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试析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论文关健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进程论文摘要:理论上,秒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它的生产力水平应高于资本主义。而现实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还得追赶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解决这个理论与现实的矛质,文章试根据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分析现实秒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提,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位里:在理论上。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而建立的新社会。它的生产力水平应高于资本主义,但20世纪建立的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其生产力水平迄今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面对这个理论与现实的巨大矛盾,本文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为依据,分析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方位。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墓本划分马克思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研究有几个不同角度.它包括生产力社会形态,交换社会形态和所有制社会形态。(一)马克思的生产力社会形态理论在《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材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浅谈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富创造与分配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分配论文摘要: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点,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科技、知识、信息和管理在劳动价值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且,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在价值形成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财富分配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不仅创造价值的劳动要参与分配,生产要素也要参与分配,才能符合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的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诸多范畴,例如: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载体、价值形式、价值构成、价值转形、价值规律、国际价值等。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科学的。但自马克思发表《资本论》以来,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党的十六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按生产要素分配 效率 公平 调高 扩中 提低论文摘要: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的论述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充满了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本文拟就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调高、扩中、提低”战略等方面来论述十六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收入分配问题历来在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理论间题和实践间题。因为收入分配间题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政策”开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进行重大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拟就党的十六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行探讨。一、进一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传统的分配方式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指导下,不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把按劳分配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十五大 初级阶段含义 基本特征和历史进程 基本纲领 丰富和发展论文摘要:党的十五大报告不仅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而且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党的十五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历史进程,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五大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这次大会不仅全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而且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本文拟就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行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我们以往发生的失误,制定的有些方针政策所以不符合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归根到底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处的阶段认识还不清楚,不明确。诸如“一大二公”、“急于求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深层理论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标志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这一重大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更深的层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理论的形成有着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源泉,它不仅建构了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系,而且包含着形成这些内容的方法论体系,换言之,它既深刻分析了现实的客观情况,又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既告诉我们如何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告诉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小康社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理论和实践上的源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基础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立论基础 理论基础 历史依据 现实依据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理论基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有其理论基础、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我国目前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准确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理论基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的依据。l 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未来社会描绘时提出,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后,要经过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然后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再进入共产主义第 _二阶段或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继承 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他认为: “目前我们俄国还只是处在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第一阶段。”“我们刚刚开始走了第一 步。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能知道,过渡到 社会主义究竟还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意义
作者:姜永霞李晓红李德强[摘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是对中国国情的准确定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即使是在21 世纪之初的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 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它是在科学地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并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得出的正确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曾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将未来的共产主义按照成熟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并且进一步提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要问题是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同时又必须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巨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社会和谐是整个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就其最终的目标状态而言,应该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性质上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它初步具备了和谐社会生成的现实基础。 (一)思想基础。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是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新时期,要解放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一、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最准确的估计,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几点认识
【提要】文章从按劳分配的依据、按劳分配的主体、按劳分配的对象、按劳分配的因素及其实现形式以及按劳分配指导原则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对我国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认识,这对理解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关键词】按劳分配内涵 按劳分配依据 按劳分配主体 按劳分配对象 按劳分配因素及其实现形式 按劳分配指导原则我党修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提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和深化。我们认识我国当前的按劳分配,也必须从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此,本人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谈几点认识,以求教于同行。一、按劳分配的依据按劳分配的依据指的是生产方式的性质。马克思把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与分配方式相联系,认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是参与分配的前提和依据,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为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他在《资本论》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同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对这一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对历史上人的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现实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自觉 现代理性主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①]的宏伟战略。如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努力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发展道路。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人的全面发展定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它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进程中的初始阶段。大致相当于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的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加快经济发展之道
公有、非公有哪个应该占主体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很多,但最基本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公有和非公有。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到底应该实行哪种所有制结构呢?就要看这个国家的现实国情。对于当代中国来讲,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初级阶段的现实,则要求我们应该根据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具体状况,实行多种所有制。根据这一点,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呢?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公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再认识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民主法制发展以及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有必要从理论上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论,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认识。【关键词】:基本矛盾、主要矛盾。 TO THE OUR COUNTRY STAGE IN ENTRY-LEVEL IN SOCIALISM BASIC SELF-CONTRADICT, MAIN SELF-CONTRADICT KNOW AGAINAbstract:Under the new history term, according to a request of 16 greatest reports, social basic antinomy request in stage in entry-level in socialism, democracy leg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 with the request
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我国总体实现小康以后,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大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党的十五大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验,对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出发,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认识,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对初级阶段认识的重大发展。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十五大的成就时指出:“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在这里,江泽民把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作为十五大的主要历史贡献提了出来,这对我们认识它的历史地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对什么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认识的升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题,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实质上就是党在新时期的总纲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把这一纲领表述为新时期的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共同理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之中,并以“富强、民主、文明”六个字分解为三方面。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致力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实践。在1990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三
依法治国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具体体现为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由于这个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核心目标,所以,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在这有机统一的整体中,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这既是党的基本纲领的内在有机统一性所决定的,也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基本纲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事业所决定的。一、 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作了科学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