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71例临床分析
纪宇明 战丽美 2007-11-01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诊断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病人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94.4%。治疗显效33例,占46.8 %;有效率30例,占42.3 %;无效8例,占10.9%。结论:显微手术以其损伤小,适应症宽,全切除率高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显微手术 诊断 临床疗效
Clinical Analysis of Glioma Microsurgery in Seventy-one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rain glioma microsurgery. Method: Clinical data of 71 patients treated by microsurge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glioma is same to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 67 patients by sixty- seven patients (94.4%). The excellence rate, effective rate and ineffective rate were 46.8 %, 42.3 % and10.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microsurgery of glioma has the better clinical result on due to it’s less damage, wide indication and high total resection rate.
Key words: Brain glioma; Microsurgery; Diagnosi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脑胶质瘤占脑肿瘤构成的50%以上,英国的数据显示年发病率为21/10万。脑胶质瘤的病因未明,且无根治手段。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5 年10月共收治脑胶质瘤71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9例, 女22 例。年龄12~73岁, 平均年龄49岁。行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全切除33例,大部分切除30例,部分切除8例,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癫痫、皮质脊髓束受累、颅神经损害4 例、脑干受累多言和(或)易怒或懒言、表情淡漠等精神症状,部分有偏瘫或共济失调。随访0.5~9年,平均4年。
1.2 影像学诊断:所有均经MRI 检查, 显示胶质瘤表现形态多样,可为实性或囊性;在T1 加权像显示病灶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在T2 加权像显示病灶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囊变;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实质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病灶呈弥散大片状,其间无明显分界,肿瘤浸润与水肿无法分辨。信号异常在FLAIR 像上较T2 加权更为显著。肿瘤的部位分别为额叶18例,颞叶27例,枕叶9例,小脑17例。
1.3 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判定:根据MRI影像全麻下常规开颅, 打开硬脑膜后显微镜下手术, 从最接近肿瘤表面的部位切入, 镜下见肿瘤位于脑白质内, 呈紫红色或鱼肉状。严格从肿瘤外围水肿带或胶质增生带进入,严格遵从一看、二摸、三穿刺、四、快速活检的原则,边分离边用脑棉保护脑组织,直到肿瘤完全切除,彻底止血。疗效判断参照王忠诚的标准[1]分为3个等级。①显效:肿瘤病灶消失;②有效:肿瘤缩小在50%以上; ③无效:肿瘤缩小在25 %~50 %之间。
2 结果
67例病人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94.4%,其他4例病人分别术前诊断为小脑梗塞1例;畸胎瘤1例;皮样囊肿1例和脑转移瘤1例,术后均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全切肿瘤33例,次全30例;部分切除8例,根据王忠诚的疗效评判标准,经手术治疗显效46.8 %;有效率42.3 %;无效10.9 %,治疗总有效率89.1%。术后随访1~8年,平均5.5年,复发者26例(复发率36.6 %)。病理分级1~2级35例, 3~4级36例,所有病例术后均行常规放疗。
3 讨论
统计数字表明,患恶性胶质瘤(低度分化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2年存活率是5% ,偏良性胶质瘤患者10年存活率是20%[2]。胶质瘤主要通过升高颅内压与侵蚀生命中枢致病。开颅手术切除瘤体可以明显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这是迄今治疗脑胶质瘤最有效的手段。过去曾认为恶性胶质瘤的切除程度与预后无关,多项预后分析的研究表明,胶质瘤切除范围扩大,可以使病人生存时间延长,如能做到,提高手术全切除率仍是目前决定胶质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3]。特别是低级胶质瘤仍然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清除全部肿瘤细胞,同时不造成新的神经功能损害。临床研究表明,根据肿瘤细胞动力学理论。切除的肿瘤越彻底,术后综合治疗效果越好[4,5]。切除肿瘤的同时重视保护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和远端脑组织的血供是极为重要的,这需要显微外科器械、辅助设备与术者精湛技术的完美结合。 所以显微外科手术在该手术治疗中显示了很大的优势[6]。
术前MRI检查可以结合临床进行定性诊断,但应注意与脑梗塞、畸胎瘤、皮样囊肿及病毒性脑炎等鉴别。脑室系统胶质瘤应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鉴别[7]。术前影像学恶性程度分级,临床操作比较困难,马军等引入计算机辅助诊断,制作的贝叶斯网络系统,正确率高达86.7%。对术前把握手术范围和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8]。而且CT与T1加权MRI的增强信号区域是连续的肿瘤细胞,是手术以切除的主要目标,对手术中指导切除部位和范围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