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对于创新驱动引领下医药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

王娟  2012-10-18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其培养目标。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从行业的发展角度出发,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改变现有的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把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引入医药职业教育机制,以利于我国医药事业更好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创新型应用人才;医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国家把“鼓励创制新药”作为我国药品发展的基本方针,而创新型应用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医药人才的职业院校,为实现这一目标也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完全合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但离“高技能”还有一定的距离。据不完全统计,60%学生毕业后,踏进医药企业,就是纯粹的一线操作工,简单重复、流水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同一个动作,不需智慧,只要速度。这样的就业现状,“高技能”的要求何以体现?不禁引发我们对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

2008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8日发表《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白皮书,指出“国家实施特别审评审批程序,鼓励创制新药和研发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创新教育在医药职业人才培养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药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离“创制新药和研发新药”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差距,但是做一些实验性的基础工作还是完全可以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创新型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创新驱动新形势下,对医药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高等职业教育和创新型应用人才

社会上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只是一线操作工人,在医药生产一线只能干一些例如包装、灌装、分装等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欠缺,很难成为创新人才。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对高职教育的误解,例如丁宪鸣等10人获“2008-2010年度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杜成刚等10人获“2008-2010年度上海市十大职工科技创新英才”称号。有的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的人只是农民工,但他(她)们就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创新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但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探索学习能力、感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培养的学生能力单一,无创新意识和能力,毕业以后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阻碍了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步伐。

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1.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在“高等”和“职业”上,其中“高等”是指培养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和创新意识,区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则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所在。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高职校的发展竞争,也围绕人才的培养。

2.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也必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由于近年来生源的减少,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规模缩减,招生人数逐年下降。招生的多少直接影响了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靠什么来吸引生源,除了学校师资和办学条件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学生的就业,二是学校的社会影响。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众人之中才会有竞争力。如何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如果能培养出几个杰出人才,学校的知名度就不言而喻。

社会的发展,医药事业的进步、高职校自身的发展都迫切要求高职校在新形式下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到职业教育阶段,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思想已经固化,遇到问题多数是按部就班,很少会问为什么,会琢磨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但改革成效微乎其微,与创新驱动下各项事业的发展差距较大。学生接受的是相同的知识,教师每一届学生都按相同的课标上课,尽管人是一个多元智能体,但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方式单一,主动性欠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只有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奠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基石。 三、转变教育观念是树立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职教改革已唱响多年,改革的速度和改革的成效,往往受观念转变的快慢决定。俗话说“转变思想是先导”,因此,思想观念转变问题既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制约改革向前发展和深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职教改革中,首先也要通过思想的转变入手,让这一目标深入教师管理者和教师的工作学习中,促进学校实施教制人员思想的转变。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合理实施因材施教。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实现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

1.以“技能竞赛为核心”,引导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技能竞赛逐步发展成了检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成效的试金石。每年都有医药专业的一些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技能比赛,例如“化学检验”,“医药设备的维修”,“药物制剂压片”,“医药商品购销”等等涉及医药专业相关的多种课程,受到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重视,竞赛项目和竞赛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为此,学校应规范技能大赛,把技能大赛项目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探索学生竞赛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为基点,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导向作用。

2.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种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学生社团是由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学生组成的组织。打破原来传统的按专业分班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和就业方向为依据,组成不同的专业社团,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配备不同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按照高等职业高专“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3.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有一把智慧的金钥匙。原有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目前,职业教育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显现,“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情景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不断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些医药职业院校,为实现和企业对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建设了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例如GMP模拟车间、模拟药房、某些剂型的生产线等教学场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地体验实际工作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锻炼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现场或模拟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4.鼓励学生走进专家实验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研能力逐步也成为评价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高职院校也把教师的科研能力纳入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部分教师也承担了省级、市级及校级的一些自然科学课题,教师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先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帮助教师完成部分实验,长期的耳濡目染也会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教师的科研气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形势下医药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才能实现我国医药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