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


浅析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根源

摘要:尚意的中国绘画是由内而外的生命情感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都是由散点透视构图方式所致。笔者从儒家美学影响、中国其他门类艺术影响以及中国人情感接受方式等方面简要探讨了散点透视的根源。关键词:中国画;散点透视;中国画特点;儒家美学散点透视指画家观察点不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立足点进行观察,凡从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它既叫“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我们能够在一尺素绢上表现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打破时空界限的透视法的结果。前人说“中国画创作注重内心感觉和情感表现,达到内心的高度自由与灵活”,①这恐怕与散点透视构图方法有重要关系。那么散点透视的根源到底有哪些呢?恩格斯曾说:“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②若要了解一个事物产生的全方面原因,不妨先从中国美学观点出发,来寻找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根源。中国美学集儒释道哲学为一体,中国美学首当其冲的应是儒家美学,

2022-07-01

探析中国画中的设计因素

摘要:文章从绘画意境、绘画程式和绘画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画中的设计因素,以现代设计的理念对中国传统绘画规律进行研究,为中国传统绘画融入现代语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设计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因为设计所蕴含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早在人类文明的滥觞期就本质地出现了,人类生活的本身可以说都是设计的结果,都是一个个设计的不断完善。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起成长、成熟的中国传统绘画,和设计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现代设计的视觉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设计因素,对中国画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意境的设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国画的意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也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孔子说:“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南北朝时期画家兼理论家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①都是认为艺术不仅是为了绚丽炫目,更是修养气质的全面体现,是一种心灵的真实抒发。 所以中国画不仅摹形状物,以形象美感动人,更寄托着历代艺术家或清幽淡雅或超脱高逸或雄浑磅礴的主观审美意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的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鹫

2013-01-14

关于从《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摘要] 成书于清代的《芥子园画谱》,是一部在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的传统绘画教科书。本文通过对《芥子园画谱》的教学思路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画的程式对当今的中国画教学的启示意义。[关键词] 《芥子园画谱》 程式 中国画教学一、《芥子园画谱》中的程式化教学思路(一)完整细致而有章法的编撰。《画谱》在编排上,并未按写意与工笔等绘画语言特点来分类,而是按传统的以题材划分的方式将整部书分为山水、兰竹梅菊、翎毛花卉、人物四集。《画谱》每一集,皆编撰细致而章法谨严。例如,《画谱》的初集山水卷共分青在堂画学浅说、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谱五卷。卷中对绘画要注意的问题几乎都有论述,大至笔墨运用的原则,小至一些小窍门、小常识,都有详解,可见编者用心之细。《画谱》从具体形象入手,将对画法画理的讲解贯穿其中, [1]如此低的学习门槛,自然会让刚入门的中国画学习者,走出充满自信的第一步。(二)对绘画法度的强调。《画谱》开篇即点明:“鹿柴氏曰:‘论画或尚繁,或尚简,繁非也,简亦非也。或谓之易,或谓之难,难非也,易亦非也

2012-05-12

浅议中国画笔线之“三气”

: 笔线,是中国画造型中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形态。中国画中所用的各种线描与皴法,都可以从笔线的形态分析上窥见其发生、繁衍与变革。现代绘画对线造型的日益追求提醒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绘画形式笔法效果的得失。基于此,本文试论其中“三气”。中国画注重用笔的原由,首先是造型中“立其形质”“各以全其想”“下笔便有凹凸之形”的功用所决定;它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与媒体,也是显示作者创作心态、抒写性情的重要表现过程。用笔如此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下中国画坛有些作者却未引起重视,尤其是对用笔后的笔迹效果的定位,显得态度嗳昧或者无所用心。有的甚至认为既然是“墨戏”,何必那么讲究和刻意追求,还是“顺其自然”为好,因此当今不少中国画作品已不能以笔线的审美意义相论。一、笔线的骨气我认为中国画笔线的意义与价值首重“骨气”,它贯穿在对形神的塑造全过程中。《尔雅》中说:“画,形也。”这是我们先人对绘画艺术最早、也是最为朴素的认识。同样,“以形写形、以色貌色”,“随物成形,万类无失”等言论都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进而“以形写神”和“形神兼备”。纵观古

2012-04-01

关于前行在中国画变革的道路上

南海岩的新水墨重彩写实人物画在学术上的争议和市场上的成功已经被画界和藏界很多人关注。有人分析过他的绘画技法,有人研究他市场成功的原因,说法众多莫衷一是。我认为,研究一个画家的艺术定位,必须要回溯他曾经走过的艺术之路,一步步去探寻和分析他的艺术本源,及进而形成的艺术风格。本文分析南海岩的过往之路,不是想发一番纯感性的慨叹,而是试图通过对其艺术之路的逻辑梳理和客观分析,以确定他艺术之路的前行方向和所能到达的目标。 可以肯定南海岩是一个有远大艺术理想的画家,否则他不会在上世纪90年代就敢放弃安逸的教师职位,孤身一人飘在北京,在北京画院潜心学画。南海岩1962年生,1982年德州师专艺术系毕业,当时国内美术教育中受苏联绘画的影响很大,尤对人物画影响更甚,而且南海岩在山东学习,欧美现代美术思想的侵扰自然少了很多,所以苏联现实主义经典绘画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固。直到今天,我们也不难在其系列西藏组画中看到列宾和苏里科夫的影子,如《祈祷》《春天的期盼》等。但南海岩早期确实是沿传统人物画路子走的,这些可以从海外回流的很多线描仕女和高士画中得以验证。这些画都是勾线填色、平涂晕染,是正统的国画水墨技法。直

2012-01-12

关于论中国画与水彩画的异曲同工之妙

内容摘要:中西绘画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技法上性质相异,但水彩画与中国画却存有异曲同工之妙,皆讲求意境、内盈气韵,追求空灵。水的氤氲律动贯穿在这两个画种之中,那种流动、透明、即兴、偶然所产生的诗意表征营造了作品独特的内涵,充满了丰富、生动、协调、寓意、梦幻、交错、充实、变化的美感特质,抒发了创作主体的胸中逸气。关键词:水彩画 中国画 意韵 空灵一、意境之魂,气韵之魄任何艺术作品的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再现,而是一种境界深层的创构,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澄观一心而腾游万象。因心造境,以手运心,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达到一种水枯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创作主体忘我于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穷元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从深不可测的玄冥的体验中升华而出,行神如空、行气如虹,最终将“心源”“造化”构筑成一种音乐的状态和浩荡奔驰的生命动力。“意境”“气韵”本是东方审美意蕴,然而在水彩画的精神内核中也充分表现出一种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隐迹立形、备遗不俗的气质。中国画的大

2012-01-12

关于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国画,即中国画,是属于东方独具风格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将空间与时间合二为一;运用生动的笔墨情韵,在画幅上展现出一种天人合一,气势流畅,灵动多情的美。中国画强调对万事万物的关注和物我合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无论是草长莺飞,蜻蜓点水;还是万马奔腾,倾流直下。无一不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生命力,是我国乃至东方艺术的瑰宝。 一、国画的表现形式 (1)工具材料的运用。国画采用的工具材料,可以大致归纳为笔、墨、纸、砚。中国画工具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国画的形式特点。尖而软的毛笔,笔锋变化无穷,在绢纸上将笔墨的情趣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同的笔带来不同的效果,软毫笔打墨汁渲染着色,均匀不着痕迹;硬毫笔白描人物勾线;兼毫笔刚柔相济。墨的不同使用也会呈现不同浓淡变化、深浅层次。在纸上或者在绢上作画,表现的笔墨和色彩的变化亦是有不同的意境。倘若用端砚作画,墨液发挥慢,色泽深沉。这些都给国画带来了相当独特的表现力。 (2)内容题材的选择。随着国画的发展,题材和内容也在经历不断的改变和不同程度的侧重。大致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国画中的人

2012-01-12

关于中国画的传统精神

摘要 中国画传统是以线条为造型手段,以书法为骨法,以诗的境界为灵魂,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为内涵、抒情言志,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自然观的关照中表现出物我一体不可分割的静态美,以凝重、浑穆、典雅形成特有的审美理想。线性审美体现了东方的审美理想,也蕴涵着东方哲学对美的理解,这也是中国画传统精神的根本文化渊源。 关键词:中国画 神形兼备 线条 外师造化 一 引言 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艺术的主流。中国画传统是以意境为灵魂,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诗情画意为内涵、抒情言志,在老庄哲学自然观思维中表现出虚淡的静态美,成为中国艺术特有的审美。气韵是中国画审美的重要内容和审美标准,在《古画品录》中“气韵生动”被定为绘画的最高境界,而气韵并非是很玄的东西,它由笔墨而生,舍笔墨无从谈气韵。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强调笔墨功力,以宣泄自我情感为目的,在千年的艺术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构建了独特的文化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气质与性格。 二 用线用墨的传统 中国绘画,从远古岩画、山洞壁画上可以看出,我们的祖

2012-01-12

关于中国画传统形式美感需求

摘 要:国画艺术体现的是中国的美学思想,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哲学基础,中国古代画家在这种美学原理的影响下,在国画作品中充分地展示出了他们对特有的审美观。 关键词:中国画;形式美感;审美观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的绘画有着非常广深的影响,许多画家都是在老庄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作画的,这也是可以解释中国画最根本状态和何以为此的审美。在对待绘画艺术的形式与表现中,无论中国画家还是西方画家,美学思想对其艺术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中、西方画家对美学的认识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理念。 中国实行文官制度,文人管理国家,文人作画,文人是欣赏和收藏绘画作品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审美观也就决定了绘画作品的美观。文人多受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也随之把这种思想带到绘画当中,绘画也是文人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媒介,中国画家把倪云林“不过草草数笔,以解胸中逸气而”的这种艺术感觉推崇为最高境界,都缘于儒道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美学基础,儒道家思想虽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深刻影响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而文人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他们绘画创作的主题和功能本质。

2012-01-12

关于运用“加减法”,进行科学类国画书教学

科学类图画书是幼儿早期阅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适宜的科学类图画书进行集体教学,既能扩充幼儿的阅读素材,又能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在科学类图画书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了“加法”和“减法”两种手段。 一、“加法”手段 1增加辅助手段,吸引幼儿参与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 大部分科学类图画书语言比较平实,以说明性文字为主,有时会出现较难的生词或专用词汇。这些潜在因素往往会影响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或让一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幼儿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图画书的内容,添加一些适宜的音乐或视频以增添图画书的美感或趣味。比如,在科学类图画书《莲花》教学中,教师配上了一段抒情优美的旋律,由于平实的文字有了音乐的衬托。因此营造了丰富的荷塘意境。在看完一遍图画书后,幼儿不禁轻呼“好美啊”,产生了“还想再听一遍”的感觉。又如,在科学类图画书《海豚》教学中,教师增加了声光同步的一小段视频,蓝蓝的海水,跃动的海豚,低低的鸣叫,使幼儿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从而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阅读、了解海豚的兴趣。 2增加认知鹰架,帮助幼儿参与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 当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与图画书中的知识仍有差距,或图画书无

2012-01-12

浅议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摘 要】本文由中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入手,突出了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以线代面”的艺术特色,最后上升到中国画的精神方面,主要阐述了中国画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深刻影响,由此论证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国画 独特魅力 意境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和典范,它的博大精深是无需赘言的。但当成为经典的同时也成为历史,时间不会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变慢或停滞自身永恒的运动,经过时间的考验,人类一代代文明所结晶出来的辉煌业绩也随之层层叠叠积淀起来了。当我们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艺术品中来研究经典的时候,就会逐渐明白中国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和发展之后仍生生不息,自有其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一、我们对一个画种最初步、最直观的认知就是作画时画笔所经过的轨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线条”我们从初次接触西方绘画,进行素描、速写的时候,就常常用到了线条的概念。但是西画中的线只是比较单纯的线而已,只是一种构成提及的重要元素,用诸多的线条经过叠加或紧密联系来形成面从而构成空间。而中国画就有所不同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不

2012-01-12

关于解读国画师承

: 纵观古今,对国画的师承关系有颇多记载,《历代名画记》中说:“若不知师承传授,则未可议乎画。”对于师承变化发展的关系,在古代画论中多有涉及,“师心独现,鄙于采综”“师其意而不师其迹”,如元倪云林,以董源、荆浩、关仝、李成为师,明沈石田近师吴仲圭而上溯董、巨,却都能脱出古法,自成一格。云林楷吏之笔,点勒雄沉,笔法疏简,意境幽淡;石田笔丰墨健,粗简遒劲,苍润老辣。总之,在师承关系的教育层面上,表现出相对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从临摹中体现出来,无论民间画工、宫廷画师,或是轩冕贵胄、士子文人,到今天的艺术学者和自由画家,莫不以模范经典为入手法门。主要是借诸著述,从古人处学习笔墨之法,胸中脱去尘浊,又有所作为,然后在自然山水中,体悟其理,用心感知,营造意象,借由摹写所得之技法,自出精意,将其物化于纸上,才可完善其人格独立价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清董启云:“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 。唐志契说:“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方熏也主张:“临摹古画,必须会得古人精神命脉处,玩味思索,必有所得,落笔摹之;摹之再四,便见逐次改观之

2012-01-12

关于中国画之墨与色

内容摘要:能反映我国绘画悠久历史的是中国画,它是中国古老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悠久文化重要的内涵之一。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中,不断融合外来文化、继承民族特色的中国画始终以海纳百川的姿态不断向前发展着,继承创新也增添了中国画艺术的生命力。关键词:中国画历史 水墨 传统 创新纵观我国的绘画史,中国画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已将水墨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今如何将中国画的水墨推进到一个新高度、新表现空间,这是当代中国画画家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水墨画的传统是重墨轻色,从唐代的王维所提出的“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起,水墨画就是中国画,自此之后,中国历代文人画家都把精力放在了水墨的探索与艺术的表现上。纵览我国历经数千年的中国画作品,色彩渐渐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成了绘画作品的附属,色彩只是起到一定的衬饰作用,这就包括许多绘画作品即使色彩在其艺术作品中是重彩,也一定是守着先水墨然后再色彩的中国画基本规律;“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中国画基本规律来定义和框定一切,就必然也是中国画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和发展空间上的受限,正是在这种绘画严肃的规律下也相对练

2012-01-13

关于中国画“师法自然”的历史传承

徐复观先生在“气韵与形似的问题”中曾指出,像苏东坡、倪云林等文人画派的骨干都是由深入自然之中,克服形似与气韵的对立,以得出神与形相融的作品;如果认为文人画为“离于自然”的绘画,认为对自然“离却愈著,其气韵愈增”,则是牵强附会,无一得当之语。中国的绘画不离自然以言气韵,中国画家极其重视“师法自然”的精神,于造化氤氲的气韵中求笔墨的真实基础,并在传承中不断深化。“师法自然”的思想在中国画的萌芽与独立、成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应是当代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一、理解“师法自然”的含义提起“师法自然”,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古希腊艺术的“模仿自然”。通常我们将“模仿自然”理解为单纯地模仿和再现自然的表象,然而,古希腊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理想性,而且既不错误地追求幻觉,也同样不追求细节所带来的合理的愉快”。所以,“模仿自然”不仅模仿自然世界的表象,还应模仿自然的创造性活动方式,以像自然一样地创造一个自足的艺术世界,使其像自然一样充满生机。而这也正是中国画“师法自然”的思想内涵。首先,自然现象并不是“观念世界”的幻影,而是一个个生命的形体,所以模仿

2012-01-12

论中国画教育的学习与研讨

摘 要: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独具民族形式和风格的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使用不同类型的毛笔、不同质地的墨和颜料、使用宣纸和绢来作画,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种类形,在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笔者在担任老年大学讲师期间,学员在年龄、学识、修养等方面高低不等,对中国画的认识理解以及绘画基础水平相差不同,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教学计划。 关键词:中国画;教育;学习探讨 一、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国画的向导,是认识中国画的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使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低估的动力。首先,教师对中国画要有很深的造诣,在教师的学识、修养的引导、感悟下,使学生会产生尝试学习的动机,以至满足学生对审美的需求,初步感知中国画。教师对学生提倡多参加中国画讲座会、研讨会、论谈会,经常参观中国画作品及其他画种的作品展览,教师同时应指导、讲解作品的主题及其艺术规律,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思考、感悟,通过学习,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开阔眼界,提高鉴赏中国画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自己的喜爱选择,树立创作目标和意识,对中国

2012-01-12

关于“趣”谈听障儿童中国画教学

摘 要:在特殊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听障儿童因其在造型能力及创造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中国画的学习成效方面十分明显,甚至有些听障人走上了专业化的艺术创作道路。当前,在中国画教育理念引导下,如何进一步把握听障儿童的学习特点和中国画教育手段,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甚至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成材很有意义。 关键词:听障儿童;中国画;教学;趣味性 作为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国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 中国画家、学者陈绶祥先生认为,自20世纪初始,随着西方学院式美术教学体系的东渐,中国画的造型语言规律、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要求都被严重抹煞,致使我国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教育更多是采用西洋画的观察方式和造型法则来进行教学。长此以往,中国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愈发局促,乃至没落。 幸运的是,在许多特殊教育学校里,中国画仍然作为对听障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专业教育师资及艺术教育水平尚有欠缺的条件下,听障儿童的中国画学习成效十分明显。听障孩子们在学习笔墨技法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着中华民族的古典审美意趣。这也许不仅仅是简单的中国画学习问题,而是关乎听障儿童艺术审美

2012-01-12

对于国画临摹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更应被视为是一种文化学习,我们可以从国画作品中,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人类历史、文化、生活、情感和政治等信息。所以,国画的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笔墨技法与造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 【关键词】国画 临摹教学 思考一、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蓬勃发展。在中学美术教育事业中,中国画教学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大多以临摹为主,摹本大多以美术教师自制,学生成绩评定以教师眼光作为标准,致使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太难索然乏味,使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和美术表现潜能及由此引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不适合我国把了解中国美术被作为普通公民的一般素质要求。多年的国画教学实践还反映出这样的问题:一是表现在把国画的教与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二是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和实践的应用;三是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与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本质

2012-01-12

试析决定中国画格调的诸因素

摘要:制约中国画作品格调高低的因素有很多。这里阐述了笔墨、色彩、物象造型与中国画作品格调的关系。笔墨问题在中国画领域是必不可少的,论述笔墨与作品格调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笔墨问题。色彩在中国画里是近现代才大量涉及到的,在古典画论中也有所论述。这里论述色彩在画面里的重要作用。决定画面格调高低的重要因素。造型与作品格调的关系,变型与修养的关系,画面需要与作者表达感情内容的关系。强调了作品的精神境界和作者的精神境界的统一。即人品与画品的统一。决定中国画作品格调高低的因素不仅是笔墨、色彩、物象造型……还有作者的人生观、性格、才智、经历、审美趣味、学问休养、道德品质等等。关键词:格调;笔墨;色彩;物象造型在我们中国古典画论中一气韵生动为最高法则。而近现代画坛上的绘画大师们在气韵之外加上了意境、格调两则。气韵、意境、格调三者既互相关联,又各自区别。他们包括了中国画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最高追求。格调是什么?格调就是修养,格调不是个性,不是风格,但与其有关。正如潘天寿先生所指出的“格调是比较抽象的东

2012-01-12

关于由本刊协办的“咫尺风流—全国画院国画名家扇面邀请展”在福建省画院举办

中国的文人画家素爱在扇面上作画写字,这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独特现象,扇子因为有了书画而成了“怀袖雅物”,与卷轴一同成为最为重要的书画艺术形式之一。因为在扇面外形之内的有限表现,既可以得到小中见大的随意发挥,也能够获得独具的幅面形式,所以扇面艺术无论对于继承抑或展示、发展书画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密切全国画院间的学术联系,通过举办高质量且有导向意义的展览活动,凸显国办画院对于繁荣美术创作和推动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特殊作用,同时,通过扇画展这一民族特征显著的艺术形式,提倡贴近民众生活,呼唤传统精神,弘扬与发展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由福建省画院主办,洁利来(福建)感应设备有限公司、福建书画网、《当代中国画》杂志协办的“咫尺风流—全国画院国画名家扇面艺术邀请展”,历时半年的筹备,于11月21日上午在福建省画院展览馆隆重开幕。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黄瑞霖,原福建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陈明端,福建省政协副秘长陈维山,福建省文联、省文化厅有关领导范碧云、宋闽旺、陈济谋、张宇、陈秋平等以及参展艺术家、省内美术界知名人士数百人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开幕式由福建省画院常务副院长郭东健主持,福

2012-01-12

浅议国画人物画与现代时装画的传承与发展

粉彩:在表现方法上多用于勾染和没骨。在颜色运用上以植物颜色和白粉为主,以水彩和淡薄的矿物质色为辅。粉彩勾线切忌用一色的浓墨,而要施淡墨为主。因为墨丝过浓和粉彩相并,则容易显得枯僵,缺乏妍丽。调粉的色彩不宜过厚,但也不能太淡薄,过淡则无神,要做到薄中见厚。粉彩用粉是重要关键。粉和色要用到晕化自然,不露粉痕,不显料气,干净滋润,才能发挥粉彩鲜明娇丽的特点。 重彩:重彩勾勒勾染的方法,因用色比较厚重,所以色感较富丽带有装饰性称为重彩。重彩渲染要作到薄中见厚,厚中生津,染不露痕,深浅自然。切忌脏、花、斑、枯、火、腻等。这些毛病多出于顺序不对,用笔不轻顺,用色过厚或厚薄不匀。清王石谷自谓“学习青绿三十年,方得青绿之法”这虽然有些夸张,但其经验说明了渲染设色并非易事。 二、现代时装画 1.现代时装画应运而生 时装画自古就是人类艺术活动的重要表现素材,由于欧洲大规模的工业革命促使服装工业的迅猛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时装画随之应运而生。在当时大量发行的时装杂志中穿插了许多时装版画,得到大众普遍推崇,本世纪初的二三十年,可以说是时装画的全盛时期,一大批有才华的服装画家用大胆、自由充满激情的笔,尝试着跨

2012-01-12

浅议中国画中的“空白”处理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空白”广义地说是中国画中笔墨未涉及到的空间,即无笔墨处。传统中国画里差不多都有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留白虽然无笔无墨,却是中国画艺术不可缺少的表现语言。这些“空白”,是作者着意安排的不到笔墨,与着墨之处虚实相生、相辅相成。精心雕琢的“空白”能够引导观者无限想象,让观赏者飞入无限的意向空间,达到“书不尽意,言不尽言”之境,让作者和观者达到心灵的共鸣。展现女性人体美是高级时装的中心理念和永恒的主题,一览无余的表现形式往往会使作品显得浅显、直白而缺少意蕴。巧妙运用“留白”造就虚实的作品能使欣赏者受到观赏感染。而在服装设计中,怎样巧妙运用“留白”,笔者以为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中国画的“留白”与服装款式造型中国画造型追求意趣,如表现深山古寺不画庙宇,只画山溪边挑水的小和尚;画山村酒家,不见房屋只露一面酒旗;齐白石画虾,画面留有大量空白,空白即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其独具特色的画面空间处理形式,具有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的特点,巧妙的留白手法,使得画面越显空灵妙趣、富于联想。相反,一幅画如果面面俱到,太多写实,全部显

2012-01-12

关于论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

摘要:纵观陶瓷的发展历史和现代诸多的陶瓷艺术品,不难发现陶瓷绘画始终与中国画紧密相连,没有完全脱离中国画的渗透影响,在陶瓷绘画中无一不是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因素,极富中国画的寓意和启发。换句话说,中国画有多少种技法和流派,陶瓷绘画中便可以找到多少种与其相似的技法和风格,从艺术理论的观点上可以说两者异流同源。两者不仅同样带有根深蒂固的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而且从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本文旨在以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为基础,指出中国画和陶瓷绘画之间的共性,从而讨论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陶瓷绘画;发展历程;共性;影响 在中华几千年来文明悠久的文化遗产中,中国画和陶瓷绘画无疑成为最为耀眼的明珠,两者是互为渗透、互相借鉴,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在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对陶瓷绘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鲜明文化特征的中国画在很多方面都对陶瓷绘画产生渗透的影响,比如在意境上、气韵上和笔墨线描上都显示出共性。无论是从内涵还是从形式上看,陶瓷以中国画的技法和神韵来体现独有的一种风格,陶瓷艺术家们在吸取了中

2012-01-12

浅议中国画表现技法在我国当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当代插画现状、中国传统艺术运用在插画设计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提出中国当代插画设计应当秉承历史的使命,传承传统绘画艺术精神,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理念,塑造民族风格中国插画,让中国插画在世界同行业领域独树一帜。关键词:插画艺术;传统绘画;技法;民族引言中国画以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体现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在世界绘画艺术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插画艺术的发展与传统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应用于插画创作中,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保留了大量经典、颇具传统风格的传世佳作。一、我国当代插画现状中国的插画发展历史是漫长的,从先秦到近现代时期,不同时代的画家热衷于插画的创作,他们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语言通过插画带到了大众的世界。创作者继承了传统绘画的技法以及而且不同的创作者之间相互借鉴,促使插画艺术的水平不断地提高。近年来,我国现代插画在积极吸纳国外新潮思维的同时出现了令人忧患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插画作品一味跟随国际画风,自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欧美的插画影响了一代插画者的创作和成长。国外

2012-01-12

关于论国画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的共通借鉴

[摘要]素描教学是一个基础范畴,在国画领域开展素描教学,方向性一定要明确。本文主要针对国画素描教学与西画素描教学进行比较探讨其相互关系,使国画线性素描能够利用西方成形的素描体系。[关键词]共通借鉴线造型原则素描这一概念是在“五四运动”以后,伴随着新文化思想的发展与传播,西式艺术教育引进与普及下,进入中国的。我国古代的绘画中不存在素描的概念的。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传统绘画在教学中何利用素描作为其基础训练是现代美术院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我认为,素描作为中国“引进”的造型训练手段其主要媒介虽然是铅笔和纸,和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有很大区别,表现方式也不同,不过究其艺术本质仍然有许多共通之处,具体表现在:第一,以结构为造型的依据。西方有很完备的解剖学,艺术家通过解剖结构原理来分析对象的内在结构以及在造型上的外在表现。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就精通人体解剖。他深入分析研究人体解剖结构,从而创造了众多的结构严谨的画作。中国虽然封建伦理道德柬缚,没有发展出解剖学,但传统中国画通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创造出一套完整的通过内部结构的严谨表现外在结构的方法。中国

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