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业中专“英语学困生”
周鸽宝 2011-09-01
摘要由于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及特点,我国职业中专中存在大面积的“英语困生”,如何提高职业中专生的英语能力,是每一个职业中专英语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及不断探索以求改进的课题。 本文通过对职业中专英语困生进行科学调查分析,找出其形成的原因,并结合笔者在职业中专的多年教学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百度百科把“学困生”定义为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职业中专中的学困生泛指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中专教育条件下的学习和生活,达不到职业中专教学要求的学生,但这些学生有进步的潜力,在一定的补救条件下可以转化,其定义视角着眼于未来。职业中专学困生每门课程都有,但由于受环境、基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英语学困生特别多,严重地影响了中专职业教育英语学科的整体发展,因此职业中专英语学困生的成功转化是大面积提高职业中专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对本校中专三年级 5 个班共 100 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辅以个别谈话,座谈等形式,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习惯和方法、课堂表现自我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的评价及教学环境的评价。根据 2008 年中专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包括口语测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数据,总分 150 分,成绩 100 分以上为优秀生(15 人),80 至 100 分为中等生(40 人),80分以下为学困生(38人),每题选项所得数据换算为百分比,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英语学困生所占比例。 分析:上表表明在我校职业中专教育中,存在大量的英语困生。在英语表达交际能力方面的情况令人堪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运用能力亟待提高。 (二)学习动机和兴趣。 分析:表 1 的统计结果显示,英语优秀生及中等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优秀生 AB 两项总和为 93.9%,中等生 AB 两项总和为 85.8%,而学困生 AB 两项总和为 59.6%,学困生的升学愿望及学习目标明显较弱。表 2 和表 3 统计结果显示,无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都一致认为英语学习重要,由此可知英语是得到普遍认可的重要课程。表 3 中 A、C 选项比例分配相当,认为英语难学的学困生占 40.5%,因为考不好而不喜欢英语的学困生占 35.7%,对英语没兴趣的学困生占 21.7%。因此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成绩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二、职业中专教育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根据调查显示,中职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基础差。 职业中专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或小镇的初中考不上高中的学生群体,在读初中期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各科学习成绩低(其中英语差占相当的部分),没能考上高中,或对上高中没有兴趣。表现在英语学习方面由于英语基础差,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言,害怕读错或担心读错被人耻笑,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到了中专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过程中问题越来越多,导致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形成严重的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 (二)学习方法不正确。 许多学生进入中专学习以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课前不预习、懒散拖沓。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进入中专以后没人管,更加放纵自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三)性格心理上存在某种缺陷。 学困生由于性格,学习有困难,在多次失败面前逐渐形成了总觉得自己笨,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往往成了学习上的消极因素,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因素。 部分职业中专英语教师教学质量偏低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在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长远计划,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没有高考、中考等压力,有些老师缺乏责任感,教学上随意,没有计划,不求上进,教学水平低,教学方法老套单一。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缺乏信心,少有耐心,听之任之,加强了两极分化现象。 三、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用“爱心”滋润后进生,使其重拾自信。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们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此,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总是用“爱心”滋润学困生;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以耐心教育学困生,迎接反复挑战。 根据调查显示,职业中专很多学困生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也曾做出过一些努力,可是英语有成百上千的单词要记住,有上百条短语要掌握、归纳,结果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刚刚燃起的学习欲望又退缩了,所以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和鼓励不应该是程序式、职业式,而应该是交心式、朋友式,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对优生和学困生也要一视同仁,一旦发现学困生有退步的苗头就要及时找出原因,耐心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的情况要“反复抓”、“抓反复”。 (三)承认差异,要求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需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承认差异,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中层程度为基本要求,低层程度降低起点。高层程度适当提或扩展要求。在教授同一教材内容时,教师要求要从最低点起步,分类设计问题,分类操练,让某一位学生都参与每一类教学活动,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他们开口回答问题,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产生良性循环。 (四)提供机会,评价统一。 教师应从思想上否认学习“学困生”的后进,应该认为他们只是学得慢或基础差而已,在课堂上应提供平等的机会给他们,在课堂上不但要表扬好学生,对学困生“一点点”进步更要及时伸出大拇指,露出赞许的微笑。在小组活动中要多关注学困生,对他们的错误表达应多宽容,善引导,把赞许的目光多给予学困生,使学困生心中重燃起学习的希望。 (五)克服说英语的恐惧。 笔者读书时一名外教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指出了当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不足之处:“中国学生把记忆作为学习语言的唯一方法,并且错误地认为只有记住了足够多的知识才能开口说英语,过多地注重于知识的积累。他们与语言之间没有感情的联系,默认为语言只是一个僵硬死板的东西。” 另外,中国学生非常内向,不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在回答问题时,答不上就只会说“No,sorry”。从来不试一试,缺乏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或用口语表达观点时,会显得非常紧张。“克服说英语的恐惧是学生锻炼口语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放松自己,人都会出错误,当他们出错时,千万不要责怪,要经常讲一些自己做学生时出的错误来鼓励他们,使课堂气氛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