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善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音乐教学

王丹丹  2020-11-21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和教研经验,从营造教学氛围,创设音乐场景,自主创作音乐这三方面入手,详细讲解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音乐教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驱动着教育领域现代化改革,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联系愈加紧密。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辅助学生体验乐器情感,自主创作乐曲,提高音乐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我建议音乐教师可以这样组织初中音乐教学活动:

一、营造教学氛围,点燃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组织音乐教学活动,首要的是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组织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努力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形象思维发达,所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联系教学需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环境因素的驱动下,迅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以积极的学习状态进入课堂,获取学习乐趣,为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以《丰收锣鼓》为例,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欣赏不同乐器创设的场景,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大部分初中生没有劳作经历,是无法对丰收建立深刻感知的,在体会丰收的欢乐的时候,也是存在诸多问题的。而且,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初,教师直接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们,会很容易使学生们在没有做好学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课堂学习兴趣,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丰收是具有生活性的活动因此,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直观地播放秋天农民丰收的场景,并配上这首乐曲。在视觉的作用下,学生们看到农民在果园里,将一个个大果实摘下来,满脸的微笑。在听觉作用下,学生们会感知到农民当时愉悦的心情。由此,初步地建立对乐曲内容的认知,也对欣赏乐曲,体验乐曲场景,领会乐曲情感产生浓厚的兴趣。受到兴趣的驱动,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走进新知课堂,为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创设乐曲场景,体会乐曲情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直接性。具体地,音乐运用特定的“意象”,展现极具情感的场景,使听众在听觉的作用下,受到感染和教育,实现心灵的净化,潜移默化地发展情感。因此,音乐教师在初中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信息技术形、声、色的特点,创设直观的场景,引导学生体验,实现情感共鸣。

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在欣赏此戏剧的时候,学生们如果没有建立对戏曲背景和内容的理解,是难以体会到戏曲中的情感的。为了使学生们有效地欣赏戏曲,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直观地展现了这首戏曲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们做好欣赏准备。初中生尽管想象力丰富,但是在机械地倾听戏曲的情况下,是难以在脑海中建立具体的画面的,如此影响对情感的体会和理解。针对此情况,在展现了戏曲故事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微课。这个微课,是以戏曲演绎为基础的,在角色演绎的过程中,教师还在旁边介绍了剧情,使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的作用下,进入到具体的场景中,甚至是将自己想象成场景中的不同的任务,随着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变化,经历不同的情感,实现对戏曲内容的理解,同时建构丰富的情感。

三、多样辅助教学,自主创作乐曲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互动变得愈加频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渠道随时随地浏览各种信息。音乐创作是以丰富的音乐资源为基础的。因此,在实施初中音乐教学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渠道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借助这些信息资源创设乐曲。

以《阿里郎》一课为例,这是朝鲜民族的代表作品,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通过倾听和演唱,感知朝鲜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到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朝鲜族的民歌特点,是学生参与这节课教学活动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执教班级的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体验音乐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对朝鲜族民歌知之甚少,如此影响了对乐曲内容的体验和理解。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丰富教学资源的教学要求。所以,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们设计了搜集信息的任务,要求学生们利用网络渠道搜集《阿里郎》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信息,以及朝鲜民歌的特点信息,实现知识储备的丰富。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们展现各自搜集到的信息,通过交流信息,实现对朝鲜民歌特点的深刻认知。在学生们理解了朝鲜民歌特点之后,教师鼓励他们在课后利用网络渠道,合作讨论,编创新的乐曲,或演绎这首乐曲。

总之,教师在组织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创设乐曲场景,多样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体验情感,自主创造乐曲,提升音乐学习效果。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