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作品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大学教学
摘要:讲授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要注意将其置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大语境中,要渗入文学史教育、思想文化教育及文学创作技法教育。以《阿Q正传》为例可知,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文学和文化方面的东西。虽然经典文学作品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但是因时代的距离,要让本科生去接受它们并非一个自然的过程。作为讲授者的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才有好的效果。关键词: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当代大学教学;《阿Q正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学生。探讨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身处21世纪,面对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们,该讲些什么?又该如何讲?本文以《阿Q正传》的当代高校课堂教学为例,从一个角度探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大学教学。一、置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大语境中《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新文学作品的早期典范之作、白话文的典范之作,还是学生在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程中较早接触的重要作品。因此,在详细分析文本时,要将其置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大语境中,并以此为个案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批判
必须承认,作家作品是文学史中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最显著的文学现象。就目前的世界性文学评价体系来说,是否具有伟大的作家和经典性的作品,一直是衡量一个民族或国家或时代的文学成绩的最重要标准。客观公正地说,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批评、文学教育以及文学体制、文学传媒等,其结果最终都要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作家和作品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传媒、文学教育、文学批评的发达与繁荣本身并不能直接证明文学的发达与繁荣。同样,文学体制的合理性也不能直接作为衡量文学成就的尺度,文学成就最终要归结为作家和作品,要以作家的作品说话。但是,文学史不是文学成就史、文学结果史,文学史同时更是文学发展史、文学过程史。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写成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和作品史,虽然突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并且非常有利于文学教育,但从文学的历史过程来说,这是有明显的缺陷和弊端的。它强调了“文学”但却淡化了“史”。据黄修己先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论型”模式是从1956年《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开始确立的,“《大纲》则创立了以作家为基本单位所构搭的体例,不妨称之为‘作家论型’,即以文艺运动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