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


低碳经济对国际货币新秩序的主导效应浅析

摘 要:低碳经济的意义远非环保那样简单,从金融学的视角看,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将对未来国际货币新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当今国际货币秩序的最核心特征是美元主导。美元之所以主导国际货币秩序,原因就在于它有对冲资产———石油。这也造就了美元特殊的货币发行机制,这种机制也成为未来世界主导货币的机制选择,唯一不同的是,未来主导货币的对冲资产不再是石油,而是二氧化碳排放权。关键词:主导货币;货币发行机制;二氧化碳排放权。引言。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理念,最早是环境保护思想对经济发展提出的一种模式要求,它的逻辑基础是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效应。于是,有关低碳经济的主流研究集中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方面。比如,王利(2009)认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加强立法,建立健全法制体系。赵志凌(2010)从低碳经济框架进行了研究,得出主要的路径包括理论方法、意识形态(碳政治)、政策设计(即技术类型,如节能、无碳低碳能源技术、CCS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实践探索(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示范区、低碳 CBD)等方面。另外,金涌等(2008)提出,低碳发展应

2012-12-13

浅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下的汇兑安排义务

摘要:《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在确认会员国具有选择汇兑安排自由的同时,也要求会员国承担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汇兑安排,促进汇率制度稳定的义务。200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的《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决定,则为基金组织进行双边监管和会员国履行汇兑安排义务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具体标准。关键词:国际货币基金;汇兑安排;操纵汇率近年来,由于我国长期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保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态,国家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从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美国,更有一些企业界人士和国会议员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以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2007年6月15日,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推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又通过了名为《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就基金组织进行双边监管和会员国履行《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四条第1款义务规定了指导原则,并就监管的程序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一决定取代了1977年执行董事会通过的《汇率政策监督》决定,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双边监管活动的依据。在此情况下,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

2011-12-11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金融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 论文提要: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金融联系更为紧密,也使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再次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前言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金融全球化下,信息跨国界的传播和现代化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际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格局,并使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牙买加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的,也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它既没有同一的汇率安排,也没有明确的本位货币,各国的经济政策行为也难以受到约束。当爆发金融危机时,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共同遭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加深,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极易受到攻击。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爆发的多次金融危机,究其根源就是金融全球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矛盾的凸现。 随着

2011-10-26

关于浅论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摘要: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金融联系更为紧密,也使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再次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前言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金融全球化下,信息跨国界的传播和现代化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际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格局,并使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牙买加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的,也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它既没有同一的汇率安排,也没有明确的本位货币,各国的经济政策行为也难以受到约束。当爆发金融危机时,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共同遭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加深,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极易受到攻击。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爆发的多次金融危机,究其根源就是金融全球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矛盾的凸现。

2011-07-29

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

摘要:在最优跨时消费的基础上,建立国际货币政策影响贸易收支的短期和长期理论模型,使用该模型对中国1979—2008年的贸易收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元的过度发行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短期内,使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对平衡中国贸易收支的作用较小;消费不足不能解释中国长期的贸易收支问题,长期的贸易收支是最优跨时贸易的结果,体现出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的互补性、互利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贸易收支;贸易顺差;最优跨时贸易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贸易收支一直保持顺差。中国贸易顺差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巨额的贸易顺差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引起越来越多的贸易纠纷,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绊脚石。在世界经济陷入困境的2009年度,贸易保护更是集中爆发,仅美国和欧盟涉嫌中国制造的“双反”案件就高达101起,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贸易顺差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Keynes的宏观经济模型出发,提出内需不足是中国贸易持续顺差的根本原因,认为中国应该放弃“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通过刺激内需改变经济发展对

2011-02-17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人民币区域化实践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近两百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在激烈的变动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壮观的画卷。19世纪是英镑的世纪。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以英镑为核心的国际金本位制,美元成为了国际强势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美国倚仗强大的实力与遭到战争重创的英国展开争夺世界货币霸权的斗争,最终于1944年达成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到20世纪末,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仍占据着2/3的份量,20世纪是美元的世纪.进入21世纪,欧元橫空出世,打破了美元独霸天下的局面,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欧元大大挤压了美元的国际空间.正当楚汉相争激烈进行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无论美元还是欧元,抑或其他非主流国际货币,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冲击。当世界次贷危机乌云密布,经济金融萧条之时,人民币却以其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币值倍受世界注目,尤其在亚洲区域受到了亲睐。于是,改造国际货币体系,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二、中国货币跨境

2011-02-17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交叉条件的法律分析

关键词: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交叉条件/政策性贷款内容提要: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为借款国提供贷款援助时,通过交叉设定贷款条件强化贷款条件对借款国的约束力。依交叉条件设置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式的贷款交叉条件与非正式的贷款交叉条件,其中世界银行在贷款协议中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的交叉引用,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条约性质的贷款条件获得了法律约束力。中国应未雨绸缪,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条件的实体内容与设定程序改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弱化贷款交叉条件的法律约束力。 贷款条件,一般理解为贷款方在向借款方提供贷款时所设定的条件,具体包括贷款的使用途径、还款日期、还款方式等,究其目的,主要在于保障贷款的安全性。对于发展性的国际组织而言,在保障贷款安全的同时,还着眼于贷款的功能性,即通过对贷款有效的、正确的利用,促进借款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金融援助活动中,贷款条件(loan conditionality)构成其核心要件,频繁出现在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正式文件中。 然而,何为“贷款条件”,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1-02-06

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摘要:主权财富基金是指一国政府所有的投资基金,它具有主权性、来源于超额外汇储备、无负债、资本市场中的长期投资者等特性。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来源于当今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直接促成了主权财富基金的成立。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外汇储备;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一、定义及特征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又称主权基金,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或地区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并没有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形成共识。IMF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基于许多宏观经济目标而建立的政府所有的基金,通常靠投资于长期海外的外汇资产转移形成。主权财富基金机构对它的定义为:一种国家所有的投资基金,通常由股票、债券、房地产或其它金融工具所组成的金融资产,外汇资产为其提供资金。这些外汇资产包括,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币运作,私有化收入,财政盈余以及商品出口收入。摩根士丹利的Stephe

2010-11-30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一方面,美元通过经常项目失衡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这造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外围国家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购买回流到美国,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又会造成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造成了危机不断在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发生。如果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的流动不发生根本改变,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一、导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所形成的牙买加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国际货币体系。之所以被称为“无体系”,是因为与先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相比,在这一体系下出现了汇率制度选择的多样化、国际收支调节手段的多样化以及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但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本质来说仍然是美元本位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标价与结算货币三、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外围国家视角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过持续的贸易盈余(以及资本盈余),积累了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流动性压力。以东亚为例,大部分经济体

2010-04-23

美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方案的评估

作者:占云生 颜蕾 郑其敏 杨俊松 【摘要】最近美国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的一揽子方案。本文评估了该方案的内容及其与美国利益的关系,分析了美国国会的立场,最后得出结论:美国为IMF提供支持的基本逻辑仍然是有效的,如果国会不通过奥巴马政府的请求,将可能损害金融信心,阻碍全球从危机中恢复。 【关键词】美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出资 方案 评估 在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上,领导人建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源增加到现在的3倍,即7500亿美元。作为IMF成员国,美国需要出资,而美国向IMF出资需要得到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批准。下面对该方案的内容、其与美国利益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和国会之间的博弈进行剖析。 一、奥巴马一揽子方案的内容 奥巴马向国会提出的请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将美国的一般份额出资从560亿美元增加到640亿美元;第二,将IMF的紧急信用额度从大约100亿美元增加到1100亿美元;第三,支持IMF通过出售黄金来满足IMF的大部分运营支出;第四,向以前没有被分配过SDR的国家分配适量的SDR。另外,IMF正在计

2010-03-23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之路:众里寻她千百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使世界经济失却了被清楚界定的政府干预规则,失却了各国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义务,致使各国经济的决策只能在非正式的货币安排中做出。基于这种没有制度规定的制度框架,国际货币体系中潜在冲突的可能性增大了。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以及此次由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正是这种潜在冲突的直接表现形式。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也有相似的危机,但从未演变成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危机的不断深化与蔓延也迫使人们不得不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这样宏大的尺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矛盾与冲突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如果说先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是国际经济体系量变的不断累积,那么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是质量互变的关键点,它充分表明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因内在矛盾不可调和而必然变革的趋势。特里芬难题重现与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凭借先天优势,顺其自然成为国际通用的关键货币。美国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不停的在国际收支赤字

2010-03-04

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论文关键词:金融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论文提要: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金融联系更为紧密,也使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再次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前言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金融全球化下,信息跨国界的传播和现代化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际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格局,并使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牙买加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的,也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它既没有同一的汇率安排,也没有明确的本位货币,各国的经济政策行为也难以受到约束。当爆发金融危机时,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共同遭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加深,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极易受到攻击。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爆发的多次金融危机,究其根源就是金融全

2010-01-30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固有风险暴露无遗,对危机调节乏力、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其国际货币优势而相继开动印钞机,将危机损失向其它国家转嫁等等不和谐现象再一次证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推进主要储备货币稳定汇率机制、探索区域货币一体化和改革IMF使其更公平更加强力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特里芬难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凭借利益和责任不对等的国际货币地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欧元相继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风险,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诸如外汇储备贬值、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境等风险,充分说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演变(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

2009-10-26

华尔街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摘要: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在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它也使目前持有巨额美元储备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这次危机“买单”。危机过后,国际货币体系有可能会形成“一主多元”格局,中国应未雨绸缪,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2-0029-03 由最初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9月全面爆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目前已席卷全球,其速度之快,破坏力之大,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关于华尔街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人归因于人性的贪婪,有人归因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泛滥和金融监管的缺失,还有人归因于美国过度举债的消费模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上原因共同促使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产生,但这些仅仅是表面原因,华尔街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华尔街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国际货币体系是为了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共同遵守的有关国际惯例、协议、规章和组织形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际货币本位的确定、国际汇率制度的安排和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历史上曾经实行金

2009-09-17

国际货币的支撑要素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国家货币演变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过程。大致来说,共性因素包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发达而开放的金融体系,信誉良好而坚挺的货币,庞大的贸易盈余和对外投资,广泛的文化政治影响,等等。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新旧国际货币的交替往往还要有坚定的国家意志,并经历一番激烈的政治经济外交斗争。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但经济实力与国际货币之间的关系却呈现出许多令人深思的特征。(一)国际货币的经济实力门槛。国家经济实力可以从总量、人均和份额等多个角度加以衡量。从全球历史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国际货币背后的经济实力门槛有如下共同之处。1、经济总量在全球前10位以内。先看英镑。英镑是19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货币。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家麦迪森的估算,1820年,英国经济规模达到362亿元(单位为1990年国际元,下同),居全球第4位。经济总量排在前位的其他经济体分别是:中国(2286亿元)、印度(1114亿元)、法国(384

2009-06-11

国际货币体系和美元本位的趋向

抵押贷违约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的次贷危机升级而成的金融危机,摧毁了无数的抵押贷款者和避险基金。次贷危机的发生最早源于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以高利率贷款给低信用的借款人。美国的高房价促使借款人采用抵押方式借款,因为他们觉得可以在以后用更优惠的条件融资。但是始于2001年在2005年达到高点的房地产泡沫到了2006年开始萎缩。结果,次级贷的借款人无力履行偿贷责任。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即抵押贷的贷方证券化了抵押贷款和信贷/违约风险通过抵押有价证券和债务抵押债券将其传递给第三方投资者,即遍及全球的公司,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当美元抵押资产价值下降,这些投资者面临着巨大的损失甚至很多国家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关于次级贷危机传播的如此之快,规模如此广泛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要归咎于以“美元本位”为特征的现行货币体系。美元资产价格的下降,资本流入减少导致的美元贬值都体现出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弱点。“美元本位”的发展二战后美元成为国际上能够自由进行兑换的相对稳定的唯一主要货币。美元的国际性作用首次被正式化是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货币协议下实现的。其他国家设定

2009-07-20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制度非均衡的表现制度非均衡是导致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在动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这种制度非均衡因素主要有两点。1.主体行为错位。一般地说,国际货币制度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协调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等几个方面。1973年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进入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期,但作为布雷顿森林时代标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却依旧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究其来源实际上是二战之后英美两个大国在各自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之间斗争的结果,代表了资本主义大国利益。由于IMF残存的旧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痼疾,使它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最后贷款人作用,反而因其在金融危机中开出一些不适当的“药方”而备受世人的非议。IMF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旨在稳定国际汇价、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并通过提供短期信贷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问题的国际机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与世界银行和WTO并列称为世界三大经济“联合国”。50多年来,IM

2006-07-14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性谈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性(Conditionality)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成员国进行资金融通。但是,这种融资与一般的商业贷款不同,具有较为苛刻的条件和鲜明的政策性。例如,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协调和仲裁者,对各国进行了经济援助和干预。但是,在IMF和各国达成的援助协议中,附加了以下条件:(1)整顿金融秩序,勒令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并对金融机构进行重组,使其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金要求,但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护存款者和债权人的利益;(2)开放金融市场,取消对外资参与本国金融机构的限制;(3)削减财政开支,紧缩经济,提出新年度的宏观经济预测指标(包括降低GDP增长率、遏制通货膨胀水平、改善国际收支);(4)调整经济结构,进行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事实上,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一个以稳定各国间汇率关系为行动宗旨的国际组织来说,它提出的调整方案,或者说贷款的条件性,主要考虑的是危机国的外部经济均衡,同时总是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出发,鼓励各国经济开放和金融自由化。以韩国为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紧急援助

2006-07-14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货币合作

由于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始终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因此国际货币状况是以民族国家为微观基础的分立决策过程,其中少数大国的货币政策及其相互协调则是核心,由此产生了国际货币合作(Intemat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的问题。据称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英格兰银行和德、法、俄等国间的货币合作,而20世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健或崩溃均与大国间的国际货币合作状态相关,但有关国际货币合作的研究长期以来却一直处于“蒙尘的珍珠”状态,没有获得与其蕴意相称的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合作已经得到来自经济学家和各国政策制定者们的越来越高的重视。早在1978年的波恩峰会上,七国集团就已经达成了一套非常详备的合作方案,使我们不能再对该领域内的重要进展无动于衷。在研究中我们常常将货币政策合作(Policy Cooperation)和货币政策协调(Policy Coodination)交替使用,用以指称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货币决策机构或决策当局之间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对国际货币合作的基础和有效性问题,从来都存在广泛的争议,支持者麦金农和威廉姆森宣称,目前国

2003-06-07

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家都认为只有黄金才能作为世界货币,纸币不能成为世界货币。但是,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美元纸币成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货币。这打破了传统的国际货币理论。严格说来,国际货币体系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从美元强制成为国际货币开始的。但其他国家的纸币则没有这样的幸运。因此,谈论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说美元体系。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是以美元为主导、为核心的体系。2.汇率的本义区分了国际货币体系与非国际货币体系在黄金与纸币挂钩的金汇兑或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基本定义是各国纸币与黄金的兑换比率,各国纸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由此转换而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才有了意义上的汇率各国纸币与国际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不同货币之间的比率对于汇率来说,并不重要。正因为划分了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之间的差别,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划分了国际货币体系与非国际货币体系。长期以来,欧洲货币一直争取获得如同美元一样的地位,在固定汇率制度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并不紧迫,但70年代以后,这个逐渐重要起来,纸币成为世界货币,不仅可以解决黄金

2006-08-14

欧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在国际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欧元的推出强烈地影响着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份额面临重新调整和分配,欧元正不失时机地扩大其在国际交易和结算货币中的作用。在国际贸易方面,在欧元区国家对区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进出口贸易中,欧元的使用量大幅上升,大约50%的欧元区对外贸易使用欧元结算。在欧元现金使用方面,欧元在欧盟的一些邻近国家已经顺利地取代了原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有资料显示,欧元区外的欧元现金流通量大约在200亿~250亿欧元之间,占欧元总流通量的8%。此外,在欧元现金转换过程中,欧盟邻近国家的欧元存款从380亿欧元增加到520亿欧元。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元仍将是外汇市场、石油和飞机等交易的主要国际结算货币,但一些石油生产国也开始尝试改用欧元进行石油交易,如伊拉克已改用欧元,伊朗由于近半数进口产品来自欧元区国家,也希望用石油来换欧元。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借款人使用欧元来进行融资。欧元问世前,只有8%的货币市场工具以欧元区内国家货币定价,欧元问世后,欧元区外的居民发行的交易工具中,约25%是以欧元定价的。,由欧元区外居民发行的国际债券中,30%左右以欧元定价,而在199

200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