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李婷 2021-01-19
【摘要】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肩负着培养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本文以新疆艺术学院为例,从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探索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当前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达到促进艺术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艺术类人才。近些年,文化产业和艺术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对艺术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高校,新疆艺术学院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改革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做出了探索。
一、新疆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专业概况
文化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与时俱进、创新与改革成为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索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仅要与社会紧密结合,更要与教育改革、科研以及产学研的联动相结合。对于新疆地区的艺术教育发展来说,如何对接新疆当地文化艺术建设,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疆艺术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已成为新疆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使者和“天山脚下”艺术家的摇篮。新疆艺术学院一方面积极运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积极践行办学方针;另一方面结合新疆的地域特色,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艺术教育优势的发挥,开展与内地、国际的文化艺术交流,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的艺术教育人才。新疆艺术学院于2018 年开办艺术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艺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基础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从事艺术教育、管理、交流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及艺术实践与研究能力。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掌握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二、在学科专长的基础上掌握综合应用各艺术门类的方法和技能;三、具有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和艺术管理的基本能力;四、熟悉国家有关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五、了解艺术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六、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艺术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深远。艺术的作用不仅在于艺术的审美作用,更在于对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意义。在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中,在培养人的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掘人与艺术的和谐美,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艺术课程的设置在艺术教育的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在知识架构中,注重艺术表演的技能与技巧、艺术感受与艺术情感的表述;从艺术功能层面来讲,兼具艺术的教育功能和艺术审美功能。
二、新疆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发展依据与规划
调研表明,新疆艺术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普及中,中小学艺术类教师中综合能力与素质较高的教师普遍缺乏,既懂音乐、舞蹈,又懂美术、戏剧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现状影响和制约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中小学对艺术教育类教师的需求逐步加大。依据这一现状,新疆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加入了“综合师资培养”的板块,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力加强对综合能力的培养,选用最优师资、集中优势教育资源进行建设。从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科发展来看,艺术教育的审美和育人功能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相比较其他艺术类表演专业来说,艺术教育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在提高综合审美、培养创新意识、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从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来看,高校在落实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方面担当的责任和任务更大。从知识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艺术是人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对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人类人文素质的高级阶段,艺术教育也是其重要的实现途径。从我国义务教育艺术类课程的文件精神解读中可以看出,艺术类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艺术类表演技能,还包括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作等内容。以上的课程内容共同构成了相互融合的体系,概括起来,知识技能、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从艺术教育专业的内涵来看,艺术教育兼具艺术学与教育学的特征,在艺术教育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新疆艺术学院独具优势。近些年,艺术学院先后参与了亚欧博览会、新疆国际舞蹈节、冬运会等大型活动,为新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未来的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新疆艺术学院将继续开展更多的合作,加强与内地的联系,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软实力,进一步开发艺术资源,尤其是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的艺术资源,积极推进艺术教育改革。新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资源和平台的共同配合。
三、新疆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践
新疆艺术学院找准办学定位,深入分析艺术教育专业的办学目标,对艺术教育的本体和艺术教育的本质以及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和作用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同时,对艺术教育专业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特色和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创新研究,具体的研究实践内容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培养体系反映出时代特征:一是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作为首要重点;二是接受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训练,并通过艺术表演类的基础课,如声乐、视唱练耳、钢琴、舞蹈、素描、手工艺、教师教育技能训练等,构建起艺术知识板块。
(二)逐渐重视科学研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力量的联系与合作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的作用,构建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艺术教育的相关保障机制。其次,加强对艺术类教师的科研引导和培训,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并且逐步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再次,认真研究艺术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及与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认真思考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路径。最后,构建产学研体系,注重实践教学中的落地,加强与社会力量的联系与合作。
(三)优化课程目标,提供保障机制
新疆的艺术教育应立足新疆的民族特色,融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艺术资源,充分体现新疆特有的文化艺术氛围。从艺术教育的视野来看,新疆具有多元文化背景,新疆是四大文明汇聚的地方,世居着13 个少数民族,拥有歌舞、曲艺、杂技、民间手工艺等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这些都为优化课程建设以及建设有新疆特色的办学目标,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条件。以新疆艺术学院2018 级艺术教育学生为例,基于明确的办学目标,合理开设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了课外的实践。师生共赴新疆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地,了解民俗,了解南疆艺术教育教学现状,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相关的舞台演出实践、教育实习日志等工作。同时,重点考察了南疆四地州的艺术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南疆进行田野调查,加强学生对淳朴民俗民风的了解,以此提高其艺术素养。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日后投身祖国西部、投身基层为祖国做贡献的就业择业观。通过南疆之行,学生对少数民族艺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田野工作中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进行梳理,并创编成展演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有效锻炼,同时也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从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来看,教育的过程需要重视技能训练和知识技能的转化提升,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人文素质及综合素养。新疆艺术学院在探索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以及艺术教育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多元化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中不断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也为日后进一步办好艺术教育提供了现实保障。
(四)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三融合”模式
一是重视综合素养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对于艺术教育学生而言,在教学培养过程中必须从未来的职业技能需求出发,重视与其相匹配的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双融合”的核心思想。艺术教育必须抓住教育思想,推动艺术教育“双融合”人才的培养。二是重视美育作用,充分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双融合”来说,美育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而且在推动学生个人文化素质以及精神素质的提升方面,也具有最直接的功能。三是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造社会创业机构和建设学校社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并在教学中大力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提高高校相关组织机构建设,包括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教学与科研机构以及成立专项资金、专项基金等。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创业、市场研究等,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与社会接轨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由此可见,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三融合”的推进离不开学校力量、社会力量的结合与推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地区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依托独特的地域特色与艺术资源,将教学、科研、艺术创作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新疆艺术学院凭借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研究队伍,融合各个艺术类学科,构建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各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学科群。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推动产学研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助推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1]吴锦程.教育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