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西医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廖艳 林殷 张聪 2010-09-09
【摘要】 目的 在社区老年人中开展高血压中西医营养健康教育,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 在北京西城月坛社区老年活动站随机抽取304名老人(年龄>60岁)进行高血压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调查,其中干预组151人,对照组153人。结果 经半年的社区干预后,对两组人群进行高血压及营养知识、态度及KAP复查。干预组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希望更多了解营养知识”的人数明显增加,干预组膳食行为改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高血压营养健康教育是有效和可行的。
【关键词】 高血压;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对其患病人群的心、脑、肾等靶器官产生严重损害,且高血压患病率在近年来逐年上升。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营养因素关系密切,高盐、高脂、低钙膳食均不利于控制血压〔1,2〕。针对老年人加强营养教育、普及营养知识,使其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较大样本的社区老年人的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尤其是基于“药食同源”基础上的中西医营养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之研究,尚属薄弱。本文选择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较为成熟的月坛社区,于2008年4~9月对月坛社区老年活动站304名老年人进行了高血压相关中西医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对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老年活动站304名老年人(年龄>60岁)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根据中西医营养的基本知识和老年人的特点,自行设计问卷内容。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身高、体重、腰围、经济收入、运动习惯)、健康状况、疾病史及高血压相关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KAP)三方面的问题。将纳入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同一时间进行问卷,第一次调查后选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3〕、高血压患者的药膳食疗〔4〕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5〕,采用讲座、咨询、宣传单的形式,对干预组进行为期半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宣传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提高社区老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宣传合理膳食可以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鼓励老人清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乳类和豆类的摄入,减少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健康教育活动结束后,重复问卷调查。两组调查对象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1.3 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老人现场独立完成问卷,现场补漏纠错;回收问卷由专人核对检查,并录入数据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老年人高血压及营养知识的知晓状况调查结果 在健康教育干预前,针对社区老年人群开展高血压相关的营养知识调查,其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对一些营养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比如对“知晓自己的标准体重”、“知晓建议每日食盐量”、“知晓牛奶利于降血压”、“知晓富含钾的食物利于降血压”、“知晓常用的高血压食疗方”、“知晓豆类蛋白为优质蛋白”、“知晓平衡膳食宝塔”这些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两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干预组进行为期半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显著增加,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1。
表1 营养干预前后两组老人营养知识调查回答的正确程度(略)
与干预组干预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2)P<0.05,下表同
2.2 干预前后两组老年人群的营养态度调查结果 经过半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组的老年人“希望更多了解营养知识”的人数明显增加,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持“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和“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态度的人数在基线营养态度调查时就较多(超过80%),干预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对照组和干预组老年人在干预前获得营养信息的实际途径相似,对照组和干预组均是通过电视获得信息的人数最多,分别占47.6%和51.3%,在干预后干预组最希望通过社区老年活动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营养知识。
表2 营养干预前后两组老人营养态度比较(略)
2.3 干预前后两组老年人群的营养行为调查结果 在营养健康教育前,社区老年人群的基线营养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对于“常吃粗粮、薯类”、“少食或不食肥肉、动物油”、“每天吃蔬菜水果>500 g”、“每天吃奶类”、“不嗜好咖啡”、“少食或不食熏烤和煎炸食物”这六项膳食行为习惯较好(超过70%),而只有一半左右的老年人对于其余7项膳食行为习惯较好。在经过营养健康教育后,干预组老年人对于“每天吃1/2~1个鸡蛋”、“如无肾脏疾病常吃豆类”、“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少吃甜点及洋快餐”、“吃清淡少盐食物”这五项膳食行为变化最为显著,与干预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不吸烟”和“不饮或少量饮低度酒”行为改变小,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营养干预前后两组老人营养行为正确率(略)
3 讨论 高血压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疾病,不被引起高度重视,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内环境稳定性差,对药物耐受性、敏感性下降,使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方面受到很多限制,久之导致离退休后生活质量下降。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血压仅轻度升高的高血压人来说,只进行膳食调整就能明显改善血压状况〔6,7〕。经验证明,健康教育是纠正不良生活行为、防治高血压的有效途径〔8〕。健康教育中的“KAP模式”认为,只有掌握一定程度的知识,才能使态度转变及采取合理行为成为可能〔9〕。老年人因其生理特征的改变,消化功能减弱,且多年的生活习惯,对食物的选择受多因素的影响,但一般而言,他们比较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我们通过良好的营养教育来充实老年人群的营养知识,改变他们的认知情况,从而可以纠正其不良的膳食习惯,达到KAP改变,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效果。本研究结果说明营养学的教育能够提高老年人的营养知识,使其改变原有不良膳食习惯,树立平衡膳食的观念〔10〕。同时,结果还表明,干预组老年人群在干预后,最希望通过社区老年活动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营养知识,这也说明在社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营养健康教育,特别是中西医营养健康教育的开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把营养健康教育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宣传册、广播电视、专题讲座、宣传栏、面对面咨询或电话咨询等多种宣传形式,全面开展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这不仅是遏制社区老年人群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许多慢性病发展趋势的需求,也是当前社区“六位一体”工作和全面提高社区老年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老年人群在经过半年的健康教育后,包括“每天吃1/2~1个鸡蛋”在内的五项膳食行为得到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膳食行为的转变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对于“不吸烟”和“不饮或少量饮低度酒”行为改变小,这也说明一个人从认识到行为的改变是一个过程。不仅要有充分的认识,还需不断地坚持下去,克服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才能保证营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自觉地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模式〔11〕。社区老年营养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社区各方面包括社区老年活动站、社区医院、居委会、邻居以及老年人群本身和其亲属的共同配合,从多方面、多途径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才能保证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帮助老年人掌握营养知识,自觉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平衡膳食模式,消除不良膳食习惯对血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