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改革师范生的选拔方式,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未知  2009-01-03

摘 要:师范生的选拔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借鉴欧美一些国家选拔教师的经验,改革我国现有的师范生选拔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对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师范生选拔方式;借鉴欧美经验;改革;教师专业化

“教育为本,师范先行”。高等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又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师范院校的招生自清代末期以来就采用入学考试和推荐选拔相结合并重视考查入学者品格的方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如何抓住机遇,把好师资培养的“入口关”,改革我国现有的师范生选拔方式即招生方式,不断提高师范生的生源质量,吸引更多的优秀生进入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师范生选拔方式的现状

多年来,高师院校的招生一直存在着生源不足、第一志愿考生少、质量不高的老问题。究其根源,其实与我们的师范生选拔方式不无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师范生选拔方式几经变化。当前采用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

统一招生又分统一文化考试和保送两种方式。统一文化考试是我国高师院校选拔新生的主要方式。录取原则、录取体制、录取方法(网上录取)、录取时间全国统一,各省自主录取。录取分批进行,招生办基本上按考生所填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并以不大于高校招生计划数的120%的比例向高校提供考生信息,高校按招生录取原则进行择优录取[1]。

这种考试录取办法的优点是公平、公正,具有权威性,有利于高等师范院校选拔优秀生源。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以及对教师的政策导向等问题,考生在参加统一文化考试中,报考志愿有广泛的选择余地。特别是在报考师范院校的种种优惠倾斜政策(如免收学费等)被逐步取消后,其报考吸引力也正逐渐下降,因而优秀生多不愿报考师范院校,特别是重点中学的优秀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人数更少。师范院校一方面要满足国家规定的生源数,另一方面又要提高生源质量,二者必将难以兼顾,以至于许多院校采取先统统“收进”,再“强化培养”的办法,其培养质量可想而知。这样,师范院校在录取新生时很难与一些非师范院校竞争,新生的质量也就低于一些非师范院校,形成理论上的师范先行、实际上的师范殿后的反常现象[2]68。因此,高师院校如何在坚持统一考试制度的前提下吸收更多的优质生源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保送即免试入学,这是对全国统一文化考试方式的一种补充。保送是在规定的中学或中师优秀毕业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招生学校审查其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表现、文化课成绩,同时对其进行面试和体格检查,最后经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审查合格后录取的招生方式。在面试中增加专业文化知识的内容,以检验推荐成绩的真实性。

2.联合招生

这种方式是指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由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组织区域内的师范院校联合招生。师范联合招生可以是所有专业的,也可以是某一专业的。师范联合招生一般在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前进行,以利于未被录取的考生有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机会。浙江省从1989年开始,在高师院校实行在高中毕业会考基础上的提前招生。

师范院校联合招生的优点是,能保证在专业思想、文化成绩等方面都能录取到较好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存在的问题是,组织工作任务浩繁,人、财、物的投入大[2]69。

3.师范院校单独招生

旧中国时期,高师院校曾实行按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和考试科目进行单独招生。新中国建立初期也实行过这种方式。目前,国内也有极少数高师院校有部分单独招生权。这一方式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考生和招生学校双向选择的原则,考生对师范教育及招生学校高度信任,学生入学后专业思想牢固,爱校意识强烈,学习自觉性高,学校易于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展教学工作。但这一招生方式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主要是单独招生的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要高,在社会上的声誉要高,才能吸引足够数量的考生报考,否则就会出现生源少、选择余地小、招生质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招生任务的情况[2]70。

二、欧美师范生选拔的经验

1.英国师范专业的招生制度

英国承担师范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大学教育学院(或系)以及非大学的高等教育学院和艺术中心(艺术学院)。英国的综合大学均设有教育学院或教育系,以培养学术性科目的中学教师为主,主要招收有志于从教并已获得学科专业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高等教育学院主要培养小学教师。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学院是师范教育的主要机构,约2/3的中小学新教师是他们培养的。但90年代后,大学成为英国师范教育的主力军,高等教育学院仅培养一部分小学教师,而且数量越来越少。他们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是:中学推荐信,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成绩和普通教育证书(GCE)考试成绩。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是英国11年义务教育结束时的考试证明,普通教育证书(GCE)则是单科教育考试证明,分A级和AS级。A级和AS级考试实际上起到了高校测试、选拔学生的功能[2]62。

在英国的大学,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中录取的比例通常只有1/8,甚至1/10[3]79。因此师范生的入学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通常要经过非常彻底的筛选过程。在最初的筛选之后,几乎所有的候选人都要参加面试。面试的形式和内容往往因校而异。

2.法国师范专业的招生制度

法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机构主要是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院(IUFM),一般高等师范教育学制为四年。因此,师范院校的招生对象是具有大学二年学习文凭的学生。招生工作由各省进行。师范学院以审查报考者学习档案的方式进行录取,但有时招生委员会要安排谈话,以便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考生。每个学院分别招生,自己根据接受能力确定招生名额。每个考生可报考多所学院(当被同时录取时,只能在一个学院注册学习)。各学院的招生委员会由院长指定,包括本院教师、督学、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界各方面有关人士。因高师质量有保证,名声好,学生毕业后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强,优秀高中毕业生(经过两年预备班后)及其他各种报名者日益增多,其中有不少受过四年或五年高等教育(即法国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年)并获得相应的学位者,这使得法国师范学院生源的学历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考试既有口试又有笔试,录取率一般在10%左右[3]115。

3.美国师范专业的招生制度

美国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一般要求申请入学者持有高中毕业文凭。申请入学者应向所申请进入的大学提交申请表、高中成绩报告单(标明成绩在班级中的名次),提供由教师或校长写的“道德品行书面证明”,提供全国性考试(SAT)的成绩。录取学校根据这些材料,全面考查申请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决定是否录取。有些大学还约申请人面谈,考查其知识面、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入学的本科生,在二年级结束时,可选择教育为主修或副修专业,经教育学院或教育系考试合格后进入学习[2]62。

三、改革我国师范生选拔方式的建议

1.改革以考试成绩为主导的招生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师范生的选拔仍旧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这往往会给考生带来“一试定终身”的遗憾,其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选拔方式上,我们可以借鉴欧美一些国家的经验,采用以下方式:(1)免试入学。在学生自荐的基础上全面评定其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根据高中会考成绩直接录取。(2)校长推荐制。结合会考成绩和面试成绩,录取学科以外有卓越表现的学生,即学生可以选择自身合适的专长入学[4]170。这些做法,有助于改革以考试成绩为主导的招生模式,有助于克服“一试定终身”的弊端。在不损害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又能兼顾学生的专长,有利于高师院校吸收更多合适的人才。

2.高师院校实行提前单独招生

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高师院校并没有取得招生的自主权,虽然1987年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条例》,但高校只获得了部分权力。因为考试命题的确定及高校录取分数的划定仍由政府控制,录取范围仍受限制,录取结果仍需政府批准,所以在录取时就容易造成一流生源进综合性大学或名牌大学,二、三流生源才进师范院校的情况。所以国家应允许高师院校提前单独招生,将一定比例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生源特别是一些特长生选拔进来,否则教师专业化从选拔环节开始就失去了先机。

3.将选拔过程中的面试真正落到实处

欧美一些国家的师范生选拔将面试工作当做极其重要的一环来进行,而我国在随着全国的三级师范被取消并逐渐向二级师范过渡的过程中,高师的面试工作也正在被逐渐淡化或省略,这是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现象。原因大致有:(1)互联网上统一录取后,考生来自多处,无法像以前那样开展单独面试工作;(2)许多院校为了满足招生计划,所谓的“面试”也只不过是“排除有生理缺陷者”或走过场。所以如何在享用高科技互联网统一录取便利的同时,又将面试工作落到实处,以充分发挥面试的选拔功能,这是今后面试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妨运用“远程教育电视网”作为媒介,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进行全国统一面试[5]。时代在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理应提高。面试的科目也应更新和充实,不要一味将面试的内容局限于专业思想,身体形态及机能,朗读、讲述、书写、文体素养等“老三项”。应开展“计算机知识”、“心理及人格测试”等项目的面试,将那些虽然成绩优异但不热爱教育的人排除于教师队伍之外。

4.调整招生对象,扩大招生范围

以往高师的招生大多局限于应届高中毕业生。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的发展和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愿意继续深造的教师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于那些愿意继续深造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一线的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应采取特殊政策,不再局限于非得参加考试特别是外语考试不可,对他们要破格录取,并通过教育硕士培养促进其专业化的成长。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几代人素质的状况。综观欧美教师教育的选拔制度,确实有其严格独到之处。我们应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改革现有的教师教育选拔方式,以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云.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与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3(4).

[2]王泽普.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陈笃彬.台港澳高师教育比较研究[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5]崔学宝.高师音乐专业招生面试改革的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0(3).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