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院校师范生宗教信仰与信仰教育
陈素红 2009-02-19
[摘要]高师院校师范生的信仰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且还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其信仰状况并加强信仰教育意义重大。文章提出高师院校在充分尊重师范生的宗教信仰的同时,应增加政治警觉性,防范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向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思想渗透;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师院校师范生信仰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师范生;宗教信仰;信仰教育
宗教和宗教信仰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当今世界民族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宗教信仰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育人者”(教师)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本源的地位。由于师范教育的特殊性,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将来的任务不仅是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而且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促进人的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师范生的信仰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还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其信仰状况并加强信仰教育意义重大。
一、高师生宗教信仰状况分析
2008年5月,笔者在漳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就师范生的宗教信仰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有人文社科、理科、外语、艺术和体育专业各年级学生,其中男生占35%,女生占65%。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49份,对两校师范生宗教信仰的初步调查显示,在师范生中信仰宗教者已经存在,虽然目前具有宗教信仰及加入某宗教的师范生人数并不多,但宗教信仰在高师院校师范生中存在着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低估。
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基本情况如下:
1从信仰状况来看,绝大部分师范生有着明确的信仰,信仰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信仰“宗教”的比例并不高。在所调查的449份问卷中,政治信仰上,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是主流。有77.7%的学生选择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仍有22.3%人给予其他回答;只有59%的学生认为“树立科学的信仰对当一名教师是重要”的。
2对宗教缺乏明确的认识,看不清宗教的本质。调查表明,师范生信仰宗教的占12.9%。其中信仰佛教的占信仰宗教总数的54%;有9%的人读过或听过一些宗教故事;至于对宗教教义和教规的理解,几乎很少有人能说清。信仰宗教的原因:“因为会有精神支柱”的占16%;“因为父母、亲戚等家人信”的占65%;“因为无聊,闲时有点寄托”的占4%。另外,还有33%的师范生对宗教感兴趣。信仰“宗教”的比例虽不高但对宗教感兴趣的人为数不少。在回答“近期您是否有入教的意向”时,有5%的师范生回答“有”。当问到“您是否参加过宗教组织或宗教活动?”时,有5%的师范生回答“有规律地参加宗教活动”,65%的师范生回答“偶尔参加”,25%的师范生回答“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参加”。
从调查情况来看,师范生信仰较盲目,易产生波动。有少数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同时也信仰宗教或者是相信命运、相信鬼神;他们对宗教文化有着较强的兴趣,但对宗教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一知半解;在回答“您对宗教信仰概念的了解”时,有8%的师范生回答“能够准确掌握”;有10%回答“不知道”;在回答“对我国的宗教政策您是否了解?”时,15%回答“了解”,回答“不了解”占了26%;在回答“您相信命运吗?”有27%回答“相信”;在回答“您相信世间真有鬼神存在吗?”有8%回答“相信”。个别师范生信仰宗教,但是却又同时想申请入党;还有的跟着感觉走,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在回答“您是否清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只能信仰科学共产主义而不能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时,有52%回答“不清楚”。这说明许多师范生只知道我们党和政府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却不懂得: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最彻底的无神论;共产主义与宗教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信仰共产主义与信仰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两种不同的最终选择。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说:师范生对宗教的趋向,主要是对宗教文化的认同度;在信仰的确立上表现出盲目性和非理性;其信仰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递进过程,迫切需要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信仰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有宗教信仰的高师生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创造性地全面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要论述。1999年初江泽民同志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研究定了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教群众要遵守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二是宗教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宗教界人士要爱国、进步,要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多作贡献。江泽民同志的论述主要从政治着眼,从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实践上着眼,成为党和政府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的指导思想。
高师院校师范生来自社会,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社会上存在的问题,都会在高师生思想观念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社会上存在什么样的宗教信仰,高师院校里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信徒。因此,对待部分师范生信仰宗教,我们应该首先报以尊重的态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要在高校中得到贯彻。当然,宗教意识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有矛盾之处,我们应该根据高校教育与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信教师范生进行引导,团结尊重信教师范生,不能人为地造成信教学生与不信教学生间、信教学生与学校间的隔阂或对立,影响安定团结。
三、防范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向我高师生进行思想渗透
宗教对师范生的影响,是宗教对整个社会影响的一部分,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但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从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看,全球经济的融合、多元文化的交互,使得师范生能更广泛地接触宗教文化;而境外敌对势力也加紧了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活动;更加引人关注的是,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我国未来人民教师的摇篮,日益成为宗教势力渗透的场所。所谓宗教渗透,具体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规和政策的活动与宣传,企图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我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从事分裂民族和控制、干涉我国宗教事务的活动。
高等教育阶段是高师生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所树立起来的人生信仰、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将在其一生中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体系中处在本源的地位,是培养未来人民教师的摇篮,也是境外敌对势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企图“西化”、“分化”中国的一个薄弱环节。“西化”、“分化”政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一贯政策。所谓“西化”即全面资本主义化;所谓“分化”就是要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分裂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几代年轻人身上,它们试图在输入商品、技术、资本的同时,也输入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充分尊重师范生的宗教信仰、宗教兴趣的同时,高师院校应增加政治警觉性,加强师范生的信仰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西化”、“分化”图谋。了解和分析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高师院校的渗透活动,是目前高师院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在高师院校进行渗透的途径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学术交流为名,利用大学讲坛公开宣传宗教教义;二是利用广播电台和互联网、传单进行宣教;三是在学生活动中渗透宗教意识,如通过英语角、外籍教师家庭聚餐等活动,灌输宗教信仰,发展信徒;四是以资助贫困生的方式,利用贫困生感恩的心理宣传教义;五是在宗教节日、礼拜活动中施加宗教影响,如圣诞节等,都会吸引一部分对宗教有兴趣的师范生参与。
高师院校要正确处理好宗教渗透与正常的宗教活动、学术交流的关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政治警觉性,意识到宗教渗透的复杂性、敏感性、迫切性、长期性和重要性,积极构建防范机制,确保高师院校和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的信仰教育
任何社会、政党、团体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其成员进行信仰教育,规定其行为准则,从而使每个人不同程度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念,或确立某种信仰。高师院校师范生的精神信仰,以及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信仰观,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前途和命运。我国的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信仰教育,使每个人接受理想信仰教育。因此,我们要针对师范生的信仰现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成为建设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今中国,多种信仰并存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师范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进步的、科学的信仰。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成功实施信仰教育的关键。师范生信仰教育要取得最佳效果,全社会要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树立以下新的教育理念: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核心。第二,树立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代世界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三,树立全员教育的理念。信仰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孤军奋战的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同时要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育人合力,使学校教育、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一体化。第四,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时代在变,人的思想也会跟着变,信仰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年龄段就能彻底解决他们信仰问题的,而是贯穿于他们一生的教育。
2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信仰教育目标。明确信仰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解决“把新时期的师范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信仰的人”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新时期师范生的特点,制定出多层次、可持续性的教育目标。不同的信仰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师范生作为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的特殊群体,其信仰教育目标体系的定位至关重要,而且理所当然地应该比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定位高。在人生信仰层面上应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道德信仰层面应当培养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政治信仰层面应当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采取多种信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面对新的形势,信仰教育方法应该不断创新,要转变只有“两课”进行信仰教育的方法,转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进行信仰教育的方法,实现“两课”与专业课,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信仰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紧密结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力求实效。
4丰富信仰教育的内容、优化信仰教育的环境。要转变信仰教育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信仰教育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在信仰教育内容中适当增加宗教文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积极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巩固其主导地位,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师院校应对师范生中的信教团体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及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从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在生活上对他们进行关心,让这些学生心理能够平衡发展。高等师范院校承载着相当的使命和责任,应当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给予师范生们更好的社会大环境和校园环境,以利于师范生的信仰教育,为师范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使其卸下心灵的重负,坦然地面对生活所赋予的各种考验。到了那时,也许宗教信仰的有无也就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