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


关于道德维新:冯小刚电影的力量源

提 要:冯小刚电影背后的道德主题,是其影片深受欢迎的根本原因。从道德的角度切入冯小刚的电影,从道德坚守、道德迷失与道德理想三方面,解析冯小刚电影道德主题的探索历程、揭示其电影的力量源泉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关键词:道德坚守 道德迷失 道德落差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凭借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电影作品《没完没了》、《不见不散》、《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非诚勿扰》等,开创了中国电影所谓“贺岁片”的辉煌时代。冯氏电影以其特有的艺术匠心,表现了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戏剧性的全面关注,成为岁末年尾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道娱乐大餐,也成了消费社会一道少见的艺术景观。谈及冯小刚电影这一“喜剧现象”,人们习惯性地将它归结为冯氏幽默的特殊魅力以及几位超级明星的精彩表演,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冯小刚电影之所以为人们津津乐道、品头论足,主要是因为在那些热热闹闹的题材背后,有一个轻易不为人们觉察、但自始至终左右着人们神经和视线的潜在命题——道德主题,它成为冯小刚电影里最意味深长的部分。这使得他的每一部电影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视觉符号,而

2012-11-09

关于学生创造思维新的培养模式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思想,构建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新的培养模式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和具体做法。一、激发创新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学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学,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我在讲勾股定理这节课时,先出示一个放入正方形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及一个画着四个直角三角形的正方形,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正方形分割开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二、诱发创新灵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

2012-09-13

关于作文活教学 思维新培养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活力的源泉,对于一个个人来说是思维的闪光点。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快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光荣使命,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作文应当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尤其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更有其优势。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索。那么,实践中如何操作呢?一、打破思维定势,引发学生创新意识 西方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到的见解,而我国的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总是四平八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究源,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习惯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所造成的。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习惯了固定的思维方式,不敢越雷池一步,使学生思想僵化,缺乏创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记叙文的审题立意,材料作文的组合,童话创作等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好形式。如,面对作文题《“О”的断想》,小学生会想象成很多有趣的东西。

2011-09-14

杨维新:SEO服务报价乱象折射行业标准的缺失

()7、8年前,SEO在国内伴随百度竞价、谷歌adwords开始在业内传播。回顾SEO的发展,不难发现,单项的技术钻研始终比标准体系制定火爆,单兵作战远强于系统服务的规范。看似,百家齐放,从业者大多能够称之为专家、老师,而对广告主而言,想找到一个可靠、持续的服务商,也绝非易事。现象:作者接触的广告主,大多抱怨,SEO公司的报价高低差距太大、服务的保证效果也不禁相同。一个关键词有报价1,2千也有报价1,2万,有的可以保证在第一位,有的可以保证在前三位。原因:从市场上SEO服务报价的混乱可以发现,整个行业服务标准的缺失。这种情况,表面看,可能是由于公司服务的内容不同,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导致了报价不同,实际情况是,整个行业对于服务的内容和效果,站点的分析,缺少一个权威标准。这样导致,各个公司、销售人员随意的进行报价,大多为了接单,恶意压价。解决:SEO服务报价的乱象,对于广告主和服务商来说,都会隐藏可能的商业纠纷和服务投诉。如何来解决这类问题,SEO行业急需建立一套相对客观、实际的服务标准和报价依据。对于服务标准:基本都是按

2011-06-20

浅谈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论文关键词]明治维新;废除农奴制改革;政策;比较[论文摘要]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则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切入点.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但发展缓慢,二者之间差别较大的原因同日俄政府推行的改革政策不无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问题上.改革的态度不一;二是如何发展近代工业问题上,支持力度不同;三是在发展近代科技教育问题上.重视程度相异。十九世纪中叶的日本和俄国面对严峻的封建统治危机,在如何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保持国内政治稳定,推进社会近代化问题上,都选择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改革后,日本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而俄国却在近代化的进程中缓慢地发展资本主义,最终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最薄弱的一环。原因何在?本文试就明治维新与农奴制改革的若干政策加以比较,从中探求应有的启迪。一在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问题上,明治政府和俄国沙皇政府都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改革.但对待改革的态度不同。明治政府成立后。对原有的封建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首先

2011-01-11

怀柔刑事政策的提倡与刑罚结构维新

关键词: 刑事政策 怀柔政策 刑罚结构 刑罚配置内容提要: 刑事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目标是通过正确指导规范创设和刑罚裁量以满足社会遏制犯罪的需要。不同国家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和法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国内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态势的变化所确立的刑事政策就可能迥然相异。而刑事政策的选择与刑罚结构的构建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和谐社会语境下,怀柔的刑事政策应当成为犯罪防控的主要战略。与此相应,刑罚结构也应当有以下一些实质性的调整:彻底废止死刑、社区矫正取代拘役和管制两种短期自由刑、废止没收财产刑并将罚金刑提升为主刑、扩展资格刑的内容。 法国著名刑法学家安赛尔指出:“刑事政策是由社会,实际上也就是有立法者和法官在认定法律所要惩罚的犯罪,保护‘高尚公民’时所作的选择。”[ 1 ]因而,如何通过优位选择刑事政策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防控犯罪就成为决策者首先必须需要考量的问题。但用来指导刑罚的刑事政策并非凝固不变,于是,“如何调整刑罚以适应刑事政策的变化成为各国立法者的重要课题。这也是‘刑法之刑事政策化’,是现代文明的表现,是刑法现代化的表现。”[ 2 ]当前世界范围内刑罚结构如美

2010-11-12

试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

论文关键词:维新运动维新派人才观论文摘要:培养造救人才是维新派进行变法维新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形成了系统的人才观。他们把培养人才看作是变法维新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十分重视政治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力提倡培养人才的群体观念。对维新派的人才观进行总结和研究.对当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具有借鉴作用。十九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社会的主题。时代呼唤着一股新生的力量来挽此狂澜。维新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倡言变法,谋求富强,给奄无生气的中国注人了生机。为完成变法大业,维渐派深深感到对人才的需要,这些人才就是不同于旧式封建文人的新式知识分子。培养和造救人才就成为维新派进行变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人才观。首先。维新派把培养和造救人才看作是变法维新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维新派清楚地知道,要实现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起来、依靠那些“摇头顿足,高吟低咏,惟腐烂文数篇”的从科举中选拔出来的封建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必须重新培养和选择一批新的人才。维新派认为,不论

2010-10-07

刑法价值观念 1次维新——对中国刑法发展 比较考察

价值观念是实践主体的一种心理追求和行为取向,它存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的理念之中,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社会价值系统,支配着人们对犯罪本质、刑罚功能及抗制犯罪途径选择的认知,从而也为多元化社会犯罪控制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如果说刑法的功能、属性仅仅是刑法所具有的共性内容的话,那么作为其具体表现形式的各个时代的刑法体系,则充分利用了这种功能、特性所系统外化了的带有强烈价值取向的刑法规范。我国目前正进行着的大规模立法的社会基础,就在于转型社会的特定需求结构,而这种需求结构对法律的最深刻的影响并不在于已经条文化了的法律规则本身,而是对刑法的概念、规范、制度、原则等内在价值观念所形成的影响。在我们看来,1997年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已经蕴涵了刑法价值观念上的某种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对以往犯罪化立法成果的固定,更是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刑法规范中的重新确立,因此,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本文重点研究三个问题。 一、刑法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刑法的功能取决于刑法的内在属性。从效果上考察,刑法功能可以表现为惩罚和预防两个方面,但从

2008-06-23

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新探

所谓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思维,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 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求异思维的内涵具有广博的开拓创新性和迁延性,运用求异思维教学能够克服教学 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在一 个新的领域中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显然,逆向性创造思维有益于启迪和挖掘学生潜在的 智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的病灶实施内外科手术,让它恢复活力,健全起来 。比如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传统的方法是从原因到结果,这已成了一套定格的思维模式。它把学生的思维框定 在机械性的思维界域内,使他们的思维失去了活性。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事物、现象,他们便会束手无策,不 知其解。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法因失去了人的主体意识,不仅不能启迪萌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反而还阻碍了 学生创造性思维花蕾的自由绽开。有人称这种思维为可悲思维或“僵尸思维”。为了更好地剖析历史教学的求 异思维,必须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

2006-10-12

戊戌维新制宪思想及其经济架构

论文关键词:维新派制宪思想近代工业化悲剧论文摘要:在近代中国,戊戌维新派在仿照西方构建自己的制宪思想同时,还从理论上营造了一个近代工业化的经济依托,希冀其制宪主张付诸实施。但是被移植变异的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因找不到与当时中国社会整合的契点,最终导致其近代政治经济理念以悲剧结束。甲午战败后,在检讨洋务运动与思潮的得失中催生出了戊戌维新思潮。戊戌维新派公开提出制定宪法,建立宪政国家的主张,并从理论上努力寻求制宪理念得以实现的经济保障。本文试就戊戌维新派提出的民主政治改革与近代经济工业化的关系揭示其力主宪政却无从推行的症结所在。一、三位一体的制宪思想体系中国近代提出真正意义近代民主要求的是从洋务集团中分化出的早期维新派。他们极为推崇君主立宪政体,认为君民共主“,一入一出,循环无穷,而国政适以剂于平云。”[1]戊戌时期,维新派则沿此思路建设了自己的制宪思想体系。第一,制宪的先导——改革立法。维新派认为中国之所以败弱,都是体制尊隔之故,当务之急是仿照西方“设议院于京师”[2],将国家权力进行内部具体划分。断言中国果真“以

2009-09-07

文学革新的内在悖异——戊戌维新启蒙策略选择

【内容提要】 在近代中国东西方文明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中,戊戌维新启蒙运动面临的是政治文化的双重危机。在“救国”总目标统摄下,启蒙策略呈现出“使用传统反传统,使用反传统实现传统”的悖论驳杂色彩。其内在悖异性已构成中国第一代启蒙的文化支点和文学现代化起步的立足点。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运动,是在西方文明入侵后变幻莫测的混乱秩序中拉开序幕的。政治危机与文化危机交织互动,传统世界观与价值规范逐渐失去旧有的文化功能,并由此引发出许许多多无法疏导和化解的激情。尽管当时启蒙的基本诉求非常明显,但传统思维在“救国”总目标的统摄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反传统言论丝毫不影响近代启蒙者对传统资源作深入而广泛的应用,这使得启蒙在中国并不首先表现为思维方式的革命,而是如何使用传统以应付千年未有之变局。启蒙策略因此显露出“使用传统反传统,使用反传统实现传统”的悖论驳杂色彩。康德曾将启蒙描述为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而不臣属于任何权威。勇敢地去认识,坚信自己的理解成为启蒙的真谛。然而,“使用传统反传统,使用反传统实现传统”的启蒙策略正是理性缺乏的集中表现,其内在悖异性已然构成中国第一代启蒙的文化支点和文

2008-08-25

戊戌维新派与近代科学方法

科学史家一般都把科学方法视为科学思想的核心,并认为实验方法、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是奠定近代科学的三大支柱。中国的近代科学及其科学思想是从西方传入的。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曾掀起一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高潮,但他们的科学观还停留在器物科学观阶段,因而在借鉴新的科学方法方面尚无建树。而到戊戌时期,具有更多西学素养的维新派开始触及到近代科学的核心和实质,即开始传播和运用近代西方产生的科学方法。可以说,对近代科学方法的传播和运用是维新派对于中国近代科学思想的形成及近代科技事业的创立所做的重大贡献。他们对近代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三大基本方法均有程度不同的介绍和运用。一实验方法戊戌时期,实验方法已经颇受维新思想家的重视。康有为在《实理公法会书》中首先对这种科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应用。他把实验法称为“实测”之法,认为这是格致家考明实理的方法之一。在“凡例”中他指出:“是书于凡可用实测之理而与制度无关者乃不录,理涉渺茫,无从实测者更不录。”[1]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实证精神。许多西学新知都是因有“实测”之据而倍受康氏推崇,在讲学中,他多次向学生指出:“中国人向来穷理俱虚测

2008-07-11

刑法价值观念的一次维新——对我国刑法发展的比较考察

一、刑法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刑法的功能取决于刑法的内在属性。从效果上考察,刑法功能可以表现为惩罚和预防两个方面,但从保护对象上看,又可以分为对人权的保障和对社会秩序的防卫两个层面。正是这样的刑法功能,才决定了刑法可以被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或同一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用,并用以维护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统治秩序和社会制度。就一般意义而言,刑法的政治色彩是比较易于理解和说明的,毕竟刑法是为配合国家的统治和建设理念而设立的。即使是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开放社会中,刑法同样体现了对某种占统治地位的理念与秩序的维护,犯罪化的立法及刑罚的目的性,均体现了刑法强烈的政治上的价值。尤其是在一元结构的社会里,刑法的政治色彩更为浓烈,其社会性则较为淡薄。但与此相反,社会文化处于稳定耗散的多元结构社会中,这种价值倾向则更多地会呈现出其社会性的一面来。无庸讳言,我国刑法的创制及发展过程,一定程度上正在成为这一表现的重要例证。我国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民主革命时期,政治领域中的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及核心动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刑法的政治性依然历史性地成为我国刑法的一大特

2006-09-26

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戊戌维新百年祭

近日与友人闲聊,围绕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思潮研究,无拘无束,议论评点。虽是信口说来,倒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且有些问题,问的尖锐,答的爽快,与时贤所见略有不同,似亦可为寂寞文苑增添几分闹意。耐不住友人的怂恿,记下要点,公诸于众。如能博得新老朋友开心地或宽容地一笑,在下就要拱手说一声"谢谢"! 洪秀全思想的特点友:老兄研究近现代思想史多年,为什么不见你写文章赞扬太平天国,是不是对这个革命有点有同的看法?袁:正因为我是研究近现代思想史的,便不想给太平天国唱赞歌了。太平天国那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当然应该好好研究。我念大学一年级时便读遍了当时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罗尔纲先生的著作,相当入迷。从那时开始我一直关注着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有些著作的水平确实很高,真是人才辈出。可是,思想史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有没有给一个国家或地区思想文化的发展增添什么新的内容。应该紧紧盯住时代风云造就的思想家们的活动轨迹,揭示其中蕴含的时代、社会和历史的信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太平天国自然是文化学或社会思潮研究的不可忽视的课题,但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去考察,它能提

2006-04-06

论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大同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康有为思想研究中,维新思想和大同思想的关系尚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而这一问题却直接涉关到对康有为思想体系的总体把握和他一生政治行为的评价。无论是维新思想的研究还是大同思想的研究,学界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充分肯定了变法时期康有为政治和学术思想的进步性,高度评价了大同思想的价值,同时也批判了康有为在变法后保皇保教反对革命的思想和活动,并由此认为他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也渐趋复古与保守。显然,在康有为思想研究上存在着隔裂其思想发展的一贯性、理论基础一致性的倾向。正确理解康有为维新思想和大同思想的共同哲学基础和逻辑关系,把其现实政治主张和未来理想看作是他自身逻辑演绎的必然结果,这对于正确评价康有为后半生的政治行为和思想发展无疑是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一、价值心态与学术思想的发展康有为早期的经历表明,从启蒙到思想的形成,康有为都是在“经世”思想的指导下积累知识、寻求救国之道的。“经世致用”和“微言大义”是康有为儒学思想的鲜明特点,严格的说在这一传统思想中所经的“世”、所营的“天下”就是现实存在的社会和世界。在表达对现世积极投入的背后隐含着康有为个人价值心态的形成

2006-01-18

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意识的演进

一史学界倾向于认为康、梁维新派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是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论著直接肯定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并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①这是值得讨论的。笔者认为康、梁维新派是科举知识分子激进派,处于从封建科举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的状态之中。公车上书之前,中国确已出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例如容闳。70年代由清政府派出国的留学生,在国外接受现代科技知识和社会政治学说,思想观念与广大接受科举教育的士子也有相当差异,例如严复。但他们都是清政府指定派出的,与科举没有关系,不代表科举知识分子的自发分化。公车上书所开始集结起来的当然是一批知识分子,但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是一批从士子中蜕变出来的科举知识分子激进派。他们之所以这时候蜕变出来,有两个基本原因:(一)科举制度的危机;(二)民族矛盾的催化。清代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又兼具教育制度的功能。到戊戌时期,这个制度业已全面腐败,其深刻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科举出路与知识分子功名意识的矛盾。功名意识是科举下知识分子以至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康有为说“

2003-11-06

再论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

从宏观去看中国历史自十世纪至二十世纪以前一共只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政 治改革。第一次是北宋十一世纪的王安石变法;第二次就是十九世纪末的戊戌维新。 这两次改革最后都失败了。王安石改革的失败反映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缺乏自我转化的能力。戊戌维新失败不但再度证明传统体制缺乏这种能力而且也把中国带入 一个空前的政治与文化危机。今天我们再认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必须以这双重危 机为视野去下手分析。大约说来戊戌维新有广狭二义∶狭义是指1898年夏晚清光绪皇帝以一连串 的敕令推动大幅度的政治改革这就是所谓的百日维新;广义是指1895-1898年 间的改革运动这个运动始於甲午战败之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呼吁改革而以戊戌年百日维新后发生的宫廷政变结束。我在这篇文章里所讨论的是广义的戊戌维新。这个广义的戊戌维新不是单纯的政治改革运动因为康梁集团从开始就计划循 两种途径进行改革运动。一方面是由上而下的途径也就是说希望透过向朝 廷上书建言改变清廷的政治立场与态度然后以中央政府政令的推行来实行改革。另一方面是由下而上的途径也就是说企图针对社会菁英份子――士绅阶层 从事游说鼓动来争取改革的支持。

2006-01-09

“大历史观”下的明治维新

【摘 要】本文试图以“大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重新审视整个江户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以探讨日本在近代由落后到先进的某些“长时段”原因。【关键词】大历史观 江户时代 长期合理性19世纪60年代,当东方一系列国家相继沉沦的时候,处于东亚一隅的日本却以明治维新的成功而崛起。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特别是明治维新缘何产生并得以成功的历史因素,一时成为讨论的焦点。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与中国近代史上之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等改革运动相比较,从中能窥见中日间的改革一败一成的某些原因。关于这些因素,可大致总结如下:(1)德川幕府后期,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母体中孕育和成长;(2)国内社会阶级关系力量对比的变化;(3)土地结构的差异性,使日本更容易传统的束缚,走上革新、近代化的道路;(4)政府的腐败,指导性政策的失误等等。本文试图以“大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将历史的基点推后好几个世纪,以原始的目光重新检讨”[1](P272)整个江户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从而探讨日本在近代由落后到先进的某些“长时段”原因(这里的“长时段

2006-01-09

等维新息水资源消费BP模型

摘要:水资源消费量的预测涉及许多因素和条件,根据城市水资源消费变化特点,选取能充分体现城市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等维新息数据文件,建立城市水资源消费量预测的等维新息BP神经网络模型。经实例验证模型预测误差小,可满足水资源规划等工作需要。关键词:BP神经网络 水资源消费 预测1 前言水资源消费量预测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值将直接影响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计划。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带来的城市需水的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明显。因此,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规划中,城市水资源消费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1]。城市水资源消费量的预测涉及许多因素和条件,如水资源状况、环境特性、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国民经济计划,社会经济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控制计划,水资源利用技术状况等诸多方面。常用的用水量预测方法可分为两类[2],一类是解释性预测方法,即找出被预测量的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另一类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它是依据被预测量的历史观测数据,通过序列分析,找

200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