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营销


新媒体时代下国产动漫电影营销策略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电影;营销一、运用社交媒体创造话题热点二、通过KOL营销引起二次传播三、通过IP联动保持话题热点四、结语

2020-07-22

【营销案例】OLAY:CC霜《小时代》电影营销CC时代来袭

:【广告主】OLAY【广告代理】乐视网【制作公司】乐视网广告传播运动开展时的市场背景新品上市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在设定的目标群体中用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大化的品牌曝光,在受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尝试新鲜的欲望。OLAY选择了堪称现象级电影的《小时代》合作,成为该片独家合作护肤品牌,用明星和电影话题的力量为自身品牌传播铺平道路。《小时代》中随处可见的率真主旨,杨幂、郭碧婷等明星靓丽的外形和时尚态度,也非常到位的诠释了OLAY CC霜“不粉饰,要裸肌”的品牌调性。作为《小时代》系列电影的发行方,乐视与OLAY的合作具备了先天优势,而乐视生态营销独有的五屏资源,也成为OLAY CC霜大范围曝光的不二之选。面临着什么样的市场挑战如何制作顶级营销内容?如何在传播中清晰表达自身更加优秀的产品特质?如何吸引强关注?如何策划话题传播? 如何对接产品?如何在传播中清晰表达自身更加优秀的产品特质?目标宣传OLAY CC霜引领裸肌风潮,独创的三旋设计,打造细滑、水润、亮白、无暇裸肌。传

2016-04-25

【营销案例】唯品会:《何以笙箫默》“不将就”的电影营销

:【广告主】唯品会【广告代理】乐视网【制作公司】乐视网广告传播运动开展时的市场背景乐视:优质IP项目《何以笙萧默》电影版启动讲述一段不将就的爱情故事,“不将就”的主演演绎“爱,不将就”,触达年轻受众。唯品会:时尚正品,买手精选,无需将就,锁定年轻时尚群体,推崇精致优雅的生活理念,倡导时尚唯美的生活格调,主张有品位的生活态度,基于同样的受众基础,同样的传播理念,唯品会&何以笙箫默牵手合作面临着什么样的市场挑战如何对接品牌?如何在电影的宣传,播出期和播出后,深度结合品牌信息实行品牌传播?如何制作顶级营销内容?如何结合唯品会品牌特色,实现品牌最大化效应传播,获取更多人群关注?如何深度互动?如何抓住女性眼球,实现品牌内容曝光,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度挖掘品牌内涵,触达目标用户?目标传递唯品会是品牌与消费者的特别的渠道,为品牌与消费者提供独具特色的营销与购物体验。传播品牌信息及产品信息,保证产品正规途径,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口碑。通过与《何以笙萧默》电影,精准定位目标人群,获取市场认可。

2016-04-21

电影营销应该打破“90后”思维和“屌丝”思维

:《老炮儿》或许尚未收获票房意义上的成功,但它绝对已经是整个中国电影业今年最成功的“电影”了——无论在产业意义上怎么放大电影的商业性,艺术性仍然是电影绝不可以忽视的根基,而《老炮儿》绝对是今年鲜有的最像电影的电影了。在已经几乎完全被唯票房论、唯IP论充斥的电影业或是互联网+电影业,《老炮儿》年终的出场一如六爷在冰面上朝对岸不讲规矩的年轻一代只身狂奔一样,悲壮但提气!“无法简单评说《老炮儿》,很激动。1、这不是一部简单意义上的好电影,他表现了中国和时代。2、这是一部顺人心的电影,很多人在痛骂中国电影已不能叫做电影,管虎用行动进行了反抗和宣示。许多人试图做好电影,但都没成功,这部成功了。如果这个电影票房不好,才真的可以说中国电影完了。3、资本可以绑架电影,强奸电影,把电影仅仅当做工具和杠杆,也可以用自己托起电影,让好电影有好收成。”这是高群书导演在该片首映礼上对《老炮儿》的评价,他甚至认为“这个电影的成功是中国亟待的”。电影品质如何,评分网站和各大在线选座APP的评分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而来自电影人和评论界(影向标罕见的零差评)几

2015-12-30

分析:如何做微电影营销

:近年来,互联网移动端的发展与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拓宽,赋予了微电影广告更加广阔的营销平台。微电影广告发展势头迅猛,仅2014年就有上千部微电影广告上线,然而微电影的整体质量与增长数量却呈反比关系。在融入商业元素生成的微电影里,大量微电影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微电影里的剧情、内容与广告间缺乏协调性和针对性。微电影广告中的表现手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在具体运用中,仍是浅层次、单一生硬的植入居多,未能使受众特点与剧情较好地结合,缺乏表现力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吸引他们的持续关注度。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利用微电影广告进行广告传播的过程中,缺乏对受众必要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对受众的收视行为也缺乏了解与分析。什么样的产品和品牌适合使用什么样的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方式?这需要对受众的消费习惯、购买力、实际使用群体、社会行为习惯等进行调查才能确定。受众的收视行为特征1.收视特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受众主要通过视频门户软件(如优酷、新浪、爱奇艺等)和社交网站(微信、QQ、人人等)观看到微电影广告,还有少数受众通过户外媒体、家人朋友推荐观看。由此可以看出,微电影主要是借助网络

2015-12-17

徐峥亲自解构《港囧》:把电影营销当病毒式“创意作品”做

:摘要:截止钛媒体今天发稿,《港囧》票房已破14亿。是否能如王长田所预期的“破30亿也不是没可能。”看起来的确有了想象空间。兼具艺术与商业特质的徐峥,自《泰囧》成功之后便观察和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自己作品的“线上+线下”整体营销模式。钛媒体注:《港囧》不出意外的火爆了:首日票房打破《捉妖记》记录;截至发稿为止,《港囧》票房已经破14亿。是否能如王长田所预期的“破20亿,30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看起来的确有了想象空间。徐峥接受了钛媒体独家专访,来看这位票房赢家怎么说:《港囧》公映前,徐峥在影棚里拍摄宣传照。这一天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2点,徐峥换了近10套造型。在摄影师的镜头前,他做出极为夸张的表情,以及非常戏剧化的动作,那是他最擅长的部分——表演。拍摄结束,徐峥有些疲乏地坐下来,他说从3月开始团队启动了电影推广方案,每一次通告他必亲自到场助阵,全国各地的跑,体力上感觉已经有些透支了,好在精神上还是很兴奋的,就这么支撑到首映。来看看钛媒体假期最后一天的热门文章再推荐《商业价值》10月封面故事,《徐峥亲自解构《港囧》:把

2015-10-08

实战:大数据告诉你如何指导电影营销

:前几天小伙伴们被杨贵妃的马震刷爆了朋友圈,然后就碉堡了,说马震的片段被电影删掉了。各位看官都唏嘘感叹热议一番。丁哥去百度指数一搜索:马震这个关键词居然最高搜索指数是26万;而杨贵妃的关键词搜索指数85000。问题来了,杨贵妃炒作的如此如火如荼,是不是激起了你去贡献票房的欲望呢?据截止到8月7日的票房统计显示《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累计1.21亿;而与此同期《煎饼侠》票房累计10.67亿;《捉妖记》19.32亿,《大圣归来》累计8.18亿。但这一切在数据公司看来却是早有预料。一家以数据见长的电影营销公司CEO告诉丁哥,杨贵妃的票房在一个多亿,之前他就根据数据做了预测,事实上通过他们公司的数据模型,在今年所有上映电影中,预测准确率达到了75%。(准确率是说最终票房跟预测票房误差在20%以内)不仅如此,该CEO告诉丁哥,马震的桥段炒作不仅仅没有起到加分的作用,相反还有负面的作用。我很好奇的问为什么?答案是杨贵妃的核心观影人群是二三线城市的女性;而这个人群对于马震这样的宣传是反感的,所以实际上马震宣传是得罪了杨贵妃这个片子的核心观影人群。这样的观

2015-08-10

2014电影营销风云 片好还得“吆喝”巧

:孙悟空一行闯地铁、数百华人在美国时代广场玩快闪、徐峥愚人节玩银幕整蛊、《变形金刚4》中国海选演员、斯皮尔伯格看《归来》哭了一小时、邓超带领大妈跳逗逼广场舞、《小时代3》玩弹幕引吐槽、“岳父”韩寒勤晒照、许鞍华对话陈丹青、黄渤国庆档套票贱卖、黄晓明撒娇吃兔兔、姜文霸气包机场、顾长卫蒋雯丽闹离婚……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为吸引观众眼球,卖电影的人弄出了种种营销事件。或许就因为其中一处,你进到电影院看了某部电影。不管开心与否,票房是贡献了。完成一部电影,至少要三步:拍摄、宣传营销、放映。早在2005年《千里走单骑》上映时,张艺谋曾非常形象地将导演和营销人员比喻成“种萝卜”和“卖萝卜”,当时他就说道,电影宣传和推广将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营销将比电影制作更关键。的确,近几年来,把观众请进影院的这个中间步骤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上的“萝卜”越来越多(新片数量增多,比如2015大年初一有七八部热门电影同日上映,竞争可谓十分激烈),观众欣赏水平提高,如何把片子卖出去变成了一个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高难活儿,“卖萝卜的”营销人员们也在这股潮流下变得越发精明了

2015-01-09

高票房岂止一步之遥?电影营销该咋玩?

:消费在升级:看电影这件小事曾几何时,当我们提起看电影,就觉得是场特别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而今,在消费者信息获取多元的环境下,电影就只是电影。它就是茶余饭后的一顿佐餐,没人会心心念念的守着一部戏。于消费者而言,“看电影”渐渐退出了“神坛”,跌入凡尘。当“看电影”变成了一顿佐餐之后,消费者进入电影院的目的就变的单纯许多,绝大多数的观众不是为了接受爱与责任的教育,这些戏让他们看完之后久久沉浸在压抑的情绪中。他们要的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片刻轻松而已。营销3.0:观众要的就是“共鸣”从《致青春》、《同桌的你》到最近的《匆匆那年》,怀旧电影大行其道,一度由题材便决定了高票房。为什么?因为主人公身上有“我”的影子。当《致青春》里《红日》的主题曲响起,恐怕很多80后都一瞬间的心潮澎湃吧。你看,这就是情感共鸣。当这种共鸣成为“情怀”,便能轻松的带动一大波观众为电影买单。怀旧电影仅仅只是个例子。放眼望去整个2014年的中国电影是场,除了售卖情怀,主打视觉和喜剧轻松类的题材电影也能大行其道,取得不错的票房。因为他们满足了消费者

2015-01-04

盘点:2014年度十大电影营销

:2014年,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依然在这样的浮躁气氛中大笔捞金,《匆匆那年》、《后会无期》、《一步之遥》无疑都是今年最具话题性的电影。但归根结底,票房只是眼前的苟且,如果一部电影只能被评价为商业上的成功,而不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那么它离电影的初心也越走越远。《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趁热打铁,延续口碑成本:未知票房:6.96亿当一个节目能引发社会讨论时,它其实已经具备了品牌价值,除了常规的卖广告之外,现在流行的思路,是IP生态建设。于是当2013年最热的现象级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接近尾声时,制作公司决定再添一把柴,“顺手”打造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拍摄工作仅用三天完成,有观众称,“电影和电视节目差不多”。《爸爸去哪儿》是电视节目对电影荧屏的一次探险,因为正处贺岁档,又是最适合一家三口观看的电影,这部小成本投入,披着电影外衣的综艺节目足足捞金7个亿。关于“爸爸”大电影能否称为“电影”的讨论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向市场证明,在这个时代,商业的眼光与运作高于一切。《白日焰火》:奖项

2014-12-30

电影营销:远在植入之外

以这门综合艺术为媒的品牌内容营销也随之保持了两位数的高增长,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电影已成500强营销必争之地。”北京合润德堂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润”)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曦梓表示。但除了道具展示、商标曝光、巧设对白等诸多耳熟能详的植入广告形式,合润认为,品牌与电影的联姻要发挥出最大威力,更多功夫还要下在植入之外。整合,方能致胜“植入广告面临这样的尴尬——做过了引反感,隐晦些又没效果。”合润传媒总裁王一飞认为,整合营销能很好地平衡这种局面,“品牌未必非得追求电影之内的过分展现,大可抓住上映前后做文章,整合多次传播。”一个备受推崇的经典案例是香港AUDIO SPACE为《无间道》提供拍摄场地:刘德华和梁朝伟都光顾过的音响店里,老板为他们介绍了一套设备,“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影片中无LOGO露出,但在随后的香港博览会上,AUDIO SPACE贴出了《无间道》的大幅授权海报,以极低的成本变相借得两大天王助力。“就像奥运营销,企业主不单单要拿下赞助商的身份,还必须配备一系列资源。”中国传媒大学EMBA学院院长张树

2013-07-25

数字时代电影营销启示录

:回顾近半年的国内电影市场,《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第101次求婚》以及目前正在热映的《致青春》,都不同程度地创造了票房奇迹。仔细观察,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点:都借助微博、空间等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经意间,我们发现,作为曾经电影营销的“三驾马车”:海报、预告片、电视广告,如今正在逐渐沦为配角。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依赖互联网进行营销。因为看上去,它们更廉价,也更有效。这样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事实:《泰囧》,总成本约5000万元,营销成本约2500万元,票房12.66亿元;《失恋33天》,总成本800万元,票房3.6亿元;《北京遇上西雅图》,总成本3000万元,票房5亿元;《鬼影实录》,总成本1.5万美元,票房1.5亿美元;《饥饿游戏》,总成本7800万美元,营销成本约4500万美元,票房6.84亿美元;《致青春》,制作营销成本6000万元,目前票房6.41亿元。这些电影,都无一例外地大肆借助互联网进行

2013-05-17

电影营销:“水军”威力有多大?

:近日,小成本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自2012年12月12日公映以来,一路高歌猛进,截至目前票房已破10亿元,成为国内首部票房过10亿元的电影。而前些日子,贺岁档电影《王的盛宴》雇“水军”拉高其在各大电影评论网上的评分,却遭遇“偷鸡不成蚀把米”。其导演在微博里公开承认雇“水军”的行为,并将电影宣传圈的这项潜规则高调曝光,引发不少人的关注与反思:电影口碑就这样轻易被“水军”控制了?《泰囧》的成功,无疑给“水军战略”泼了一盆冷水,也使得关于“网络‘水军’对于影片票房推动能力”的讨论再次展开。“水军”是什么人,受雇于谁,干些什么买卖,能赚多少钱?他们对电影的影响有多大?“水军”:早已泛滥网络“‘水军’是网络繁荣后衍生出的,他们受雇主指使,在某一时间段就某一产品进行集中赞美或集中诋毁。”剧角映画总裁梁巍说。有两年“水军”工作经验的小李告诉记者说,为了扩大影响,招揽更多生意,“水军团”往往先自发去攻击一部影片,挑起事端。被攻击的影片为了维护口碑,也去找人拉高评价,这样“水军”市场就不断被拓展,“赚头”也就越来越多了。其实,电影宣传

2013-01-04

试议微电影营销的广告学理论解读

论文摘要:在我们这个由Web2.0所催生的微时代,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以几乎是零成本的传播方式和极有效的传播效果,被广大企业所青睐。其传播过程所体现出的对病毒营销和3C理论的应用,对企业利用微电影营销进行产品和品牌传播,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论文关键词:微电影营销;病毒式营销;3C理论2010年,随着微博在中国的兴起,微文化开始流行,我们这个由Web2.0所催生的新时代,也被称为微时代。而此时,微电影也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在各大视频网站火爆起来。作为中国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可以说是企业利用定制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的第一仗,而且是漂亮的一仗。强大的明星阵容、惊险完整的故事情节、宏大刺激的飞车场面,这部无论从主演、导演到资金投入都可谓是大手笔的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着实“触动”了广大网民的转载和共享“神经”,为凯迪拉克带来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和直线上升的销售业绩。从此,微电影便一发不可收拾,支付宝定制微电影《郑棒棒的故事》、佳能相机定制微电影《Leave me》、三星手机定制微电影《纵身一跃》、海尔卡萨帝定制微电影《谁的爱填满冰箱

2012-05-31

浅议好莱坞大片营销对中国电影营销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好莱坞大片 国产电影 整合营销 品牌论文摘要:美国电影的商业成功,无论是从单纯的票房价值、产业的规范良性发展,还是美国电影的全球化影响,文化传播的博弈渗透,均在电影学界和经济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分析其背后的根源对国产电影有一定启示。首先是国产电影不能一味的模仿;其次,应注重中国电影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再者,中国电影应该注重后电影市场发展战略。近期好莱坞大片又开始集中上映了,如:《碟中谍4》、《猩球崛起》等等,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影片似乎都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宏大的制作阵容、超级明星、火爆的画面和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虽然好莱坞电影一直以他太过商业化的运作受到诟病,但是其出品的影视大片少有投资效益倒挂的作品,足以说明其商业营销模式的成功。下面通过对影片《2012》分析,探索好莱坞大片的营销方式。《2012》一部灾难影片,为什么能引起轰动效应呢?重要的是它引发了人们一度曾经十分关注的蛊惑人心的“玛雅预言”中关于“世界末日”的许多不安与猜测。在影片《2012》中,中国元素破天荒的成为好莱坞电影中的强大正面力量,显现出好莱坞开始谋划新的市场策略

2012-05-07

微电影营销为什么这么火

:2011年网络营销上火了什么,那一定是微电影。春节前参加一个网络营销大会,与会者畅谈微电影作为新的网络营销手段它的发展趋势和营销评估。微电影(Micro film)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状态下观看的影视作品。本人对微电影也关注很久,笔者认为微电影不同于商业化的影视大片,也不同于视频短片,它的营销手段与效果评估也与微博等类似,是介乎于代表大众言论的微博与商业影视作品中间的一个新媒体网络化的营销手段。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微电影是完全为企业而定的影视营销。这点与影视植入广告相同,只不过它没有采用广告那生硬的宣传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柔和的,融入故事本身叙事风格中,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品牌。微电影由于受到时间限制,因此微电影以情节制胜,这与商业大片有些类似,而企业可以比较轻松而自然地将品牌信息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以通过故事主人公的“事与情”达到升华、突出表现或引发关注情感共鸣等。其次,微电影不同于网络视频短片,它更偏向商业化,更偏向于影视专业制作。微电影一定是一个故事,不一定是品牌故事,但主要是品牌故事,而且它的背后一定是商业驱

2012-01-31

微电影营销带给企业营销推广的三大启示

每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出现,都将会带给互联网一种冲击,无论是短暂还是未来一段时间。比如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交流和快速汲取知识的模式,团购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以往购物的模式。而如今在快速发展的营销行业,微电影的出现,让营销的口碑度和传播速率再次的加快。微电影,它既是加长版的广告片也是精华版的电影,它是广告同时它传递了电影的剧情。它在受众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快速的如同快餐一样满足了受众的某种精神需求。它的火爆再次将营销的模式变的温情而抢眼。“眼睛渴了”的微电影营销当这个社会可代替的东西太多的时候,人们的各种需求开始变的模糊。比如茶余饭后是打游戏、k歌、还是看电视剧?喝茶看报的时代慢慢的被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冲击,逛街购物开始慢慢的被淘宝、团购所冲击,当生活的节奏像是一场命运交响曲急迫的如同一场久旱逢甘露,于是各行各业开始寻求新的突破与受众的口味对接。微电影的诞生是对传统TV广告和新媒体营销的打包包装,它采用了传统媒体优势的画面感与新媒体形式下的互动感,能够在短时间将受众的口味彻底的挥发极致。谈及目前新浪微博经典营销案

2011-11-29

破解微博时代电影营销三板斧

:今年8月,王小帅制片人黄斌发了一篇征选演员的微博,两天时间内,吸引了近4000多条评论和推荐。这篇博文,被网友称为“微博选角第一帖”。利用微博进行电影宣传,《西风烈》或许不是首例,但其凌厉的“攻势”算得上冲击力最强。发布会的图文直播、各式微博互动、导演即时回应等铺天盖地病毒式刷屏,闹得风生水起,以致越来越多的电影宣传,都下意识地把微博当成一块不可或缺的阵地。12月份,《大笑江湖》、《赵氏孤儿》、《让子弹飞》等贺岁影片无一不和微博挂钩……新生的微博,已经成为电影宣传的新宠。那么,电影微博营销究竟有什么样的招数?依靠微博,真的能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去吗?晨报记者为你一探究竟。明星微博,已有人观察出标准“范本”,即“每天必发一条道早安的博(感谢阳光和清晨);发一条努力工作的博(附自拍);发一条人生感悟的博(或明媚或忧伤);转一条爱护小动物的博;把和其他名人互动的留言回复到页面”。那么,电影宣传的微博,究竟能抡出几板斧?某网络营销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网络宣传的“水军”,微博宣传也有;但危机公关、名人辐射等,才是微博大施拳脚的好

2011-07-26

“微营销时代”电影营销须有“度”

:“吻或者不吻,我就在那里,不移不走;恨或者不恨,错就在那里,不辩不忘;分或者不分手,情就在那里,不灭不息;离或者不离婚,家就在那里,不抛不散;回我的身边,或者让我再吻你的脸,泣然!相拥!笑对!人生!”上周末,意大利电影《再吻我一次》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首部引进的金爵奖作品登陆全国院线。电影上映前夕,因《非诚勿扰2》走红诗坛的“见与不见”在微博上出现了“再吻我一次”改编版,而且很快有了数百条转发。比起传统媒体营销方式,140字一条的微博以其快捷、免费、广泛的“私媒体”性质,迅速成为电影宣传推广的利器。但在微博几乎成为如今国内新片上映的必备营销配置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利用微博进行“病毒式”营销需注意“度”,“微”博一旦成“过”博,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电影营销进入“微时代”作为网络3.0时代的产物,微博的流行迅速让电影从业者找到了与观众、市场沟通的更直接方式。每条字数在数十字到一百来字之间,可以配发图片或视频,发送一条微博既保证了内容的容量,又控制了内容的长度,通过网友的转发,新片讯息得以迅速传播与讨论,因而也被称作“病毒式”营销手法。</p

2011-07-21

电影营销进入“微时代”

:自从微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之后,电影的宣传方也悄然盯上了这块阵地。在新片上映前,开设官方微博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做法。通过名人效应、制造话题、网友互动等方式来推广影片也成了一种固定模式。不过,随着微博渐渐转变成为一种电影宣传平台,过分的宣传也难逃“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指责。业内人士也指出,观众应该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谨防被忽悠。瞄上微博新片设官方账号记者梳理发现,《让子弹飞》、《单身男女》等近半年来上映的国产电影,基本上都在影片上映前开辟了官方微博(见附表)。一般情况下,电影的宣传方会用片名申请一个微博账号,获得认证之后,通过一连串台前幕后的信息发布以及与主创明星的互动交流,便能吸引几千甚至过万的粉丝。通过这些粉丝再将一些颇具话题性的照片、视频或者文字转发出去,往往能吸引来更多人的关注,由此也达到片方宣传电影的目的。例如,3月31日刚刚上映的电影《单身男女》,借其海报在微博上着实火了一把。海报中呈现的是被吴彦祖和古天乐亲吻面颊的高圆圆,有网友则把陈奕迅、赵本山以及刚刚蹿红网络的“露牙哥”PS上去

2011-07-19

电影营销之天龙八部

贴片广告企业通过贴片广告直接面对观众宣传品牌与促销信息。大片开场前的期待过程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几分钟的贴片广告犹如大餐前的“开胃甜点”,据调查,电影贴片广告到达率可达到97.4%-100%,因为除了传播企业的产品信息以外,还可带来视觉、听觉上的无限享受,使广告的好感度提高。随大片在几百个城市,几十条院线同步上映,这类广告的传播速度极快。为提高传播效果,企业还可以同时提供奖金、奖品,开展“看片中奖”短信互动等。但是贴片广告企业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超过的观众的限度,可能由“开胃甜点”变成“毒药”。4.2亿元票房的“人气王”《变形金刚2》创下了贴片广告的一个记录,总耗时长达22分钟。这可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当然这个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是有的,那就是“创意”。贴片广告本身非常有趣,能非常有效地抓住观众的眼球,如果做到广告与电影本身一样精彩,一切都不是问题。产品植入这是目前颇为推崇的一类,将产品及企业信息隐藏在电影的情节和画面中,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让受众更加容易接受。更高明的是为企业品牌或产品定制剧情,或者把主要演员的爱好

2010-07-08

软文造势,学习《梅兰芳》的电影营销艺术

产品软文的宣传运作,要学当今电影营销的炒作造势,当然也要学习陈凯歌先生《梅兰芳》的电影营销艺术。学习《梅兰芳》前期预热:媒体造势怎样才能传播出够狠又够准的好文案,怎么才能大大吸引消费者眼球? 首先要做足够充分的前期宣传工作,这方面要学《梅兰芳》,关键时刻懂得拉动媒体这部庞大的机器,做足前期预热工作。软文投放之前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把产品吃透,紧紧把握他的卖点和亮点,充分分析市调的资料,然后用干练、明晰、充满诱惑的语言文字将产品描述下来,包括产品的原料、技术工艺、特点、功能、目标消费群等方面的内容。“钓”足媒体及消费市场胃口,刺激消费,发动平面、电视电台、互联网、户外楼宇等多媒体传播平台把气氛炒热到最高点。据千金方略机构分析,《梅兰芳》前期营销模式值得提倡,运用它的炒作造势方略,软文很容易到达理想境地。据了解,影片台湾公映前期造势特别成功,原计划12月19日星期五在台上映,18日傍晚导演陈凯歌和饰演中年梅兰芳的演员黎明就已经特地来台造势,包括台湾京剧名伶郭小庄以及出身模特儿的艺人许玮宁,也现场表演一段京剧,将现场气氛炒热到最高点。许玮宁的

2008-12-25

奥斯卡实为电影营销庆典

一部优秀的影片就是一件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品牌,它之所以成为品牌是因为电影这种大众化的娱乐消费被商品化了,这一点正如美国一位著名的品牌营销专家所言,产品是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而品牌则是在市场中诞生的。美国的电影行业逐步发展成为本国的第一经济支柱,影片生产、发行、放映和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开发所带来的利润,已经超过航空、汽车、软件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好莱坞创造的一系列电影品牌奇迹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好莱坞就是美国电影在全球娱乐市场的母品牌,透过奥斯卡华丽的外表,我们看到奥斯卡只不过是好莱坞包装和促销其品牌的一场营销庆典而已。中国传统的电影生产沿袭了计划经济的运行体制,非市场化的操作让中国电影发展的路子越来越窄,2000年生产的电影不足百部,和观众见面的片子屈指可数,国内电影业一片萧条没落的景象。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保证市场的主体不被外国大片所垄断,绝非一厢情愿式的政府干预所能达到的。事实已经证明,政府施舍性的补贴振兴不了中国电影,更挽救不了目前电影江河日下的残局。国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70%亏本,20%持平,赢利的寥寥无几,存活下去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市场化和

2001-05-17

电影营销大比拼:《哈利·波特》VS《无极》

在2005年度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最耀眼的两部大片非《哈利·波特4》与《无极》莫属。《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2005年11月这个票房淡季第四次造访中国,一下子就点燃了全中国“哈迷”的激情,首映三天便狂卷3329万元的票房,创下年度进口大片的首周票房纪录。而《无极》在12月的贺岁档期一推出,首映日票房就达到了2115万元,刷新了今年上映的包括《哈利·波特4》在内的所有中外大片的首映日票房纪录。值得玩味的是,这一中一外两部大片虽然票房成绩都不菲,但是在营销方式和营销投入方面却截然不同,与《无极》高调、豪华的地毯式营销相比,《哈利·波特4》在中国的宣传营销则显得更为经济和讨巧。《无极》:网站、手机、博客,全方位营销攻势从《英雄》开始,中国电影就学会了用整合营销的方式去推广自己的产品。作为迄今为止投资总额最高的国产大片,《无极》首先在定位上就进行了多方面的整合,创造了多个倍受关注的焦点:对观众来说,它的吸引力来自大导演、大明星阵容;对尚未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它意味着国际合作的大投资与20亿的预期回报;对电影产业来说,

200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