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


对于环境伦理与环境法之间的互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论文摘要:环境伦理是环境法立法的思想基础。环境伦理的发展可以为环境法的立法提供新的思考模式,促进环境法的立法实施和完善。并且,当环境立法所规定的具体义务逐渐内化为人们心中的道德义务时,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环境伦理时,这种法律行为规范就会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伦理,从而获得人们自觉履行的效力。论文关键词:环境伦理;环境法;互动式;必然性;可能性一、环境伦理和环境法的概念(一)环境伦理的概念环境伦理也称为环境道德,是指人们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因此所应遵循的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其中,环境道德态度主要是指有关环境保护的道德意识、思想、观念、感情和意志等,而环境行为规范则主要是指环境道德标准和它的基本原则及重要规范。环境伦理是人类在对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问题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历史与人类工业文明的进程紧密相关,最早可追溯到工业发展的初期。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环境保护无能无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伦理学随之得到了系统发展,各种环境伦理学说和流派纷至沓来。通过几十年

2012-07-18

试析循环经济中的环境伦理思想浅析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伦理思想 论文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又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生存环境压力。因此,循环经济日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随着人与自然环境冲突的加剧,环境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循环经济中到底蕴含着哪些环境伦理思想,这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环境伦理思想源自环境伦理学,它研究和讨论的是生态环境中的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和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来对待自然和保护生物,从而更好的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环境伦理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及在资源与环境方面达到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等思想都在循环经济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在循环经济中的运用 循环经济为试图解决经济的发展效率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也同样认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是建立在自然

2011-12-14

试析从文艺遗产看维吾尔人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维吾尔族是历史上生活于中亚和我国新疆、甘肃等干旱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他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依靠自然界和适应自然界而创造了符合自己生活条件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意识。维吾尔人的传统环境意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它至今生动地表现在他们的生命意识、民间文化、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中。论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尝试对维吾尔族文化心理特有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文化进行初步探讨。论文关键词:维吾尔人;生态意识;环境伦理所谓生态环境意识是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生活和活动环境的自觉保护及使其美化的意识,即人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适应和追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维吾尔人是生活在中亚和新疆这个干旱地区塔里木——吐鲁番盆地上的绿洲上的古老民族之一。他们自古以来,从追逐水草、土地和环境的游牧阶段逐渐地进入了稳定居住的农业——园艺经济阶段。该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适应自己生存条件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意识。维吾尔族的传统的生态环境意识在他们在原始时代的崇拜自然和万物有灵论的观点基础上形成并逐渐发展,与他们原始时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密切相关,在

2011-11-29

试析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工程建设环境伦理论文摘要:工程建设既是经济强大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关照对象,而环境保护又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因此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具有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互动依存发展关系。在理清了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通过将环境伦理观念深入工程建设的途径,来实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以期达到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大规模的建设,能源却十分紧张,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给自然资源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显然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总书记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又保持环境健康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思考工程建设中应具有如何的环境伦理学思想。鉴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就要建设,大兴土木,大搞工程建设在所难免;一方面,要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得不得不重视环境的保护

2011-11-25

浅议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工程建设环境伦理 论文摘要:工程建设既是经济强大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关照对象,而环境保护又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因此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具有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互动依存发展关系。在理清了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通过将环境伦理观念深入工程建设的途径,来实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以期达到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大规模的建设,能源却十分紧张,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给自然资源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显然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总书记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又保持环境健康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思考工程建设中应具有如何的环境伦理学思想。 鉴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就要建设,大兴土木,大搞工程建设在所难免;一方面,要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得不得不重视环境的保护。两者皆不可偏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

2011-11-22

关于环境伦理道德对我国环境和环境法的影响

: 一、环境法的伦理基础自从世界各国相继进入法治社会以来,环境状况的发展和演变就与环境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追溯到环境法产生的层面,我们不难发现环境伦理道德对环境法的产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进入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人类改造、影响自然能力的空前提高,环境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也从最初的敬畏演变成征服,即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生物圈的中心,环境只具有工具价值,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水、土壤污染,环境灾难频发。随着后工业化时代在世界各发达国家相继到来,环境伦理道德经过了自然保存主义、生物中心论等过渡阶段,最终形成了生态中心论,把环境道德客体的范畴扩展至生态系统、自然过程及其他自然存在物。生态中心论更关注生态共同体而非有机个体,它是一种整体主义的而非个人主义的伦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产生,并且发展形成代际公平这一时间上的整体观念。正因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相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使之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中国环境伦理道德和环境法

2011-11-01

试析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剖析

论文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价值取向论文摘要:对西方环境伦理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质分别进行了剖析,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产生分歧的焦点—自然价值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并在此墓础上说明了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取向,指明西方环境伦理学由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西方环境伦理学产生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并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的三百年来所创造的物质文明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代总和的无数倍,作为结果是自然环境遭到日益破坏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环境危机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显露,人类仅对环境本身的研究已经不能解决环境问题,从而转向环境与人类关系协调的研究。西方环境伦理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又称浅环境伦理观。其基本观点:第一,人的利益是道德原则的惟一相关因素;第二,人是惟一的道德代理人,也是惟一的道德

2011-06-13

浅谈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工程建设环境伦理论文摘要:工程建设既是经济强大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关照对象,而环境保护又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因此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具有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互动依存发展关系。在理清了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通过将环境伦理观念深入工程建设的途径,来实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以期达到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大规模的建设,能源却十分紧张,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给自然资源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显然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又保持环境健康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思考工程建设中应具有如何的环境伦理学思想。鉴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就要建设,大兴土木,大搞工程建设在所难免;一方面,要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得不得不重视环境的保护。两者

2011-05-31

探析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思想与工程教育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环境伦理思想工程师工程教育论文摘要: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不仅要注意工程建造的专业内容,还要关注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高校的工程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引入可持续环境伦理思想,使未来的工程师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明确自身的环境伦理责任,从而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能以节约资源与能源为准则,不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初,美国国家工程院公布了20世纪20项最著名的工程成就,包括电气化、汽车、飞机、给排水系统、电子工程、广播电视、农业机械化、计算机、电话、空调与制冷、高速公路、宇航、因特网、家用电器、核技术和新材料,等等.在这样一个技术主导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涉及工程,如铁路工程、通信工程,它们缩短了人们时空上的距离,使交流变得快捷和方便;而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的同时还可以灌溉、发电.工程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它也影响和改变着周围的自然环境.随着工程技术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大型工程项目的不断涌现,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问题与生态破坏问题也愈加凸显.

2011-05-23

对于从文艺遗产看维吾尔人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维吾尔族是历史上生活于中亚和我国新疆、甘肃等干旱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他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依靠自然界和适应自然界而创造了符合自己生活条件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意识。维吾尔人的传统环境意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它至今生动地表现在他们的生命意识、民间文化、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中。论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尝试对维吾尔族文化心理特有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文化进行初步探讨。论文关键词:维吾尔人;生态意识;环境伦理所谓生态环境意识是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生活和活动环境的自觉保护及使其美化的意识,即人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适应和追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维吾尔人是生活在中亚和新疆这个干旱地区塔里木——吐鲁番盆地上的绿洲上的古老民族之一。他们自古以来,从追逐水草、土地和环境的游牧阶段逐渐地进入了稳定居住的农业——园艺经济阶段。该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适应自己生存条件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意识。维吾尔族的传统的生态环境意识在他们在原始时代的崇拜自然和万物有灵论的观点基础上形成并逐渐发展,与他们原始时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密切相关,在

2011-05-16

浅谈循环经济中的环境伦理思想浅议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伦理思想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又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生存环境压力。因此,循环经济日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随着人与自然环境冲突的加剧,环境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循环经济中到底蕴含着哪些环境伦理思想,这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环境伦理思想源自环境伦理学,它研究和讨论的是生态环境中的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和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来对待自然和保护生物,从而更好的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环境伦理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及在资源与环境方面达到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等思想都在循环经济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在循环经济中的运用循环经济为试图解决经济的发展效率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它是可持续

2011-05-10

浅议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

论文关键词:传统环境伦理思想困境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论文摘要:传统环境伦理思想对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认识滞留于传统主客观二分的境地,非但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反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做到有效地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实现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转向。 一、对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思索“真”是对知识的无限追求,“善”是对认知行为的规范约束,“美”是实现真与善的完美统一,达到对现实和理想的有机结合,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完全解放。人类历史诞生之初就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践行这样的历史活动,面对广阔无垠的茫茫大地、宇宙天空和原初自然发出了最原始的追问:自然是什么?自己是谁?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能够做到什么?正是在这样的追问和反思过程中人类开启了最原始的对自然的感性认识和直观思索,开启了对自身的认识和反观。随着认识的不断深人和扩大,人逐渐从自然之中分离出来。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对于人有种始终挥不去的先在性和客观性,但同时人置身于自然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展现在人面前的自然是那么的神秘和不可认知。人的求知本性再次

2011-05-06

浅议从万物有灵看苗族建筑中的环境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苗族建筑环境伦理论文摘要:苗族基于平等思想上的万物有灵观念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并成为其环境伦理的认识论前提,因此,在建筑活动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时候,他们以协商的方式实现人与白然的和谐。一、万物有灵:苗族环境伦理的认识论前提一般说来,每一民族在发展进程中都经历过万物有灵阶段。关于灵魂观念的产生,有这么几种认识:一是认为灵魂观念的产生缘于对死亡的恐惧。由于害怕死亡,便设想出有一个永恒的“实体”存在,这个“实体”不会随肉体的死亡而死亡,它不仅具有肉体的“本质力量”,而且比肉体更强大。显然,这种起源说是表明灵魂的起源是反抗死亡的自我慰藉。二是认为灵魂观念的产生是恋情的结果。人死以后,对亲人来说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实,于是便制造出一个“超实体”的存在,尽管看不到具体的身影,但这个“超实体”还如其在生时一样生活在自己身边。三是认为灵魂观念的产生是梦的启发。人睡着的时候常常会做梦,梦中会见到自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和物,也可以见到死去的亲人,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床上,于是便认为人还有一个“我”,这个“我”就是灵魂。人有灵魂的观念

2011-05-06

浅谈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转向

论文关键词:传统环境伦理思想困境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论文摘要:传统环境伦理思想对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认识滞留于传统主客观二分的境地,非但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反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做到有效地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实现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转向。 一、对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思索“真”是对知识的无限追求,“善”是对认知行为的规范约束,“美”是实现真与善的完美统一,达到对现实和理想的有机结合,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完全解放。人类历史诞生之初就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践行这样的历史活动,面对广阔无垠的茫茫大地、宇宙天空和原初自然发出了最原始的追问:自然是什么?自己是谁?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能够做到什么?正是在这样的追问和反思过程中人类开启了最原始的对自然的感性认识和直观思索,开启了对自身的认识和反观。随着认识的不断深人和扩大,人逐渐从自然之中分离出来。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对于人有种始终挥不去的先在性和客观性,但同时人置身于自然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展现在人面前的自然是那么的神秘和不可认知。人的求知本性再次

2011-05-06

浅谈从万物有灵看苗族建筑中的环境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苗族建筑环境伦理论文摘要:苗族基于平等思想上的万物有灵观念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并成为其环境伦理的认识论前提,因此,在建筑活动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时候,他们以协商的方式实现人与白然的和谐。一、万物有灵:苗族环境伦理的认识论前提一般说来,每一民族在发展进程中都经历过万物有灵阶段。关于灵魂观念的产生,有这么几种认识:一是认为灵魂观念的产生缘于对死亡的恐惧。由于害怕死亡,便设想出有一个永恒的“实体”存在,这个“实体”不会随肉体的死亡而死亡,它不仅具有肉体的“本质力量”,而且比肉体更强大。显然,这种起源说是表明灵魂的起源是反抗死亡的自我慰藉。二是认为灵魂观念的产生是恋情的结果。人死以后,对亲人来说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实,于是便制造出一个“超实体”的存在,尽管看不到具体的身影,但这个“超实体”还如其在生时一样生活在自己身边。三是认为灵魂观念的产生是梦的启发。人睡着的时候常常会做梦,梦中会见到自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和物,也可以见到死去的亲人,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床上,于是便认为人还有一个“我”,这个“我”就是灵魂。人有灵魂的观念

2011-05-06

从“自然权利”到环境伦理的反思

论文关键词:自然权利 环境 大地伦理论文摘要: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从“狭隘人类中心主义”到“大地伦理”,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了人与自然万物同属于一个“生命共同体”。从而人类对“自然权利”有了更明确的解析;在“自然权利”运动的推动下,“自然权利”的内涵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发展,它对于今天指导人类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平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为了实现本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而今天,为什么要保护自然,又何以能实现,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话题。今天,追本溯源,从历史的角度来反思环境保护的渊源,对实现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自然权利”说的起源及基本内涵.“自然权利”这一专业术语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认识发展的渐进性决定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自然权利”释义的不同。提到“权利”一词时,它总是与人或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即有它的特殊的规定性和特定的

2010-11-05

论西方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转型

论文关键词:环境伦理 环境整体主义 和谐发展论 环境正义观论文摘要:中国国内的环境伦理学界在移植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重建,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学——环境整体主义的道德哲学,它既涵盖了整体主义的和谐发展论,又包括完整的环境正义观。西方的环境伦理学创立于2O世纪7O年代,在8O年代传人我国,对我国的环境伦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的价值、自然的权利等西方环境伦理的重要范畴也相应地成为我国环境伦理中的主流话语,以至于有学者认为,我国学界“对激进的自然中心主义比较重视,几乎是全面接受,相反对美国的环境正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讨论和介绍的却很少”。但是,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国内的环境伦理学界在移植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重建,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学——环境整体主义的道德哲学,它既涵盖了整体主义的和谐发展论,又包括完整的环境正义观。西方环境伦理学诞生之初就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对立的派别,它们都具有关注自然的倾向。2O世纪7O年代以来,随着正义运动的兴起,对环境正义的研究也变得日益显著,西方

2010-05-01

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环境伦理学

论文关键词:环境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整体主义论文摘要:20世纪是人类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也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环境危机全球化和日益严重的时期。本文通过环境整体主义道德哲学的核心意识结构阐释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即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它既涵盖了整体主义的和谐发展论,又包括完整的环境正义观。1引言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多向度、立体、完整的环境,人类的道德生活也同样是立体式的、多向度的。因此,基于这种现实基础的环境伦理学必然是能够接纳和包容、超越和整合以人本主义立场和非人本主义立场构建的环境伦理学。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和评判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方式的根本尺度和验证标准。这种伦理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和深刻的实践意义。2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与传统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相比较,环境伦理确有其特殊性,它在一定意义上也的确可以被看做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但是,如果像人类中心主义那样,认为环境伦理学对环境伦理的探究和建构意味着伦理道德所适用的范围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

2010-05-01

环境伦理学:深层生态学思想及理论旨趣

[论文关键词]环境伦理学 深层生态学 激进环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论文摘要]深层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界提出的一个与浅层生态学相对应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之一。它强调不仅仅从人出发,而应该从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角度,把人一自然作为统一整体来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其理论宗旨是批判和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失误及其背后的深屡根源,目的在于寻找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及现代社会的合理构建。深层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界提出的一个与浅层生态学相对应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之一。它强调不仅仅从人出发,而应该从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角度,把人~自然作为统一整体来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其理论宗旨是批判和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失误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目的在于寻找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及现代社会的合理构建。今天,深层生态学不仅是西方众多环境伦理学思潮中一种最令人瞩目的新思想,而且已成为当代西方环境运动中起先导作用的环境价值理念。一、深层生态学的创立及其渊源“深层生态学”(deepecology)一

2010-05-01

环境伦理对环境法理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伦理,环境法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引言环境法学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加剧和各国对此重视程度的提高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它综合各学科的优势对环境法各基本制度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学理建设也已起步,在众多环境法学基本问题中,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否则,就不能在理论上妥善处理这一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相关,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产生的根源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人类在承受各种来自大自然不确定的环境压力的同时,也在不断积蓄和发展自身控制、驾驭自然的能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思想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各种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凭借人类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驯化自然为我所用,一切环境问题皆可以依赖各种技术手段加以解决。但是人不是地球固有的主宰,他也是地球环境演变的产物。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时间相对于它现有年龄是极其短暂的,而人类的生存时间更是微乎其微,人类对地球环境演变的驾驭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完全无视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的价值,一切以人类短期利益为中心,既使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然环境也是以

2006-09-05

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学视野

摘 要: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灾难般的破坏。片面强调GDP增长,消耗大量资源、大量排污的‘恶’的发展模式,使经济与环境、生态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状态。我国先后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在此前提下,十七大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表明了我国改变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决心。 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生态意识;生态道德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damaged seriously. As early as the 19th century, when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arose in 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Engels predicted in his work, Dialectics of Nature, that man should be al

2009-01-20

浅论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

论文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实践性论文摘要:始于20世纪的全球规模的生存环境的破坏催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伦理学。作为一门介于伦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新兴的综合性科学,它的诞生,是为满足和协调人和生存环境系统的关系,求得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破坏和恶化等问题,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提到行为主体—人类环境伦理道德高度去认识和对待才有可能。因此环境伦理学,必将成为21世纪影响和决定人类与环境同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科学研究领域之一。 当人们从哲学的高度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后,更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最终使人们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1.引言(问题的提出)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文明,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的生态危机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回首要类文明的发展史,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农业社会,人们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取生存资料,用以保证生命的存在、种族的繁衍,这其中对于大自然的天然破坏是相当小的

2009-07-27

生态社会主义环境伦理思想之借鉴

[摘 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中的生态社会主义,是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一股思潮,反映了人类对生态危机及其引发的诸多新问题的思考和希望,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借鉴的观点。本文在吸收这些有益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思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以期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环境 借鉴一、生态社会主义环境伦理思想及其评价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颇具影响力的一种社会思潮,它孕育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绿色运动,是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一个派别,并在90年代成为引人注目的左翼社会思潮;其基本出发点是用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补充生态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揭示生态危机的根本成因及其性质,探讨消除生态危机的途径和方式,阐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相互关系,力求找到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现实方案和途径,以构建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论和原则去解决当今时代的新问题,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理性批判的

2009-07-31

功能与机制:环境伦理对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价值分析

[摘要]生态伦理作为一门具有强烈实践精神与品格的应用伦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于实践层面之中,具体来讲它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以下四方面现实功能:即生态规导功能、生态教育功能、生态评价功能、生态立法功能。并且生态伦理对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功能调控机制体现为三个维度:“人一自然”的直接调控机制、“人一社会”的间接调控机制、“人一自我”的内在调控机制。[关键词]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功能;调控范式生态伦理作为传统伦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而成的一门应用伦理学,既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也是其完善自身的行为规范,因而具有强烈的实践精神与品格。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生态伦理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层面中。因此,对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现实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现实功能展现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源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又服务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没有道德,人类

200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