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手术治疗的护理
王素真 张颖 2007-06-20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较为常见且死亡率高,对此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从2004年7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3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59岁。意识状况:意识清楚3例,朦胧4例,浅昏迷6例,中度昏迷14例,小脑天幕疝2例。颅内出血量60~130ml,平均80ml。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72h。手术方法: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5例,钻孔血肿抽吸或引流术29例。结果:治愈15例,好转6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8例,死亡5例。
2 护理体会
2.1 临床观察要点
2.1.1 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定期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观察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如体温、血压的骤升或骤降,心率过快或过缓,呼吸过深或过浅和有脑疝迹象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加强监护和做好有关急救准备。其变化过程是决定手术的重要指标。监测时,为避免病人躁动影响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1]。
2.1.2 应激性溃疡的观察 注意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面色和有无呃逆情况。若脉搏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提示有可能为应激性溃疡的表现。另外观察病人的呕吐物与排泄物中是否有出血,可进行隐血试验判断其结果。加强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监护,如有出血应立即禁食,口服正肾液收缩血管。本组病人均进行预防性应用制酸药物捷可达,无一例出现应激性溃疡。
2.2 护理措施
2.2.1 术前护理 将病人安置重危病室,备齐急救药品和用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其他呕吐物。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配血、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使用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2.2.2 术后护理 (1)给予正确的卧位,减少搬动和刺激,昏迷按昏迷护理常规。将头部抬高15°~30°,尽可能避免搬动病员和不必要的操作,以防止加重脑出血和再次出血的发生,保持环境安静。头部应置冰袋以降低脑耗氧量。(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侧向一边,吸氧、及时吸痰,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如有呼吸衰竭迹象应做好人工呼吸及有关急救准备。(3)脑室引流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引流管应高于侧脑室前角水平15cm,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应先试夹管1~2天,无高颅压症状方可拔管。(4)预防并发症的处理。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昏迷病人用湿纱布覆盖口鼻处,防止口鼻腔黏膜干燥和痰液粘稠结痂误咽而窒息。预防压疮:急性期睡气垫床,4h翻身1次,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以后每2h翻身拍背、吸痰1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尤应注意骶尾部,亦不可忽视敷料包裹部位。本组无一例压疮。预防泌尿系感染:昏迷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短暂尿潴留继以尿失禁。必须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尿管过程中,加强会阴部护理,并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贮尿功能,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5天。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眼睑闭合不全者,给予眼药膏保护,无需随时观察瞳孔时,可用纱布遮盖上眼睑。预防静脉炎:掌握静脉炎判断标准,沿静脉走向出现多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观察时间为10天,凡在此输液期间发生静脉炎均为阳性[2]。特别是静脉应用甘露醇应防止液体外渗。(5)循序有效的功能训练。应尽早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减少病残率,既要保持舒适体位,同时又要保持功能位置,并用足托和棉垫加以保护。早期可按摩肌肉,舒筋活血及被动运动,动作缓慢,由小渐大,以不痛为宜,并观察病人反应,待出现自主运动时可鼓励病员自己锻炼。失语给予语言功能锻炼,并鼓励病员多听广播,恢复语言功能。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循序渐进的有效功能锻炼,可促进脑血管患者社会心理康复水平,使患者在家庭得到连续性完善护理,减少复发率,使肢体功能及早得到康复[3]。(6)营养:急性期禁食24h,以后按医嘱给予鼻饲流质,直到病员恢复吞咽动作后,方可给予少量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易消化饮食为主,保持大便通畅,恢复健康体能。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可应激产生严重分解代谢,使血糖增高,乳酸堆积可加重脑水肿。因此,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耗损。定期评估病人营养状况,如体重、氮平衡、血浆蛋白、血糖、电解质等,以便及时调整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方。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9.
2 秦燕.脑卒中瘫患者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7.
3 周健,周军,李健华.循序功能训练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