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析职业教育特色的培育与保障措施研究

温菊萍  2013-01-06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特色培育措施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特色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校软硬件条件、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学校与地方经济文化藕合度、政府支持力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在学校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和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人才的历史使命,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激增。这种需求开创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使得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各类职业学校竞争逐渐激烈,追求和形成学校特色已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趋势。特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特色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立校之本。每所学校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因为大不等于强。

一、对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解

“特色”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但作为各种特色理论中的基本概念而言,还没有一个现成的定义。刘献君教授就认为“特色”是一个事物特殊的质量和品质。它有如下特点:一是特色是事物的内在价值;二是特色是一个事物存在的依据和标志;三是特色就是水平。将特色这一概念引申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成了职业教育特色,主要是职业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和风格,充分体现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其独创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得到同行及社会认可。

从上述含义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积累性。职业教育的特色不是一蹴而就,多是经过历史证明有助于学校发展的,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产物,并会对学校未来方向的把握,特色化办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是独特性。职业学校的特色是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特征、效果等,是职业教育特色的核心特征。三是社会认可性。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要成为特色就应该被社会所广泛承认,并被大众所认可的,并且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四是发展性。教育的特色并非凝固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职业教育特色的建设不仅仅是对过去传统与历史的总结,它也是在经过职业学校反复实践、提炼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产物。

二、影响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

职业教育特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其构成因素也表现出多重性、动态性和整体性,因此决定了影响职业教育特色的因素较为宽泛。在判断影响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时遵循事物发展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内因占主导地位的原则,将影响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学校软硬件条件、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学校与地方经济文化藕合度、政府支持力度。

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对学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的定位、发展与规划都要立足于学校既有的条件。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本校条件的疏理、分析、评价,才有助于特色的产生、归纳与总结。特色是个性的展现,对于学校来说,要形成自身的特色,必须通过具有特色的教师来体现,他们除了要具备该有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之外,还应具有认同学校文化的独特个性特征。这样在教师特色形成的前提下,形成的特色就会在教学工作的运行过程中得以发挥,从而有助于学校在建设环节中形成特色。因此在影响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因素中,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是最重要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建设唇齿相依,紧密相联。区域产业的发展,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就业市场的变化也必将带来社会教育消费观念的改变,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但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的结构性调整,如果职业教育不依据需求规律形成特色,必将面临萎缩与淘汰。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帮助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结构不断调整,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一因素与其他因素相比列第二位。职业教育依托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市场化与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职业教育微观上的特色化不仅仅体现在专业建设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依托地方传统进行特色化教育教学。一般而言,地方职业学校特色主要是通过开办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群来体现。一所地方职业学校能与地方经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开设几个独具特色的专业,其学校特色肯定明显。但同时也要看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多的依靠国家投资。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国家的投入又更多的倾向于普通教育,没有了资金支持,要发展职教,形成特色困难重重。因此,在对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影响上,政府支持力度要比学校与地方经济文化藕合度重要。职业教育的自身地位是由社会需求来决定的,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越高,其发展越有价值,发展的后劲也会越来越足,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区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在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今世界区域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的经济属性越来越强,文化作为产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直接运作,带动经济起飞,创造经济效益。独特的区域文化已成为地方的资源优势,职业教育立足于地方文化,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可在竞争中形成独特的风格,这是其他地方的职业教育所无法模仿的。因此,学校与地方经济文化藕合度也是影响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因素。

三、职业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艺设备的更新,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大批高等人才,而且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特色教育,其特色具体的就体现在四个方面: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

办学模式特色体现为开放型办学。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形成了现代教育与职业沟通、学校与社会融合的大背景下按需办学、校厂联办、多方筹资、走产业化路子等形式的开放型办学。职业教育必须实行产教结合,面向社会需要,与社会合界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设置专业,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特点,选择某个职业、职业群,或岗位、岗位群,紧紧围绕岗位所需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来开设课程,体现特色。

培养目标特色主要是体现在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操作技术能力为目标,应是教育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为生产和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的技术、技艺人才或管理人才。在人才规格上,要使学生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特征,以适应生产现场职业岗位人员知识技能结构多样化的需要。

教学管理特色表现为职业教育采取弹性灵活的模式。由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普及面较广,学生入学形式多样,学制长短不一,因而教学管理方面采用了学分制、主副修制、淘汰制等管理体制,学分可以置换、累计等,也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师资队伍的特色则体现在职业教育要培养符合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自身必须拥有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一专多能的“双师型”,甚至“三师型”教师队伍。“三师型” 主要是在“双师型”基础上还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教师。这支教师队伍的特色在于:每位教师都能主讲专业课,另外还能讲授若干相关课程,一专多能;同时,他们还具有双重素质,既能从事理论知识讲授,又有相关的从业资格,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四、构建职业教育特色的途径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相对于普通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技能型人才。“特色就是质量,就是生命。”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有助于现代化建设历史过程,关键在于能否办出特色。

(一)准确定位,拓展职业教育生存空间

学校定位是职业院校进行特色建设的前提。正确定位,是职业院校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实现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根本所在。但特色不是凭空发展起来的,必须有特定条件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特征日渐凸显。学校的硬件建设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软件条件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职业院校只有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立足学校软硬件环境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定位和大力实施卓有成效的特色建设,才能在市场选择和同行竞争的新环境中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从中拓展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更新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

发展职业教育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大量的岗位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队伍,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满足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需要,也是加快教育自身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学校按照专业需要构建理论,适应社会需求设置专业,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办出自身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根据市场变化、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特点,结合学校的资源,开展市场调研,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与学校教育稳定性、学校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的关系,从而使职业教育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更符合技术发展的前沿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三)校内改革,挖掘职业教育潜力

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决定了职业教育要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因此,必须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设置要对应于职业,以体现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和鲜明的职业特色。考虑到职业发展和转岗换岗的要求,以及造就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的专业界限要做到特色鲜明,宽窄并存,以较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对一些有特殊社会需求、专业性强的专业,口径可相对窄一些,以保证毕业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同时,要重视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基础宽、技能精、针对性强、适应面广”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发展变化的能力。同时,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按模块化、任务驱动式构建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要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促进办学能力的提升。

(四)外部完善,营造职业教育支持环境

职业院校的定位和特色建设,就是确定和承担起该所院校的社会责任。而一所院校功能定位的理念和如何实施特色建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当学校建设出现定位不清、特色不明的问题时,还必须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及法律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同,我国也出台了大量政府行政文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缺乏具体可操作的配套法规和实施办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实施上走样、流于形式。为此,当前我国非常有必要建立完备的职业教育法保障体系,来保障职业教育的有效运行。落实学历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填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空白,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准确对接,从而提高职教毕业生的就业率。

(五)多方合力,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必须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实施,加大与企业的互动,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与其职能拓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职业教育为企业实行“订单”办学培养人才,也可以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服务;而作为另类的办学主体,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既可以作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提供现实的实习基地和可能的就业基地,也可以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训的全过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这也是形成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1] 刘国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析[J].河南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

[2] 吕国辉.对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2).

[3] 张 健.论职业教育内涵与特色的建设[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2).

[4] 胡永新.学校特色评价的基本属性、功能与评价内容[J].教育评论,2003(1).

[5] 王艳萍.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

[6] 张兆芹.郑玉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4(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