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对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战略定位思考

李学斌  2011-11-11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内涵,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从政府层面和教育层面如何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吸引力 战略定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发展速度过快、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较低,从而使社会和公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高职院校是高中毕业生进普通本科院校无果后的无奈选择,这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吸引力。如何提升吸引力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提升吸引力的关键在于准确的战略定位。只有找准位置,才可能有准确的发展思路、方向、目标及措施的选择,才可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发展中提升自身吸引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定位是指在系统分析自身状况、外部环境、发展要素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预测和筹划,从而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体系。它包含两个基本的内容:系统分析和确立目标。正确定位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外部环境,优化系统结构和资源配置,采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其定位也只是相对的。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时,就应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

二、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要进行战略定位,首先就要进行战略分析,以拓展思路。战略分析是指对特定的战略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外条件和环境进行剖析,以便做出正确的战略定位。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公众主动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人们转岗或失业时很少主动寻求职业教育或培训;企业同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兴趣不强等。吸引力不强将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缺乏稳定性,并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第一,政府层面。近年来,党和国家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飞速发展。但在一些政策和制度的导向上,或多或少存在鄙薄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招生制度。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规定本科、高职高专分批录取,本科优先于高职高专招生录取,这不仅造成本科、高职高专生源的不公平竞争,而且也误导了社会价值观,形成本科就好、高职高专就差的不恰当社会认知。理论上,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但实际上现行的招生制度在客观上向人们暗示:职业教育是一种位次居于普通高等教育之下的低层次教育。二是用人制度。现行用人制度中设置较高的学历门槛,这种制度导致企事业单位在用人上首先是唯学历论,而不是唯能力论。而高等职业教育最高也就是专科层次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应聘时处于劣势地位,其事业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三是继续学习的制度设计。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有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教育体系完善。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属大专层次的教育。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升入本科的比例仅为5%,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继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被认为是终结教育。而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如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建立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的立交桥,高职学生毕业后有继续上升的空间,从制度层面上保障教育公平。四是从业准入制度。虽然我国已经有了相关职业资格鉴定等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少值得完善的地方。例如从业准入制度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和严格执行。一些企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加之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难如人意,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不愿接纳高职院校毕业生。

第二,社会层面。社会学的大量调查数据显示,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会考虑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业稳定等因素。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定位的。而目前我国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不高,社会保障程度低,职业稳定性不高,加之多少年形成的一线工作脏、苦、累的现实,使得公众不愿选择高等职业教育。此外,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和“学而优则仕”等观念的影响深远,导致公众在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学术教育,而很少有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者。

2.内部因素分析。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但由于经费投入、基础建设没有跟上等诸多因素,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没有协调发展,公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一是办学质量不高,毕业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高职院校的外部形象。二是社会服务功能不强,服务水平不高。高职院校由于扩招带来的师资数量紧缺及其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学校较少参与社会服务,为企业提供在岗和转岗培训的能力不足,加之专业教师要忙于教学和科研,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服务,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弱化,无形中降低了职业教育在整个就业框架中的地位,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

三、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战略定位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育内部,也涉及教育外部。下面从战略定位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 1.政府层面。在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先后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与高等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这两部法律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从法律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定位,但定位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统筹管理、办学水平评估、资金投入时可以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对待,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导向来激发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此外,要从根本上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需要国家和中央政府作宏观战略层面的调整和改革,营造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彻底改变高等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状况,使公众普遍乐意并主动选择高等职业教育。

2.教育层面。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教育层面而言,需要准确进行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和发展定位。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现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基本达成共识: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办学历史相对比较悠久的高职院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能比较好地体现这种准确的办学定位,但这种学校为数不多。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出来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如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实践技能上远不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尴尬的地位。当然,办学定位准确并不能确保一定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企业满意的人才,还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贯彻落实。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区别开来。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培养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相当的深度。其人才特点表现为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则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理论知识只需满足“实用”和“够用”。其人才特点表现为基础理论适度、操作应用能力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具体的职业岗位群来设置专业,以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生应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根据生产劳动分工所需的技能水平高低不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从事简单的技术和服务工作的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技能属性,其具体工作处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技能多为程序性的操作技能。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从事复杂劳动、管理和服务的高技能劳动者,具有较强的职业或岗位属性,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处于某一类特定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要求为多种技能合成的复合技能。即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应定位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领域里具备一定岗位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基于这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因其在知识、素质、能力方面比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优势,势必在人才市场上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得以提升。

第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不断追求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高等职业教育应摸索、发掘和培养自己的特色,使自己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对于社会的人才需求来说具有不可替代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应具有共性与特性。比如,人才培养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具有共性。而对于一个高职院校而言,其特性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就是高职院校不能一味追求热门,而应分析区域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状态,研究本地区其他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服务领域的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自身在当地社会经济中的位置和服务领域,以此确定本校的特色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凸显优势,培养的学生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

四、结语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是准确的战略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使高等职业教育的魅力充分彰显出来,其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势必会得到极大地提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