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基础

刘素清 杨浩  2010-02-21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立论基础 理论基础 历史依据 现实依据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理论基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有其理论基础、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

我国目前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准确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理论基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的依据。

l 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未来社会描绘时提出,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后,要经过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然后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再进入共产主义第 _二阶段或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继承 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他认为: “目前我们俄国还只是处在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第一阶段。”“我们刚刚开始走了第一 步。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能知道,过渡到 社会主义究竟还要经过多少阶段”“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第阶段称作 “社会主义”。他把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叫做“发达的”或“完全的”社会主义;而把俄国正在着手建设的社会主义叫做“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也进行了探索。1956年党的八大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建成。” “我们的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意识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在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问。”认为我国当前还处在“不发达的社 会主义 ”。毛泽 东对社 会主义 发展阶段 的划分,对混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区别,对否认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等观点的批评,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2 历史依据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没能将列宁的有关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 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贯彻下去,而是简单地搬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论述,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曰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之 时。193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他就宣布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1952年的苏共十九大又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 的问题,认为苏联社会正处于“向共产 主义过渡 ”的阶段 ;1957年11月,赫鲁晓夫提出要“在二十年内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赫 鲁晓夫 倒台后,勃列日涅夫把 苏联社会主义 定性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后来的继任者也始终没有对自身的基本国情作出有科学根据的正确分析,因此也就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路线和政策。之后,戈尔巴乔夫则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任务也就随之无疾而终。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宣布了进入社会主义。这时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进入是进入 了,但尚未完成,不要说已经完成。但1957年开始由于 “左 ”倾 思想影响,急于求成,盲 目求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看法变了调。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不久又提出了 “大跃进 ”的口号,接着又发动了 “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用十五年时间在经济上赶超英美,在所有制方面用345年的时间完成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甚至提出 “跑步进入共产 主义 社会 ”的 口号。错误 的思想 导致在这 一 时期 的路线、方针、政策严重偏离历史发展的实际阶段。直到 “文化大革命”结束,没能正确定位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3 现实依据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上,是在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一大堆烂摊子状态下建立起来的。旧中国留给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遗产少又非常落后。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阐述了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基本状况时指出:“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 ‘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之后,又多次提出中国是 一个大国,人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就足我国的基本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基奉出发点。

我 国仍然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 会主义 初级阶段,是由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决定的。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阶段,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到1978年,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局而仍然没有根本改变:1978年,我崮GDP总量仅为3624亿元,人均379元 。在全世界128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倒数第20位:城市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仅为3.6m ;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8.9个;每万人拥 有病床数 19.3张 。由于十年 “文革 ”的破坏 ,建 国后与世界本来缩小的距离又拉大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 目的成就 ,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己完成了前两个阶段,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显著提高。但从整体上讲,我国还没有摆脱不发达的状态: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大,人均GDP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还没完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治体制不完善;文化水平还不够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上述情况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特定的、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土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

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的大会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还小成熟、不完善,在我l玉l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 ,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正是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我们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列宁全集(27卷).人民出版社,1986:116.

[2]列宁全集(31卷).人民出版社,1986:94.

[3]毛泽东选集(8卷).人民出版社,1999:116.

[4]毛泽东选集(7卷).人民出版社,1999:43~44.

[5]邓小平选集(3卷).人民出版社,1993:252.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