从而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完善个人人际关系网,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友观,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3)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教育其具有自我判断力。当今社会,网络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西方资本主义具有针对性的软入侵已经慢慢渗透进了当代青年的心中,妄图改变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判断力。首先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即使在网络生活中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有害的网络精神毒品坚决说不,不发布反动信息,对有害公共秩序的舆论做到“不凑热闹”、不支持。为此,应当大力帮助同学们把这道判断题做好、做对,使其在光怪陆离的互联网世界面前,能够冷静思考,不被丑恶表面的光鲜所迷惑。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也应有所加强,让马克思和列宁主义思想文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渗透到学生思想,以消除其因妄图侵蚀人们思想而发动的“网络战争”所引起的消极的,或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盲目崇拜的,或是对国家现有体制不满的情绪。使学生通过正确而缜密的自我思考真正做到坚定信念、守住良知,能够自觉地抵抗不良思想和腐朽理念的侵蚀。 2.针对自身,追赶潮流、与时俱进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在网络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更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代共同进步,用自己的科技知识充分利用这一“时髦”的平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政治理论、高水平思想教育能力、高水平网络使用能力的新型“三高”教育工作者队伍刻不容缓。当然,这支队伍的人员除了要符合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该有探究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观念、新素质。能流畅地进行网络交谈,充分吸引学生“不掉线”,在面对更新颖的网络教育方式时敢于尝试。

三、结束语

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所谓机遇,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渠道、多角度地完成既有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所谓挑战,则是由网络的阴暗面所引起的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该如何做到机遇面前不骄不躁,挑战面前不气不馁,积极而正确地应对网络文化冲击,还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在摸索中前行,在经验中进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