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乌宇彤 2011-01-24
【摘要】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每组30例。观察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术中知晓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A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快于B组(P<0.05),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时,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良好。
【关键词】 瑞芬太尼;芬太尼;静脉麻醉;腹腔镜手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它要求麻醉诱导快、清醒快。我院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腹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5~71岁,平均(42±5)岁,体重46~79kg,手术时间34~118min,平均(42±13)min。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水,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开放上肢静脉,面罩吸纯氧后开始诱导。A组诱导用药为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肌松完善后气管插管,术中以丙泊酚6mg/(kg·h)及瑞芬太尼0.2μg/(kg·min)静注维持,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B组诱导用药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术中以丙泊酚4mg/(kg·h)、芬太尼0.04μg/(kg·min)静脉泵注,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芬太尼,手术结束停止丙泊酚输注。两组患者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毕予以新斯的明1mg和阿托品1mg拮抗残留肌松作用,待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呼吸频率)12次/min,意识完全清醒后拔管。
1.3 监测项目
术中采用HP监护仪持续监测 ECG 、BP、SpO2和PETCO2。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后、诱导、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HR、BP、 SpO2。插管反应的标准为插管时收缩压高于基础值(15mmHg)或心率>100次/min。术后24h随访术中知晓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麻醉插管时无插管反应。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略)注:组间比较,★P<0.05,◇P<0.05
2.2 不良反应
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未发生术中知晓, 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略)注:组间比较,★P<0.05,◇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由于体位的变化及术中CO2气腹,都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很大,临床上多联合用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静脉复合麻醉具有显效快,可控性强,苏醒迅速而舒适的特点[1],可避免吸入麻醉药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引起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阿片类麻醉镇痛药,镇痛作用约为芬太尼的1.5~3倍,可更大程度控制维护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程度[2]。我们发现,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说明瑞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插管反应。芬太尼药效较瑞芬太尼起效慢,诱导时适当提前应用,可产生更佳效果。
丙泊酚是一种常用麻醉剂,用药后起效快、苏醒迅速、且无困倦感、定向力不受影响[3]。但它仅有轻度镇痛作用,无肌松作用,与阿片类麻醉镇痛药复合应用,可减少每种药的ED50剂量,特别是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克服了丙泊酚单独应用时的心血管副作用,提高了镇静与镇痛效果。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长时间应用不会蓄积,苏醒后无明显后遗作用。两组比较,瑞芬太尼组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苏醒平稳,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迅速,是一种满意和理想的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