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护理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 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防范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12 月心血管内科收录的78 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患者资料数据,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在其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 78 例患者有5 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1%,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与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因素相关。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体现在多个方面,临床为了有效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性,需要依据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防范对策。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属于医院内科的重要科室,主要是对心绞痛、高血压、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律不齐都等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其收录的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疾病具有病程周期长、病种繁多、致残率高、死亡风险高的特点[1]。临床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在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治疗的同时,通常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但是在护理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护理风险,护理风险不仅会引发纠纷,同时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2021-05-26

心血管系统护理课对人文素养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系统护理思政教学改革对护理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影响。方法2019 年10 月~2019 年12 月,随机抽取西安市某高校277 名2017 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4 个班149 名护生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4 个班128 名护生为教改组,采用心血管系统思政教学改革。实施前后,对两组护生人文素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课程改革实施后教改组护生法律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三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别为(20 ±4 )分、(32 ±5 )分、(41 ±5 )分、(163 ±18 )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19 ±3 )分、(31 ±4 )分、(40 ±5 )分、(159 ±17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教改组护生过程性考核成绩、章节测试成绩和课程总成绩分别为(68 ±6 )分、(85 ±5 )分、(75 ±5 )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5 ±10 )分、(83 ±8 )分、(72 ±8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心血管系统护理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护生人文素养和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关键词:护理;课程思政;心血管;人文素

2020-12-08

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特点及对策研讨

【摘 要】 目的 研究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特点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9 年1 月到2009 年6月我院收治的64 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针对老年心血管病特点制定有效的对策。结果 通过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和照顾,均取得了满意的护理结果。结论 因此针对老年心血管病人,要求护士人员更加细心和有耐心,并清楚了解老年心血管病的特点及护理要点,这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心血管病;特点;护理对策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老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由于心血管病年龄大,身体免疫力又低,加上有的患者还合有其它的疾病,如果护理稍微不慎的话,甚至极有可能出现病死率,加上病人对病情反应慢,其家属又对愈后的抱有很大的期望, 针对老年心血管病特点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009 年1 月到200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4 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现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

2012-05-05

关于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患者中的用途及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封管液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将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肝素钠组和生理盐水组,观察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做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取代肝素钠液,不仅扩大了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的使用范围,且不需配液,免受污染,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结果 通过临床200例患者的研究:留置针留置96h总有效率95%。以3-5d作为常规留置针留置时间;建议采用0.9%生理盐水10ml作为封管液,留置针留置3-5d患者安全无痛苦,且易于接受。结论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宜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患者输注特殊药品如多巴胺、胺碘酮、硝普钠、氯化钾、门冬氨酸钾镁等血管刺激性药物,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但可以保护血管,而且可减轻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并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取血和用药,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所以被广大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心血管病患者 诊疗技术【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dwel

2012-04-13

关于电话回访在心血管内科出院患者家庭护理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在心血管内科出院患者提高其家庭护理质量中的作用,使医疗护理服务得到延续。充分利用信息工具,在医院和家庭中建立有目的的互动。方法 将160例心内科出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于出院后3天、1、3、6和12个月后均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的规律服药、膳食搭配、科学运动、护理康复技能及定期检查等进行督促指导,以提高患者家庭护理质量;对照组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回访前和回访后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电话回访患者家庭护理质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回访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内科出院患者家庭护理质量。【关键词】电话回访 心血管内科 出院患者 家庭护理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代人类十大死因之一,在不同的国家中,有25%-45%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所致,每年全球在每3个死亡的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急性期经过住院治疗多数患者基本治愈出院回家。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有资料显示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将本病的发病风险下降80%,国内外学者正积极寻找除药物、手术以外的方法,国内部分学者对通过电话回访,提高高

2012-03-19

关于体外反搏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血管病的护理配合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化,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疾病也日益增多。而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群体来说是个常见的易患疾病,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体外反搏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体外反搏是辅助循环装置,在心脏舒张期时充气,心脏收缩时排气,改善人体重要脏器供血,促进侧支循环,增加心排量,从而促进心功能恢复。我科在运用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收到一定成效。老年人病人合并症较多,在治疗过程有许多具体问题要注意,现就治疗中的护理配合论述如下:1 治疗前准备1.1 健康教育 详细询问病情:患者心率、血压情况及近期有无感染、出血等禁忌症,向病人交待治疗的注意事项和配合事宜。对首次接受治疗的病人讲解体外反搏治疗的原理,指出治疗的有效安全性。了解病人的疑虑,解释疑问,也可以看其他患者治疗,让患者间交谈,解除顾虑[1]。1.2 皮肤护理 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静脉曲张,有无皮肤破损和出血点,如皮肤有异常情况应告知医生,再决定是否继续治疗。告诉患者治疗时穿柔软贴身的棉裤,

2012-02-22

关于心血管急症患者卧床期间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益增多,急性发病者也逐渐增多,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心病等等,这些疾病都是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不稳定,易发生心源性休克及猝死的特点[1]。当患者住进医院,根据病情医生常会要求患者卧床休息,甚至病情严重时必须绝对卧床,但是在我们琐碎又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基本上只注重了治疗部分,却忽视了这些患者在卧床期间的心理护理,然而患者的情绪波动和心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愈后。自2009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我科对88 例卧床患者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不仅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提高了住院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1 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1.1 心理问题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①恐惧、焦虑:患者常因发病较急,没有思想准备,进入病房后,各种监护仪器,频繁的做各种检查。抽血化验,加上疾病本身的痛苦,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②烦躁:发病时症状稍轻的患者认识不到疾病的严重性,认为医生的话是危言耸听不信任,或是认为自己年轻不

2012-01-08

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异常心理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与护理干预。结果 病人的心理特征有明显的改善,缩短住院日,有效率达98.5%。结论 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是解除患者心理障碍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68例患有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与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及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心理 护理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42例,女26例,年龄45岁至85岁,冠心病2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心肌梗死4例,治愈31例,好转36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最长58天,最短15天,平均26天。2 病情观察2.1症状观察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痛、心悸、气短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舍下含服硝酸甘油等。2.2体征观察定时测量脉搏

2011-11-27

关于静脉留置针在老年心血管病人的应用护理体会

作者:张莉 娄云霄 冯营利 李永梅【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老年病人 护理 体会静脉留置针近年来作为新型的头皮针替代品,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易损害血管,保证输液顺利安全,同时又具有保护病人的血管减轻病人的痛苦等原因,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优点显现发挥,越来越被医护人员及病人的认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心血管科,夜晚急诊如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等危重病人的抢救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穿刺的困难,病人置有留置针可以尽快的把药物应用,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减少了护士夜晚穿刺及穿刺的失败率,同时在抢救病人时常常需要同时输注几种药物及某种药物需要连续几天应用,应用留置针可以减少病人的再穿刺的痛苦,从而保证液体的顺利进行。静脉留置针和普通的静脉针相比在选择血管方面操作方法有着不同,同时也对护理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要有更熟练的穿刺技术和更精细的护理技巧。针对老年人的血管特点,如何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后的护理,我们进行了护理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室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BD留置针,根据

2011-11-18

关于心血管病介入术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术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8例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本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及时补液、输血、升压及对症处理后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结论:及时观察、发现、及早处理是心血管病介入术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的正确原则。【关键词】心血管病介入术;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 近年来以心导管为基础的心血管介入性诊断及治疗飞速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也日益上升[1],已占据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的50%以上。但介入治疗所致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2]。作者对8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状态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011年5月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 ,有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97例患者中发生反射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状态8例,其中男

2011-11-01

对心血管疾病护理的研讨黄小媚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采用了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较好的配合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工作。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尽管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不断降低,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所面临的疾病负担仍然在逐步增加。近年来,西方社会已经开始逐步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烟草消费量也在逐步减少,而我国人口饮食习惯却继续向着高脂、高糖、高盐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农村的城市化,我国以静坐、脑力劳动为主要工作方式的人口仍然在逐步增加。若上述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在未来数十年内,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无疑将会继续升高。我院自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19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种不同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6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7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

2011-10-31

探析心血管病的夜间护理与观察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不但日间变化迅速复杂,而且夜间的发病率也较高,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早期治疗,通过抢救能转危为安。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夜间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根本的一条。为了引起临床护理人员对冠心病夜间病情观察的重视,现结合临床上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根据对心血管病病人的观察,谈谈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心血管病患者1033例,其中男680例,女353例;32—50岁328例,50~60岁421例,60岁以上284例;病情好转出院者984例,转院28例,死亡21例,其中夜间死亡者6例,可见夜间是心血管病患者的高危时段。2 夜间护患情况分析2.1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 心血管病人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易引起心肌细胞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等,甚至会引起病人在夜间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夜间对心血管病人来说是发病的高发期。2.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护士均为女性,体力较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

2011-10-25

对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杀手。作为医务工作者,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护理要求,保证老年人患者的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关键词】 老年人患者;心血管疾病;护理心血管疾病,又叫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根据发病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都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1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1.1 心悸 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1.2 呼吸困难 心血管疾病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动作加快而幅度加大。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阻塞等,因根据病症综合分析,以便对症下药。1.3 紫绀 紫绀是

2011-07-21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研讨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方法以学习为先导向病区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法律意识灌输;努力去除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以有效的监控为手段,防患于未然。结果经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我院心血管内科近两年来没有发生1例因护理安全管理不当而导致患者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损害。结论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 安全防范措施 维权意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physician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y. Method to learn first guide care ward nurse safety management of legal ideology infusion; To get rid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nursing safety; With effective monitoring as a means to

2011-07-19

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介入手术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右心导管、左室造影、心内电生理等检查方式对一些疑似冠心病的病人做出明确诊断或为心脏搭桥术以及瓣膜置换术提供冠状动脉等大血管的情况[1]。我科自1993年6月至2007年10月对1050例心脏病患者施行心脏介入手术,通过加强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使患者能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手术、术中能积极配合以及术后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从而使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050例患者中,男性586例,女性464例,年龄15~79岁,平均40岁,其中起搏器145例,射频消融术830例,冠脉介入手术75例。 2 心理护理2.1 手术前的护理2.1.1热情接待新入院患者 主动详细介绍病区情况和医院的规章制度。通过亲切诚恳的态度,和蔼通俗的语言与病人和家属交流沟通,尽快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处处为他们的健康着想,取得他们的信赖,确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2.1.2 介绍手术情

2011-04-15

谈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夜间护理与观察

【摘 要】 本文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探讨老年心血管病人的夜间发病情况,更好地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关键词】 夜间护理观察;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随着我国踏入老龄社会的步伐加快,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演变快,夜间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易发生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在安静的夜晚比白天更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注意夜间观察和护理特别重要,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谈谈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夜间观察与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9 年10 月~2010 年10 月共收治心血管病患者390 例,其中男222 例,女168 例,年龄最大者96 岁,最小60 岁。平均年龄72 岁,夜间发生病情变化的心脏病病人101 例,占26%;死亡24 例,占6%;其中夜间死亡14 例,占死亡人数58%。可见夜间是老年心血管病人的高危时段。<p

2011-03-26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及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睡眠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08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对本组患者入院后第1、7、12天睡眠质量评估发现,120例中86例患者PSQI总分>7分,占71.7%。其中入睡困难45例,占52.3%;睡眠时间减少20例,占23.3%;早醒10例,占11.6%;使用催眠药物11例,占12.8%。86例患者进行相应睡眠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与干预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应重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护理, 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关键词】 老年人;睡眠质量;护理干预;心血管疾病[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on sleep quality of elde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

2011-02-11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及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而心血管内科病房又是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中压力较大、护理人员易紧张疲劳的病区。为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现结合工作体会浅谈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应对方法。【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方法1职业因素1.1患者复杂骤变的病情:心血管患者多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可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组织实施抢救多。护士在这种环境中,心理高度紧张,担心病人发生意外。如果护士巡视不及时,病情观察不仔细,病人有可能发生猝死。工作责任大,所担风险大,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总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状态。这是造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最主要因素。1.2不断提升的职业要求: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多,病情危重,发病急骤,专科技术性强,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病情变化和急救器械、药品的使用方法,心理素质好。另外无论是社会、医院、患者还是日益进步的医学,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都在增高,护理人员要在完

2011-01-21

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对策

【摘要】优质的睡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此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于影响患者睡眠的原因进行逐个分析并探讨其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关键词】心血管患者;睡眠障碍;护理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主要表现,可为初段失眠(入眠困难)、中段失眠(睡眠浅、易醒)、末端失眠(早醒),也可为多梦、恶梦、无睡眠感、睡后不解乏等,上述症状亦可混合存在[1]。睡眠障碍是住院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刚入院的患者更为明显,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常出现睡眠障碍,它既影响患者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也影响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导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现就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09年06月-2100年06月入住本科并排除长期失眠、脑血管疾病等非危重患者并自愿合作的20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52-86岁,平均68.6岁;退休63例,离休123例,在职1

2011-01-21

心血管介入治疗15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要】 随着新型诊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医学知识及操作技术,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52例,经由医生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无微不至的护理,介入手术治疗成功率达100%,均无并发症发生。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促进早日康复。【关键词】 介入 围手术期 护理随着新型诊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心血管介入治疗也因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继而对于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在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相应的医学知识及操作技术,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1]。现将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52例,其中男95例,女57例,年龄41岁-85岁(平均57.6岁)。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1 收集患者资料 详细的了解症状,生命体征

2011-01-05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及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交流体会。方法 护士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切实可行的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 人性化护理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并可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结论 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对护士也是一种专业素质的锻炼。【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心血管内科人性化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强调服务本身一定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自由和发展。对护理领域来讲,它也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最终达到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状态的目的[1]。心血管内科患者病种复杂,用药和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使患者不仅遭受生理上的折磨,也同时增加了心理的负担。国内外研究发现,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障碍,黄远腾关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因素分析的研究显示[2]:心血管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都明显增高,而合理的实施人性

2010-09-18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

[论文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干预[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心血管科人性化护理的重点及干预办法,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急、危、重症的发生。随着我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长期反复发作,均为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由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因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和新的疾病、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医院提倡护理工作要人性化,笔者认为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应结合本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这样利于老年患者减少反复发病的几率,延长患者疾病的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1 变换角色,换位思考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

2010-02-10

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专科护理培训模式的实践

【摘要】 目的 通过在手术室对体外循环专科手术组实施专科培训,切实有效地提高体外循环手术护士的专业水平,努力缩短手术时间。方法 在科内挑选具备良好心理品质,业务过硬的护士对她们进行阶段性、规范化分层培训。结果 通过医生对体外循环手术组护士配合技巧、方法、工作满意度调查、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由四名减少至两名,完成一台手术的配合评价培训结果。结论 联系体外循环手术配合的技巧、方法,对专科岗位的护士进行阶段性、规范化分层培训是提高专科手术护士自身素质和配合手术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关键词】 体外循环手术 专科护理 护士 在职培训心血管外科疾病涉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往往具有病情多变、病员所具备的条件差、手术难度大而要求多、医护配合要术高等特点。目前,手术室护士均毕业于普通护理院校,心外科手术学知识非常肤浅,而心脏手术的配合技术更是处于空白状态,专业技术的提高主要靠手术配合过程中的传、帮、带,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我科于2005年至2009年通过对七名护士进行分阶段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方法</

2010-02-02

心血管病的夜间护理与观察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不但日间变化迅速复杂,而且夜间的发病率也较高,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早期治疗,通过抢救能转危为安。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夜间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根本的一条。为了引起临床护理人员对冠心病夜间病情观察的重视,现结合临床上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根据对心血管病病人的观察,谈谈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心血管病患者1033例,其中男680例,女353例;32—50岁328例,50~60岁421例,60岁以上284例;病情好转出院者984例,转院28例,死亡21例,其中夜间死亡者6例,可见夜间是心血管病患者的高危时段。2 夜间护患情况分析2.1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 心血管病人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易引起心肌细胞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等,甚至会引起病人在夜间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夜间对心血管病人来说是发病的高发期。2.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护士均为女性,体力较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

2010-01-15