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沙棘干乳剂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观察

尹国君,刘金刚,安福  2011-04-29

【关键词】 儿童;功能性腹痛;沙棘干乳剂;心理疗法

功能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治疗棘手。2006年8月-2009年8月,笔者应用沙棘干乳剂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8例,并与单纯口服沙棘干乳剂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观察病例来自本院儿科门诊,腹痛病程均超过2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5~13岁,平均9.56岁,伴恶心、呕吐9例,伴厌食16例,伴有明显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15例;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12岁,平均10.01岁,伴恶心、呕吐8例,伴厌食18例,伴有明显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1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儿科学》[1]有关标准拟定:①腹痛常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发作时间不太长,能自行缓解;②腹痛以脐周为主,疼痛可轻可重,但腹部无明显体征;③无伴随的病灶器官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咳嗽、尿频、尿急、尿痛等;④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时症状相似;⑤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系列、胸片、腹平片、腹部彩超等)未见异常。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沙棘干乳剂(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903),小于7岁,每次1袋,每日2次;大于7岁,每次2袋,每日2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

2.2.1 心理指导 收集资料了解患儿病情及疾病的发生时间、患儿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仔细聆听患儿及家长的诉说,定期与患儿进行耐心的交谈,了解患儿内心感受及家长的心理状态,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分析寻找患儿患病的相关心理因素及其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按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感情上的安慰和支持,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儿思想放松,情绪乐观,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

2.2.2 行为指导 要求患儿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休息及睡眠,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指导家长改善家庭关系,改进教育方法,减轻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减少对患儿的过多关注,避免患儿由于家长的不当行为导致的精神紧张,对腹痛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强化作用而使其反复发作。

2.2.3 饮食指导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刺激性、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饮食,克服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2.2.4 随访观察 建立随访制度,了解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提高治疗的顺应性。

2.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随访统计疗效。2组患儿腹痛剧烈时均给予颠茄片或山莨菪碱等对症处理。

3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自拟)。显效:治疗后所有症状消失,且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腹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伴随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腹痛及伴随症状无好转。

4 结果

(见表1)表1 2组功能性腹痛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儿童功能性腹痛的发生是感觉、情感、认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①心理因素:反复腹痛的患儿有特殊心理表现,如紧张、压抑、渴望被爱护及追求完美等。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③内脏感觉高敏学说:功能性腹痛患儿疼痛阈值较正常儿低,对疼痛刺激敏感性增高。④胃肠动力功能失调:在精神紧张时身体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活性增高,兴奋了胃肠道平滑肌,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大肠推进性蠕动减慢、减弱,肛门括约肌张力提高,排便受阻;Oddi氏括约肌收缩,胆囊及胆管内压力增高。另外,社会、心理压力也可以影响疼痛的性质和强度,疼痛反应可以受应激状态、性格类型及家庭对患儿疾病关注程度的影响[3]。因此,笔者认为功能性腹痛患儿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一定的心理治疗极为重要,通过心理干预、行为指导,配合药物治疗,能使患儿的人格、心理特性得到改善,情绪得到调适,使其负性心态得以解除,不断增强应激能力,从而明显减轻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沙棘干乳剂具有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功效,用于成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小儿胃腹胀痛、食欲不振、纳差食少、恶心呕吐等症的辅助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4],沙棘干乳剂所含的氨基酸、有机酸、5-羟色胺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胃肠道的神经递质有调节作用,可兴奋迷走神经,增加胃肠动力,协调胃肠运动,促进胃肠排空,防止食物反流;同时可促进胃蛋白酶的合成,增强消化功能,改善食欲。

本观察结果显示,沙棘干乳剂配合心理干预综合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沙棘干乳剂治疗。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