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佚名 2011-04-06
作者:梁军,庞晓军,黄华山,梁宁安,黄庆
【摘要】 目的 研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120例。CSEA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EA组选用硬膜外穿刺包,选择L2~3间隙穿刺,向头部置管3cm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及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均比EA组显著缩短(P均<0.01),其硬膜外局部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优于EA组(P均<0.01)。结论 CSEA结合腰麻(SA)和EA两者的优点,是剖宫产术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麻醉 脊椎 麻醉 硬膜外 剖宫产术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2年以来运用CSEA与EA行剖宫产手术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每组120例。CSEA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6.8岁,体重55~75kg,平均63kg;EA组: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27.2岁,体重53~70kg,平均62.8kg。两组体重、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前用药相同,入室后常规监测BP、SpO2、HR、RR、ECG,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行硬膜外穿刺。CSEA组选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针,选择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针孔用25G腰穿针穿破硬脊膜(有明显突破感),抽出针芯,见脑脊液缓慢流出,缓慢均速注入0.75%布比卡因0.8~1.2ml,退出腰穿针,硬膜外向头部置管3cm。EA组选用硬膜外穿刺包,选择L2~3间隙穿刺,向头部置管3cm。两组均在平卧位后硬膜外导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3ml作试验剂量,硬膜外用药配制均为2%利多卡因,CSEA组根据术中腰麻作用减退情况加用局部麻药,EA组常规用药。
1.3 指标观察
麻醉诱导时间:由椎管内注药到切皮的时间。手术时间:由切皮到缝完皮肤的时间。硬膜外局部麻药用量:硬膜外追加局部麻药的量。麻醉效果:优,为患者无不适,肌肉松弛,手术顺利完成;良,患者有轻微不适,需加辅助用药完成手术;差,有明显牵拉痛,腹肌紧张,需加局麻药阻滞完成手术。血压下降低于基础血压30%时用麻黄碱5mg静脉注射。
1.4 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用(±s)表示,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所需时间、硬膜外用药量、麻黄碱的用量均用t检验处理,麻醉效果用χ2检验处理。
2 结果 CSEA组与EA组相比其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短,硬膜外局部麻药用量少(P均<0.01),而麻黄碱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CSEA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EA组(P<0.01),见表2。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发生头痛、腰痛等并发症。表1 两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比较(略)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对麻醉的要求为镇痛完全、肌肉松弛、骶神经阻滞完善。EA具有并发症少、用药可控性好、便于术后镇痛等优点,但麻醉诱导时间长,阻滞不完善或麻醉失败发生率高(9.56%)[1],甚至高达25%[2]。本组高达18.33%,尤其是骶神经阻滞不完善,对患者的盆腔操作给手术者带来一定的困难。SA虽然麻醉诱导时间短,镇痛肌松都满意,但麻醉时间可控性差,不利于术后镇痛,术后头痛发生率高。CSEA集中SA和EA的优点,并弥补它们的不足,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麻醉失败率低,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少,局麻药中毒发生率低,骶神经阻滞完善充分,肌肉松弛满意,盆腔操作方便。CSEA的阻滞范围常比预料的广泛,这与蛛网膜下隙注药后使硬膜外腔压力增加和容积变小从而扩散较广有关。另外少量局麻药从硬膜外腔扩散到蛛网膜下隙也是原因之一[3],麻醉时间可控性好,局麻药用量少,穿刺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便于术后镇痛,对于剖宫产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方便、有效的麻醉方法,与EA比较有明显的优点。
笔者应用CSEA的体会是:硬膜外置管动作要迅速和准确,否则会影响腰麻平面,易导致并发症发生;调整麻醉平面要迅速,平卧后马上立即测试麻醉平面,如已达到T8时应立即采用头高脚低位,手术床向左侧倾斜15°~30°,如麻醉平面过低应立即调整成头低脚高位,直至麻醉平面达到手术要求为准;常规吸氧。总之CSEA结合SA和EA两者的优点,是剖宫产术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