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日本职业教育教师职后进修分析

孟建银  2011-11-19

: 日本的职业教育作为其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本国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人才,也对其经济的发展,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国人生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的提高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职业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当然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日本政府能够对培养专业师资和职业训练指导员给予高度重视并在积极探索提高师资和指导员素质的途径。20世纪50年代初,时任日本文部省初等、中等教育局长的迁田力在论述产业教育振兴法的制定和其意义时就指出:“对振兴产业教育,培养从事产业教育的优秀教员是特别重要的。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如果现在不树立起确保优秀教员的稳固政策,那么,产业教育的振兴只是一句话”。当时,迁田力便一针见血地指出解决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技术教师队伍。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已经拥有了一支质量高、数量足的师资队伍。这支高素质的职业技术教师队伍不仅保证了日本职业教育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充,也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奠定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一、日本职教教师进修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日本的传统文化将学校看作一个道德团体和培养良好公民的基础训练基地,要求教师对各级学生的道德教育、性格培养、价值观念、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负有广泛的责任。这些责任同教师在培养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中学和大学入学考试的较高学术标准方面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的。确保这一要求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够强的教师队伍。在职继续教育既是对职前教育不足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保证教师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良好手段。在日本,是用“研修”来定位教师继续教育的。在职教师的“研修”是指“研究和修养之意”,其实质就是使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学以致用,在学到更多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更好地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同时,还注重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形成人格魅力,提高内在价值。

1949年日本政府第一次正式通过了专门针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法案《教育公务员特例法》。本法设立专章详细阐明了教师进修的制度,并且将研修定为教师的义务。该法明确要求“教育公务员,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不断地努力研修”。此法案的制定,一方面是为了使曾于二战期间为军帝国主义服务过、二战后几乎全面瘫痪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能再次适应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职教自身的稳定发展。进入6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新陈代谢周期的越来越短,教师只凭职前受到的专业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了不被时代抛弃,同时也为了能更好地培育学生,要求教师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掌握最新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最后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基于这样的背景,文部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1977年进一步改善了教师的进修制度,并在后来的几年中积极地建立了几所以在职教师进修为主要目的的新型教育大学(例如:鸣门教育大学、兵库教育大学、上越教育大学)。这些新兴的教育大学,以研究生为重点,主要招收在职教师。它们实际上是研究生水平层次的现职教师提升自己的教育场所,所以在日本人们把这些大学称之为现职教师的进修大学。后来“科技立国”战略的确定,又一次强化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为此,从1984年8月到1987年的3年期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发表了四次咨询审议报告,这些报告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对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文部省根据“临教审”咨询报告的建议,于1986年5月向“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咨询有关实施新任教师进修一年的问题。根据该审议会的意见,决定从1987年起在部分县市试行新任教师进修制度,并公布1987年度“试行新任教师进修实施要点方案”、“都道府县试行新任教师进修实施要求范例方案”,编写“试行新任教师进修年间进修计划要点方案”来指导各县市试行新任教师进修制度。后来在1988年公布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及地方教育行政法的部分修正法》又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建立针对初任教师的研修制度,并将此举定位于为培养新任用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使命感以及开阔视野为主要目的的研修。日本政府决定自1989年度起,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时代急剧变化的具有实际指导能力的教师,日本政府就按一定的顺序,分期分批地实施新任教师进修一年的制度。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发展以及“说明责任”的关注和塑造。2006年7月,日本的“中教审”又在《关于今后教师培养、资格制度改革目标》的咨询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创建以教师培养为特定目的的“专职研究生院”即“教职研究生院”的设想,并阐明创建这批学院的宗旨在于通过实施综合性的学习和扩充选择科目,来提高教师基于现有学科框架上的教学指导能力。该设想提出后,其所推崇的理念受到了相关大学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随后在京都地区,由京都府立大学、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京都大学等15所大学联合设置了“教职大学院”。在教育发展历史上,如此多的大学联合设置师范研究生院,在日本尚属首次。

二、日本职教教师进修制度的实施现状

二战后日本政府之所以能够快速走出衰败景况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关键在于紧紧抓住了职教教师继续教育这个核心。现在日本拥有了一支合格的、有献身精神的、受人尊敬的、待遇优厚的职业师资队伍。这样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日本政府对在职教师进修提高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的操作上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和督促;另一方面也在于各级教育人员对继续教育的强烈需求的态度和积极参与的实践行为。据1978年的一次调查,超过2/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职前师范教育所学的知识对于实际的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职后的大量补充学习。县和地区教育委员会对职前师范教育也不完全满意,教育部对此亦持否定态度。

在日本,职教教师在职进修制度的结构体系是由新任教师在初任职第一年内为期至少20天的在职进修和为确保公立学校教育质量而要求各级教师按计划在一定期间内参加进修机会两种方式构成。

1.新任教师的进修

执教第一年是新教师强化教师意识,顺利进入教师角色,为独立、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奠定教学基础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新任教师要结合日常工作进行系统学习,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因此,这一时期对新教师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日本文部省要求新任教师在第一年中至少接受为期20天的纯属义务性的在职进修。新任教师的为期20天的在职进修要在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指导下在本校进行。在指导新教师的过程中,专家型教师承担的是美国教育界称之为主任教师、课程咨询专家或导视员的作用。这些专家型教师利用自己的假期,根据新教师的个性和业务能力发展状况,或让新教师有针对性地观摩某类指导教师、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或让教师先自己授课,然后根据新教师在授课和班级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教师本人一起展开研究,分析问题出现的成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在这个过程当中,专家教师特别注重培养新教师在实验、实习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专家型教师正是通过这些措施来培养新任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除了上述的校内进修之外,新任教师也参加校外进修。校外进修的地点主要在校外的地区教育中心。在教育中心,新任教师通过讲座、演习、参观学校、观看各种教育设施、实地考察民间企业等方式来增加各种教育体验和社会体验。教育中心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还尽可能多地开设各种进修课题,以方便新任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补充教育;同时也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增加新任教师的进修兴趣,进一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此外,日本文部省也很重视对新教师培训活动的参与。例如:文部省通过定期举办针对新任教师职业教育实际技能讲习班来提高新任教师的实际技能。

2.其他教师的进修

为确保每位教师在职期间都能有机会参加必要的进修,以保证教师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掌握最新技术。在日本文部省、地方教育委员会、相关校长协会等多方的协作下,统筹安排了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按教师的从教年限划分为5年、10年、20年教育经历这三个等级,并分别规定了参与培训的时期。然后让这三类人员按照这一计划定期参与培训。进修机构主要是:文部省组织的中央讲习班、以各都道府县为主组织的各种进修班及国家与地方共同举办的各种讲习研修活动。日本文部省设置的国立研究生机构(兵库、上智、德高教育大学)每年也对几百名教师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这三个机构对参训的教师要求很高,每年面对全国众多的申请者只从其中挑选有经验、有突出成就的教师进行教育。被挑选出来的教师要接受为期两年的研究生专业教育。完成特别研究生教育项目的教师可获得硕士学位,随后又返回课堂继续教学。此外,承担教师在职进修的机构还有国立培训中心,国立培训中心的培训是由文部省负责面对校长、副校长、课程咨询专家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的培训活动。最后,还有由各校长协会积极组织的各种类型的针对在职教师的进修活动。

总之,在各级行政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日本在职教师的进修活动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活动成功地保证了在职教师进修制度的顺利贯彻。

三、特点

日本职教教师在职进修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首先,教员都有强烈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技术的愿望,他们不仅参加各种进修班的定期集训,而且特别注重平时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自我完善。其次,日本各级行政机构和相关协会、组织对教师研修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提高师资和指导员素质的途径。再次,各项进修在各校长协会、大学、企业大力协作下,文部省和地方教委统筹下有组织有计划的落实,为教师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教师一生从不间断地参与进修,且进修内容总体上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经济发展,但又针对不同教科,不同年龄和工作阅历的教员及所处地区进行差别实施。这些特色是日本职教经过不断探索、改革才得以形成的,研究这些特色对我国职教教师培训的良好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