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三大乐章
诗歌是通过精炼、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来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构成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能够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理想愿望的文学体裁。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其不受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所限制,不讲究语言外在的格律,只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也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基本特点:诗歌文字简约、内涵精微;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言志,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的音乐美。因此,我认为:诗歌是一种最纯粹的文学样式,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现代诗歌的教学应当从节奏、情感、意境三大方面入手,通过诵诗——品情——悟境,引领学生登堂入室,在诗歌瑰丽的殿堂自由翱翔,借此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纯正的文学情趣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从艺术特征浅析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性质和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是基本任务,思想教育、知识教学是必要任务,而文学教学则是其特有任务,素质培养则是整个语文教学始终关注的目标。语文教学应瞄准这些任务和目标,使学生接受教育熏陶、情感浸染、文化陶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语言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诗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关键词:现代诗歌艺术特征教学价值中国的新诗,是由彻底否定旧文化的“五四”运动为之胚胎,由西方文化为之催生的。中国现代诗歌起源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当中国文学冲破传统束缚与世界文学发生联系的时候,正是法国象征主义成为世界性文学思潮的时候。象征主义与中国新文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必然。因此,可以从艺术特征看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一、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及审美
美国现代诗歌的中国文化移入现象分析
提 要:中国文化的移入现象在美国现代诗歌中十分普遍。一些美国现代诗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诗歌内容中;运用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述方法进行英文诗歌创作,给现代美国诗歌注入了清新活力,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然而,在文化移入过程中,也出现文化移入的位移现象。本文将从美国现代诗歌入手,探讨和研究现代美国诗歌中中国文化的移入现象。 关键词:美国诗歌;中国文化;移入现象;位移现象 On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in the Modern American Poetry Jiang Tao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in the modern American poetry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Some modern American poets were so influenc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es that
试论中国现代诗歌的现实处境
【论文关键词】新诗 边缘化 大众文化 文化市场 政治抒情诗[论文摘要】自从中国现代诗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以来,它采用了有别于古典诗歌的自由体白话新诗形式,在形式上有所革新,打破了旧体诗的种种束缚,推动了新诗的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新诗的发展在各个时期面I临着不同的境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王国,古典诗歌曾经取得足以骄人的辉煌成绩,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文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古典诗歌却在五四诗坛上面临着如何更好发展的困惑,最终被五四新文学运动所提倡的白话新诗所取代。新诗以崭新的形式亮相诗坛,并以强劲的气势一扫诗坛上旧体诗词固有的积习和弊端,打破了古典文言诗歌体系和古典诗歌的悠久历史及强大传统,使文言文话语统治权的光环失去了光彩。新文学运动先驱者发挥诗歌的启蒙功能,使诗歌走向了大众化和平民化。而新诗从诞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在曲折中缓慢地发展,本文从新诗在各阶段的状况或地位来探究现代诗歌的现实处境。一新诗的第一个十年发展状况(1917-1927中国现代诗歌开始于光辉的“五四
“新课标”下现代诗歌教学初探
【摘 要】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现代诗歌的教学呢?第一,注重现代诗歌的朗读训练。第二,创设有新旧知迁移的教学思路。第三,捕捉诗歌中的意象,欣赏意境。第四,从仿句练习入手,鼓励学生能写出自己的诗作。第五,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关键词】新课标 现代诗歌 教学在课改的形势下,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中学语文新教材的训练要求,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高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并适当的进行诗歌联读与扩读。2.注重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3.指导学生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指导学生了解、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4.进行诵读涵泳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背诵优秀诗作,丰富语言积累。5.在诵读中指导学生整体的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6.行诗歌鉴赏的训练,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
诵读、品情、悟境——浅谈现代诗歌的教学
诗歌是通过精炼、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来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构成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能够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理想愿望的文学体裁。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其不受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所套,不讲究语言外在的格律,只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因此,现代诗歌的教学应从语言、感情、意境等三大方面入手。一、诵读,品味节奏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也常讲究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进而品味诗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去体验诗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朗读现代诗歌可分三步走:一1)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要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分清四声;在体现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运用好重音和停顿。朗读也和说话一样,不能一口气说完,中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方面是朗读的人需要换口气,另一方面听的人需要想一想,记一记,所以要有短暂的间歇停顿。现代诗歌又有它的特点,有的三个字一停顿,有的两个字
对现代诗教学的思考与认识
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几乎每个人都保留着诗的可亲;读书之后,诗却在我们的成长中渐行渐远了:许多年前,对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的政治性否定隔离了我们和诗。即使生活在“诗的国度”,诗的传人却了了无几。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士子学人,而我们却成了数千年诗歌文明的“失忆者”。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语文版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诗歌,在七年级下册中,教读篇目与自读篇目合计达8首之多,在一册教材中同时出现这么多内容、风格迥异的诗歌,意味着编者正重新审视并回归诗在语文教育中和审美取向中的价值和地位,也意味着执教者将要通过课堂去收复已经沦陷的“诗”地,在当前倡导“大语文”或者说是“人文语文”的教学背景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思考并尝试一些新的诗歌教学的方法,也算是为诗歌“重整河山”做些实事吧。一、展现美,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美是最能够激发兴趣的,在模糊理论里,美将是以完整的形式呈现的。诗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精神最优雅的表现方式。要让中学生走近诗,首先要让诗的神韵吸引他们。作为教师,要精心选择磁性展现得强烈而不经意的诗句,因为我们的学生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上帝意象
【内容提要】中国现代新诗在诗美和诗体上有着大胆的探索和创造。新诗的意象世界既传达了独特的现实经验,也呈现出丰富的价值想像。本文主要讨论现代诗歌关于上帝意象的想像与创造,认为现代诗人在设置和书写上帝意象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生成了祈祷、赞美的诗歌文体,并进一步追问建设现代神性诗学的可能性。“上帝”是《诗经》里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化意象,据统计,它在雅诗和颂诗了出现了15篇37处,与上帝有相同意义的还有“天”意象,也有80余处①。上帝也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一个关键性意象。现代诗歌不但创造了众多的指涉社会生活和民族命运的自然物化意象,而且也构建了上帝这个属于人的神性经验和终极情怀的精神意象。上帝虽说是人心所造的幻影,但它所关涉的不仅仅是人的情感领域,更多的却是在日常生活和民族国家之上的价值情怀。因此,上帝意象有别于现代诗歌对一般自然意象的营造和书写,而从内部直接呈现了现代诗人的独特想像和价值经验。 一 关于上帝的诗歌想像诗歌是最具有抒情性和个人性的文体,现代诗歌并没有陈述上帝存在或不存在的事实,而是直接追问和表达上帝
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
当我们回望中国现代诗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时,总能看到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的紧密联系。西方和西方话语,始终是中国现代诗学视野中的主要理论资源,是构成中国诗学由古典走向现代建构的重要知识背景。中国现代诗学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每向前行进一步都笼罩着西方话语的巨大影响。在西方话语的巨大影响下,中国现代诗学的基本观念、方法和范畴大都是以西方诗学的观念、方法和范畴等为主干的。不妨这样说,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它的基本指向,就是借用西方话语改建中国诗学话语,实现中国诗学的现代化。在这种谋求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话语不仅作为一种体现了某种先在的强势理论话语形态成为中国现代诗学颠覆古典诗学的内在动力,而且随着西方话语在中国现代诗学领域的逐渐深入,这种强势话语也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学自觉建构的体系化结构中的躯体和血肉。我们认为,如果要探寻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未来发展的内在理路,就不能不客观、公正地看待西方话语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影响。而在西方话语对中国现代诗学几十年的影响中,如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又尤显重要和深刻,即:诗学观念、诗学思维和诗学风格。就此而论,我们所谈的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既涉及西
诗歌始终没有停下发展的步伐——关于中国现代诗歌30年的对话
考察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首先要了解它的哲学;考察这个民族的生存意识和存在状态,则需要读它的诗。千百年来,在每个历史时期,诗歌总能最先发出自己的声音。诗是时代的回声、社会的倒影、心灵的映象。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当代诗歌曾以大无畏的挑战姿态,对传统的秩序与规则进行了坚决的颠覆与反叛。在之后的将近20年中,诗歌似乎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低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诗人甚至变成了嘲笑讽刺的对象。对于一个走向富裕的国家来说,有人开始忧虑:民族精神正面临着消解与软化的危险。然而,就在5·12大地震发生之后,诗歌爆发出了强盛的创造力,撼动着人们的神经,振奋着民族精神。在所有文学形态都相对沉寂的今天,诗歌突然火爆,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诗人,又以怎样的姿态存在着?中国最大的诗歌文学刊物《诗刊》的主编叶延滨、编辑部主任林莽,亲身经历了中国诗歌30年来的成长历程,他们参与着30年诗歌的发展,当然也目睹了人们对于诗歌30年来发展的认识存在着某些误解和盲点。上世纪70年代末最先呼应改革开放胡兆燕:诗人总是得社会变革风气之先,诗歌是时代风潮的晴雨
欧洲浪漫派与中国现代诗创作
英国浪漫主义影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显著的特征是作家、诗人们主张表现自我,在想象的理想世界中抒发自己的情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即有着牧歌式的田园风光,又有着传奇式的英雄之恋。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浪漫主义开启了近代英国诗歌理论的大门,在题材和诗艺上都突破了前人,不仅对西方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给20世纪的中国文坛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西方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引进,是在20世纪的前20年,“五四”运动的发起及创造社的成立,使浪漫主义在中国奏响了绚烂的音符。尽管中国浪漫主义在产生之后不久就迅速分化,但其断断续续绵延了几乎一个世纪,形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两大思潮之一。早年作为“九叶”诗人之一的穆旦,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延承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这种清新朴素的诗风与其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大量翻译不无关系。作为诗人,他赞同艾青所提出的“诗的散文美”的主张,提倡缀取富有诗意的口头语言入诗,提炼诗歌语言的口语美,他曾经引用并赞同艾青如下意见:“语言在我们的脑际萦绕最久的,也还是那些朴素的口语……而当我们熟视了散文的不修饰的美,不经过脂粉
台湾现代诗西方用典的美学内涵透视
关键词:台湾现代诗 西方典故 历史美 知性美 人性美 摘 要:西方用典在台湾现代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丰富的美学内涵,如西方用典的历史意识及现代性阐发呈现厚重的历史美;其知性意识观照呈现的知性美和理性美;以及生命意识及人性意识观照呈现的人性美等等。运用现代阐释学的“视域融合”理论,从结构主义符号学和文学修辞学的角度对台湾现代诗西方用典之美学内涵的阐释,则将台湾现代诗学纳入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诗学研究视域之中,拓展了研究空间。 西方用典是台湾现代诗的一种普遍修辞手段。现代诗的西典并不局限于地理概念的西方,而是相对于中国典故而言的异质文化典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洋典”。探究台湾现代诗歌创作中的西方用典,可发现其表征出鲜明的历史意识、现代意识、知性意识和生命意识,这诸种意识使台湾现代诗具有厚重的历史美、深邃的知性美和丰富的人性美。本文通过对台湾现代诗西方用典之美学内涵的阐释,将诗歌的用典研究从实践行为的概括进一步拓展到理论的描述和诗学规律的总结。 一 用典往往与民族心理尚古崇经意识有密切关系。西典大多脱胎于西方典籍和文学艺术,而西方的悠久历史与广博的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