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六级英语口语考试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崔海英 2012-12-19
一、引言
测试是语言测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及要求,口语测试一直被视为很难保证信度和效度的测试手段,从而一直为人们所忽略,导致其发展滞后。口语测试在大学英语中同样是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参加人数多、涉及面大,加之口语考试的操作有一定难度,很少被纳入英语测试的要求;又由于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为传统教学方法所束缚,偏重语法、阅读知识的讲解,忽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加之原四、六级考试不设口试,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通过率,大量采用题海战术,不同程度地忽略口语的训练和提高,从而导致高分低能,有些学生虽然四级证书在手,但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针对这一现实,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5月起开始举行大学英语口语考试(CET-SET)。大学英语教学界对此反应强烈。总的来说,几年来,的口试推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遏制应试教学和片面追求单纯通过率,使广大师生更重视提高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为大学英语交际性口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本文旨在通过对CET-SET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及评分标准的分析,探讨如何设计并组织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二、对CET-SET的分析
1.CET-SET的形式和内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形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热身练习(warming-up exercises),先由每位考生作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目的是使考生进入良好的应考状态;然后,主考对每位考生一一提问,所提问题根据考试的话题而定,每位考生回答一个问题。时间约5分钟。第二部分是考试的重点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用英语进行连贯的口语表达的能力,以及传达信息、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和进行辩论等口头交际能力。主考先向每位考生提供文字或图片等形式的提示信息,让考生准备一分钟,然后要求每位考生就所给信息作一分半钟的发言,此后,主考要求考生根据发言的内容,就规定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时间大约十分钟。第三部分由主考再次提问以进一步确定考生的口头交际能力,给前两部分中表现不充分的考生以进一步展示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时间为5分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⑴友好往来(包括问候,介绍,告别和告辞,祝愿和祝贺,感谢和应答,道歉和应答,提议、邀请和应答等)。
⑵相互交流(开始交谈,继续交谈,改变话题,停止交谈)。
⑶态度(希望,意想,决心,责任,能力,允许,禁止,同意和不同意,否定,喜欢和不喜欢,偏爱,责怪和抱怨,判断、决定和意见)。
⑷时间及空间描述。
⑸发表意见和看法(询问意见和看法,发表意见和看法,对意见和看法的反应,同意,不同意,要求澄清,澄清意见和看法)。
⑹争辩(讨论,讨论观点,反驳论点,提出进一步论证,劝说和对劝说的反应)。
CET-SET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语音、语调、词汇,也考查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即功能意念和语用知识。
2.CET-SET的考试评分标准。CET-SET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三项:语言的准确性和范围;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切性。
语言的准确性和范围即学生的语音、语调及所使用的语法和词汇的准确程度、复杂程度和范围;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即学生能否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复杂、连贯的发言,并能与其他同学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切性即学生能否根据不同场合选用得体的语言应对不同的场景和话题。 三、CET-SET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1.强化交际性训练,提高口语交际策略。Canale 和Swain(1980)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指正确理解和表达话语(utterance)和句子意义所需的语音、词法、句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系统;二是社会语言(sociolinguistic)能力,指语言使用的规则,即在人际交际中合适理解和使用话语的能力;三是语篇(discourse)能力,指在超句子水平面上理解和组织各种句子构成语篇的能力;四是语言策略能力,指说话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运用的一套系统的技巧,用于补救交际中因缺乏应有的能力而导致的交际中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缺乏语用能力,即: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语言策略能力,交际能力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注重在交际性训练中培养语用能力,提高口语交际策略。
一要创造语言环境,营造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场景。语言学家Heaton曾说过“课堂中的交际越真实、越频繁,自然环境和课堂环境的界限就越模糊。”因此教师应联系社会生活设计真实的任务情景,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于语言使用的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另外,策略能力也是交际能力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当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有限,不足以充分和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可利用转述、借用、手势与回避等策略保持交际渠道畅通。
二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控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Good 和Brophy的动机理论(引自Bridges & Hallinger,1992),动机策略包括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指学习活动的表现与活动结果之间的联系,如:出色的表现所带来的知识积累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价值;内部动机指学生在活动中花费努力而获得的自我愉悦和成就感。因而教师应充分调控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
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享受纯正的现场语言交际情景。多媒体信息量大、速度快,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信息,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及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它具有语言、画面、音响三结合的特点,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社会语言交际场所,视觉、听觉冲击力强,效果得以优化。
2.加强口语流利性,兼顾语言准确性。大学英语教学在加强口语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放松语言基础的教学。我们知道,只有在学生的口语能力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之上,学生的口语交际才能做到既准确又流利。准确即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法、用词得体,流利即在交际过程中能流利交谈,不影响理解。因此在课堂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提高学生口语的准确度与提高其流利度保持平衡,同步发展。教师不应过多地打断学生讲话,纠正他们的口语错误,这样不利于他们口语流利度的提高。对于学生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可随时记下来,在适当时间加以纠正和讲解。
3.增加文化输入,提高语言适切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我国与西方社会文化与习俗知识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不同。正像戴炜栋所说的,“学习语言时我们不仅要学习发音的模仿、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学会像本族语者一样看世界,也就是说学会外语所反映的那个社会的思想、风俗和行为的方式,学会理解他们的‘思维语言’或同化过程。”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思维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是语言交际准确、得体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为了了解该门语言,而是为了很好地使用该门语言。尤其是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强化交际性训练,把培养语言准确性、流利性、适切性作为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